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W121衔接航线操之于我 由单方决定
中国民航局昨日宣布,为进一步优化空域环境、提升运行效率,即日起,民航将启用“M503”航线“W121”衔接航线。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应询表示,民航局这一举措,是为缓解有关地区航班增长压力,保证飞行安全,减少航班延误,保障旅客权益,对两岸同胞都有利。陈斌华还指出,“M503”航线位于上海飞行情报区内,设立和启用这一航线是大陆民航空域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自“M503”航线及“W122”、“W123”衔接航线启用以来,总体运行安全平稳,切实改善了两岸航班运营,进一步便利了两岸人员往来。
民进党当局“生虾咁跳”,跳出来“猫刮咁嘈”,声称大陆方面“单方作为改变现状”,增加两岸及区域不安,并要求陆方尽速透过既有机制与台湾方面协商。而民进党政客则从政治层面叫让,这项措施迫近“海峡中线”将“压缩”台湾当局的军事空间,因而是以“民航合法化”包装的“法律战”。
实情是如此吗?非也。实际上,“M503”航线及其“W121”衔接航线,是经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的民航线路,有三条联络线与航线连接,从北往南分别为“W121”,“W122”,“W123”。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条航线上的日均航班量超过四百架次,就需要进行航线的分流。而从珠三角至长三角之间紧贴沿岸的传统“A470”航线,每天的航班量超过一千二百架次,造成严重壅塞及延误,正点率仅有百分之四十六,亦带来安全隐患,航线优化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民航局于二零零七年计划在“海峡中线”西侧划设新国际民航航线。经与美国等多国航空专家共同完成航线的设计及评估,美国联邦航空总署也给予认证与背书,并经国际民航组织核准,指定该航线代码为“M503”,航线运行精度、安全性及可靠性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范,计划于二零零八年一月启用。与“M503”配套的还有三条联络线,通往东山(位于浙江省瑞安市)、福州、厦门,编号为“W121”,“W122”,“W123”。此航路横向联络线与金门、马祖两地使用机种的航路高度皆不同(“M503”飞行高度为九千米以上,金马航线飞行高度为六千米左右,两者的垂直高度相隔三千米左右),完全没有危险。
“M503”航线及其“W121”、“W122”、“W123”衔接航线,不但是在“海峡中线”的西边,而且更是在上海飞航情报区内,设立和启用该航线是中国民航空域管理的常规工作。而且,也经过与美国等多国航空专家共同完成航线的设计及评估,并经国际民航组织核准。因此,大陆方面启用这些航线,完全是大陆“可操之于我”的内部事务。何况,自“M503”航线开通后,使用者除了中国大陆、香港地区的航空公司之外,还有美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国的十多家航空公司,甚至更有台湾地区的五家航空公司提出新增航班的申请。大多数都是上海出发,飞往港澳或东南亚、澳洲的航班。
本来,一九七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台湾地区已经不再是国际民航组织的会员体。只是在马英九当政期间,因为承认“九二共识”,在中国大陆的建议下,邀请台湾当局民航局以“观察员”身份列席每隔三年一次的国际民航大会。而且,在刚启用“M503”航线及其“W122”、“W123”衔接航线时,为了照顾台湾方面的感受,在与台湾方面协商之后,将“M503”航线靠近上海飞行情报区与台北飞行情报区的边界(飞行情报区的海峡部分边界与台湾当局所谓的“海峡中线”基本重迭)的部分向西偏置六海里,最终距离飞行情报区边界最近处为十海里左右,而实际飞行中再向西偏置四海里,实际飞行航线距离飞行情报区边界一共达到了十四海里(约二十六公里),大大超过了国际民航常见的十公里安全距离,并且只启用偏置后的南下航线,北上航线与三条衔接航线(“W121”、“W122”、“W123”)暂不启用。
