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新华盛顿共识”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谈“新华盛顿共识”(中评社资料照)

  中评社香港6月27日电(评论员 束沐)今年4月27日,美总统国安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题为“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长篇演讲,提出“新华盛顿共识”概念。其核心思维是修正过去40年间美国推崇的自由市场政策与全球化自由贸易体系,以回应美国经济、科技及其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新华盛顿共识”并非抽象的理论,而是具体的政策规划,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需高度关注。

  沙利文口中的所谓“新华盛顿共识”,只是美国单方面兜售的政治主张,虽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圈子共识,但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提炼了近年来美国朝野对华消极倾向的共同点,是对特朗普时期极端反全球化与对华霸凌政策的折冲与妥协,也正在逐渐塑造美国核心盟友的对外政治、经济政策。尤其是沙利文作为美国建制派幕僚的青壮派领军人物,“新华盛顿共识”指导下的政策方向,至少在外交、对华领域,将超越美国内部党派差异,未来以美国国家政策的形式持续稳定推行。

  众所周知,台海形势近年来愈发复杂严峻,根本原因是美西方外部因素的介入。美国对华打压、遏制、围堵战略以及所谓“对华三分法”思维,源源不断地向台湾岛内各界渗透,不仅把两岸关系推向紧张动荡,也严重误导岛内民意对两岸关系、中国大陆的认知。事实上,早在“新华盛顿共识”被理论化之前,无论是民进党当局、岛内政治势力的“倚美抗中”的作为,还是岛内社会舆论的“亲美远中”倾向,已经呈现出类似特征。

  随着近期台美签署“21世纪贸易倡议”首阶段协议,更标志“新华盛顿共识”已经镶嵌在岛内政经结构之中。对此,我们认为,“新华盛顿共识”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需要高度重视:

  第一,“新华盛顿共识”构筑的“印太经济圈”,将成为美国干预台海、介入台湾、掌控岛内经济与科技命脉的锁链。

  在“新华盛顿共识”指引下,美国将与其盟友和伙伴建立新的国际经济伙伴关系,以应对中国的挑战,台湾正是美国重要“印太伙伴”之一。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与民进党当局的各种勾连,除了政治、军事等能见度高、敏感性强的领域以外,美方以“美台合作”为名掌控岛内经济、科技核心竞争产业链,逐步从“阴谋”转为“阳谋”,尤其是美台经贸协商全程黑箱化,引发包括一些偏绿小党在内的岛内多个党派的警觉。随着美国对台积电巧取豪夺的面目被台湾社会识破,“香蕉共和国”的概念在岛内舆论不胫而走,恰恰反映出台湾被美国“经济殖民”的强烈担忧。   第二,“新华盛顿共识”加大对全球化自由贸易的“泛政治化”阻力,将为两岸经济关系健康发展制造新的阻碍。

  “新华盛顿共识”将西方普世价值与国际经贸挂钩,深化“民主对抗威权”叙事,将其称为“不叫新冷战的新冷战”毫不为过。美国未来不再避讳贸易武器化、政治化以及国家安全的扩大化,反而振振有辞地诠释为“捍卫民主”,这与民进党长期以来攻击和削弱两岸经贸合作的立场不谋而合。以近期民进党重炒“反服贸”议题为例,表面是针对柯文哲的2024选战策略,深层次目的仍然是割裂两岸经贸联结、推动“经济脱中”的政治企图。特别是在全球贸易衰退大背景下,今年以来两岸贸易总额也同步下降,“台独”势力是否藉机大作政治文章、甚至制造事端,值得高度警惕。

  第三,“新华盛顿共识”为对华经济、科技封锁寻求合理化解释,逼迫台湾高科技企业选边站,不利于中华民族经济发展壮大。

  “新华盛顿共识”充斥着双重标准与两手策略,其中突出体现在“小院高墙”概念上。沙利文虽然辩称“不是技术封锁”,却毫不讳言是“量身定制的措施”、“只针对一小部分挑战我们的国家”。台湾半导体产业具有领先世界的优势,不仅是台湾经济支柱,也联结中美高科技产业链,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经济的重要资产。然而,美国“小院高墙”战略看似是取代“脱钩”的“精准打击”,但对台湾半导体产业而言不啻灭顶之灾。近期传出拜登政府有意延长先进制程芯片出口管制的豁免期,但有外媒认为此举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对台湾高科技企业造成巨大压力,也将给台湾经济、两岸经济带来持续后遗症。

  综上所述,“新华盛顿共识”是美国对内治理、对外政策思维的一次重大典范转移,也是以单边力量对冷战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台湾问题源于中国内战,但美国因素的影响始终存在:一方面,“新华盛顿共识”对两岸关系尤其是经贸合作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与评估;另一方面,无论台湾2024选举结果如何,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都不可逆转,但有必要秉持底线思维与极限思维,深入研判外部因素冲击两岸融合进程的各类风险。

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谈“新华盛顿共识”(中评社资料照)

  中评社香港6月27日电(评论员 束沐)今年4月27日,美总统国安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题为“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长篇演讲,提出“新华盛顿共识”概念。其核心思维是修正过去40年间美国推崇的自由市场政策与全球化自由贸易体系,以回应美国经济、科技及其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新华盛顿共识”并非抽象的理论,而是具体的政策规划,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需高度关注。

  沙利文口中的所谓“新华盛顿共识”,只是美国单方面兜售的政治主张,虽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圈子共识,但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提炼了近年来美国朝野对华消极倾向的共同点,是对特朗普时期极端反全球化与对华霸凌政策的折冲与妥协,也正在逐渐塑造美国核心盟友的对外政治、经济政策。尤其是沙利文作为美国建制派幕僚的青壮派领军人物,“新华盛顿共识”指导下的政策方向,至少在外交、对华领域,将超越美国内部党派差异,未来以美国国家政策的形式持续稳定推行。

  众所周知,台海形势近年来愈发复杂严峻,根本原因是美西方外部因素的介入。美国对华打压、遏制、围堵战略以及所谓“对华三分法”思维,源源不断地向台湾岛内各界渗透,不仅把两岸关系推向紧张动荡,也严重误导岛内民意对两岸关系、中国大陆的认知。事实上,早在“新华盛顿共识”被理论化之前,无论是民进党当局、岛内政治势力的“倚美抗中”的作为,还是岛内社会舆论的“亲美远中”倾向,已经呈现出类似特征。

  随着近期台美签署“21世纪贸易倡议”首阶段协议,更标志“新华盛顿共识”已经镶嵌在岛内政经结构之中。对此,我们认为,“新华盛顿共识”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需要高度重视:

  第一,“新华盛顿共识”构筑的“印太经济圈”,将成为美国干预台海、介入台湾、掌控岛内经济与科技命脉的锁链。

  在“新华盛顿共识”指引下,美国将与其盟友和伙伴建立新的国际经济伙伴关系,以应对中国的挑战,台湾正是美国重要“印太伙伴”之一。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与民进党当局的各种勾连,除了政治、军事等能见度高、敏感性强的领域以外,美方以“美台合作”为名掌控岛内经济、科技核心竞争产业链,逐步从“阴谋”转为“阳谋”,尤其是美台经贸协商全程黑箱化,引发包括一些偏绿小党在内的岛内多个党派的警觉。随着美国对台积电巧取豪夺的面目被台湾社会识破,“香蕉共和国”的概念在岛内舆论不胫而走,恰恰反映出台湾被美国“经济殖民”的强烈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