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强劲推动全球会展业发展

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6月26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经历三年疫情后,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过程中,会展业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上海加快推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应如何进一步提高会展品质,放大会展经济的“溢出效应”?以“新格局·新期待·新增长——全球会展业的使命”为主题的2023国际会展业CEO峰会于6月20-21日在上海举行。40多位中外会展业CEO前往上海与会,这场全球会展业公认的最高规格峰会,不仅为全球会展业发展把脉,也标志着中国会展业的强势回归。

  国际展览业协会(UFI)首席执行官贺庭凯此前飞抵上海,时隔几年后再次亲眼见证中国会展业的变化。在他看来,今年中国会展业的恢复速度比其他国家快得多。他乐观地认为,今年全球会展业能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以上水平。最近几个月中国展览业的复苏速度比其他国家要快得多。因此他对展览业未来在中国、在全球的发展形势非常乐观。

  回顾全球会展业发展,近年来中国会展业的崛起和发展是一抹亮色。威特指出,2010至2019年的10年间,中国一直是全球会展业的增长动力,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仍是全球第二大会展市场。

  展望未来,威特也指出了全球会展业面临的挑战:目前展览业的成本在上升,因此会展业要健康发展,就要确保参展商能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率。在他看来,未来的会展场馆要结合6个关键因素,包括与城市的连通性、可持续能力、数字化能力、对参与者的友好度、会展与内容相结合,以及户外设施等新特征。这也意味着,展会的形式需要变化,他特别提到人工智能、ChatGPT、大数据等技术对于展会的推动作用,“数字化不是敌人,而是可以成为重要的业务补充”。

  会展业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中国会展业恢复性发展态势良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副司长张国胜透露,今年1至5月,境内专业展馆举办的展览活动多达1448场,同比增长6.7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4.2%;展览总面积358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过7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13.7%。   由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创办的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峰会始于2014年,截至2019年已举办了六届,今年是第七届。过去10年来该峰会已成为国际会展业瞭解中国和中国会展业走向世界的一流平台。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党委书记陈先进表示,经历三年停摆,CEO上海峰会的重启是中国会展业全面恢复对外合作、重新回归全球展览市场中心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球会展行业面对新挑战、重塑发展信心的重要契机。

  进入今年以来,上海会展业复苏势头尤为强劲,1—5月上海全市主要场馆举办展览活动面积达533万平方米。这表明上海会展业发展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   中国会展业今后应向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不断迈进。尤其是中国会展业的国家级立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和国际惯例的衔接,要敢于突破一些重大问题,并以法治的方式予以固化,如海关通关、商检检疫、人员的出入境便利化、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障等。另外,中国会展业对数字贸易领域的国际经济贸易新规则以及培养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应引起足够重视。

  会展业的专业化意味着品牌化、精细化。会展企业必须重新定位,如由数量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更加贴近国内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要精耕参展商、专业观众所构成的行业社群,更深入地沉浸到行业中,成为行业重要的一员。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桑敬民表示,上海作为全球展览界举足轻重的国际会展城市,此次在上海峰会期间与世界三大会展协会和国际会展集聚地的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集聚全球会展资源,深化高水准对外开放,深化会展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构建上海会展经济新生态的重要举措。

  从这一视角来看,上海会展业已形成较为显着的综合优势,多项指标位于国内首位。中国会展业要积极拥抱数位化时代,数字经济与会展的交融是大趋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使得展览方式更加创新。中国会展业可以借鉴进博会的模式,建立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有效延长展会的展示周期,放大展示效应,持续推进展品变商品,推进参与方变成投资方,用好用足网路功能,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将有助于中国的会展产业与世界的联动,以这样的方式发展,中国会展业可望实现“永不落幕”。

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6月26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经历三年疫情后,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过程中,会展业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上海加快推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应如何进一步提高会展品质,放大会展经济的“溢出效应”?以“新格局·新期待·新增长——全球会展业的使命”为主题的2023国际会展业CEO峰会于6月20-21日在上海举行。40多位中外会展业CEO前往上海与会,这场全球会展业公认的最高规格峰会,不仅为全球会展业发展把脉,也标志着中国会展业的强势回归。

  国际展览业协会(UFI)首席执行官贺庭凯此前飞抵上海,时隔几年后再次亲眼见证中国会展业的变化。在他看来,今年中国会展业的恢复速度比其他国家快得多。他乐观地认为,今年全球会展业能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以上水平。最近几个月中国展览业的复苏速度比其他国家要快得多。因此他对展览业未来在中国、在全球的发展形势非常乐观。

  回顾全球会展业发展,近年来中国会展业的崛起和发展是一抹亮色。威特指出,2010至2019年的10年间,中国一直是全球会展业的增长动力,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仍是全球第二大会展市场。

  展望未来,威特也指出了全球会展业面临的挑战:目前展览业的成本在上升,因此会展业要健康发展,就要确保参展商能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率。在他看来,未来的会展场馆要结合6个关键因素,包括与城市的连通性、可持续能力、数字化能力、对参与者的友好度、会展与内容相结合,以及户外设施等新特征。这也意味着,展会的形式需要变化,他特别提到人工智能、ChatGPT、大数据等技术对于展会的推动作用,“数字化不是敌人,而是可以成为重要的业务补充”。

  会展业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中国会展业恢复性发展态势良好。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副司长张国胜透露,今年1至5月,境内专业展馆举办的展览活动多达1448场,同比增长6.7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4.2%;展览总面积358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过7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13.7%。

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