中评青年访全球名企台达 惊叹两岸科研创新
中评社东莞12月2日电(记者卢哲)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一行于11月29日下午参访了世界知名的开关电源供应器与风扇产品厂商——台达电子电源(东莞)有限公司并专访了台达华南地区人资长吴育豪,深入瞭解台达在大陆发展超过30年的故事。
中评青年访问团成员们首先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台达电子及台达东莞厂和产品的介绍,并参观了台达展厅。据介绍,东莞厂区是台达目前历史最为悠久的生产基地,至今已经成立了31年。东莞厂区主要负责两大产品领域,一大是电源,第二大类是风扇与散热解决方案。展厅内展示了台达各种产品,包括电源、网通,以及散热方案各种应用如建筑新风系统及汽车散热风扇等各式产品,也展出了绿色能源整合方案,及台达家庭影院区、投影仪、自制电动车等相关产品。
随后,台达华南地区人资长吴育豪接受了中评青年访问团的专访,谈及台达对研发创新的理解及现状,他也向团员们介绍了台达在东莞的发展情况、台达电子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有关情况,深度解答了台达如何发挥两岸优势助力业务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计划、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规划、及绿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吴育豪介绍,台达一向重视创新,创新研发是公司核心。他介绍了台达自2000年来的多项高校合作计划,强调投入重点是创新发展和人才培育。而今年开始,台达还将开展新计划,预计跟12所电力电子重点高校成立联合培养基地。在谈到台达电子如何看待两岸在产业链合作上的各自优势时,吴育豪指出,两岸各有各的优势,台湾通讯产业发展较早,相关技术比较领先,而大陆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工业链的发展非常完整、高尖端人才充裕。吴育豪指出,两岸是相辅相成的,可从各自的优势、强项去做结合。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团长、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采访主任林艶表示,在过去31年里台达充分发挥两岸各自产业优势,在大陆设厂、设研发中心等,是两岸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成功的代表性企业。今次有幸能够走进台达“智慧工厂”,实地瞭解全球知名电源供应器制造商背后的发展历程,感到十分震撼。她说,台达强大的科研实力及创新力量令其尤其印象深刻,特别是听完吴资长关于台达基因自带“创新”部分的介绍,更加感受到注重创新的科研精神是其能够持续做强做大的关键。
中评青年访问团成员、中评社编委、研究部主任束沐认为,台达布局全球但扎根东莞,是发展最久、规模最大的在莞台资企业之一,在当前大陆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台达未来发展蕴含巨大机遇,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台达高科技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束沐表示,他十分钦佩台达在10年多前就投入新能源电动车研制,也注意到台达的产品上到工业制造,下到居家生活,相信一定能打造为领先两岸与全球的智慧物联网生态体系。
中评青年访问团成员、中评社记者陆文煜接受采访表示,此次实地采访台达电子,亲眼看到了琳琅满目的高端智能电子设备,深感震撼。台达如今在重庆新设厂生产新能源汽车电子零件及电子设备电源零件,是台资台企由沿海地区进一步辐射内陆腹地的生动实践。她也非常乐见台达未来能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共享发展机遇和大陆市场红利。陆文煜说,“在走访过程中我注意到两个细节:一是厂房顶部装备太阳能充电板,体现了台达的绿色智造生产特色;二是台达员工正积极筹备十二月将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说明台达集团浓浓的人文关怀。”
台达成立于1971年,总部位于台北,是世界IT产业世界500强之一,分公司及营业处遍及美国、日本、泰国、印度、欧洲等地,全球员工超8万人。台达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起源于珠三角地区,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在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设厂,以及同一年在上海投资成立负责市场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的“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台达电子台达是全球知名的电源供应器制造商,2022年全球营业额超过128亿美元。在广东东莞、江苏吴江、湖南郴州、安徽芜湖等地设有多座工厂,公司已在上海浦东成立电力电子研发中心,并在高频电源转换技术、创新线路拓扑技术、计算器辅助设计软件平台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于11月28日至30日赴东莞参访报导,将访问东莞市有关负责人,参观东莞市台协、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并采访有关负责人。期间,还将举办“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实践与机遇”座谈会。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由中评社的七位青年团员共同组成,访问团团长为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采访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林艶,访问团成员包括: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社编委兼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社新媒体主任高映竹、中评社港澳部副主任卢哲、中评社记者段晓鲁、陆文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