但在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的蔡英文及赖清德先后上台后,大陆方面就无须“俾面”台湾当局了。不但是列席国际民航大会这项特殊待遇被褫夺,而且也先后宣布使用“M503”航线由南至北方向,及启用“W122”、“W123”衔接航线。今次则是启用“W121”衔接航线。台湾当局即使是有异议,也无法向国际民航组织交涉,当然更无法与大陆方面进行协商。
其实,就连时任台湾航空局局长的林志明也曾表示,因“M503”位于上海飞航情报区境内,台湾一方无从置喙。而台湾军事学者张竞也表示,不论就国际民航组织所审议通过,授予上海飞航情报区飞航管制中心,负责管理各个航线所具权责,或是“W121”衔接航线所经空域来说,实在是难以乱做文章。而且透过飞航具体实践所获客观事实证明,前述措施并未影响飞航安全。
更何况,“W121”距离台湾岛北面较远,不像“W122”、“W123”那样是在台湾海峡的空域上,因而台湾当局的异议,其实是“攞来讲”。
民进党当局的真正意图是,要籍着这个机会,再次炒热无须承认“九二共识”就可以进行两岸协商的话题。但大陆方面当然不会为其所动。
中国民航局昨日宣布,为进一步优化空域环境、提升运行效率,即日起,民航将启用“M503”航线“W121”衔接航线。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应询表示,民航局这一举措,是为缓解有关地区航班增长压力,保证飞行安全,减少航班延误,保障旅客权益,对两岸同胞都有利。陈斌华还指出,“M503”航线位于上海飞行情报区内,设立和启用这一航线是大陆民航空域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自“M503”航线及“W122”、“W123”衔接航线启用以来,总体运行安全平稳,切实改善了两岸航班运营,进一步便利了两岸人员往来。
民进党当局“生虾咁跳”,跳出来“猫刮咁嘈”,声称大陆方面“单方作为改变现状”,增加两岸及区域不安,并要求陆方尽速透过既有机制与台湾方面协商。而民进党政客则从政治层面叫让,这项措施迫近“海峡中线”将“压缩”台湾当局的军事空间,因而是以“民航合法化”包装的“法律战”。
实情是如此吗?非也。实际上,“M503”航线及其“W121”衔接航线,是经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的民航线路,有三条联络线与航线连接,从北往南分别为“W121”,“W122”,“W123”。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条航线上的日均航班量超过四百架次,就需要进行航线的分流。而从珠三角至长三角之间紧贴沿岸的传统“A470”航线,每天的航班量超过一千二百架次,造成严重壅塞及延误,正点率仅有百分之四十六,亦带来安全隐患,航线优化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民航局于二零零七年计划在“海峡中线”西侧划设新国际民航航线。经与美国等多国航空专家共同完成航线的设计及评估,美国联邦航空总署也给予认证与背书,并经国际民航组织核准,指定该航线代码为“M503”,航线运行精度、安全性及可靠性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范,计划于二零零八年一月启用。与“M503”配套的还有三条联络线,通往东山(位于浙江省瑞安市)、福州、厦门,编号为“W121”,“W122”,“W123”。此航路横向联络线与金门、马祖两地使用机种的航路高度皆不同(“M503”飞行高度为九千米以上,金马航线飞行高度为六千米左右,两者的垂直高度相隔三千米左右),完全没有危险。
“M503”航线及其“W121”、“W122”、“W123”衔接航线,不但是在“海峡中线”的西边,而且更是在上海飞航情报区内,设立和启用该航线是中国民航空域管理的常规工作。而且,也经过与美国等多国航空专家共同完成航线的设计及评估,并经国际民航组织核准。因此,大陆方面启用这些航线,完全是大陆“可操之于我”的内部事务。何况,自“M503”航线开通后,使用者除了中国大陆、香港地区的航空公司之外,还有美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国的十多家航空公司,甚至更有台湾地区的五家航空公司提出新增航班的申请。大多数都是上海出发,飞往港澳或东南亚、澳洲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