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郭正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前民进党籍“立委”郭正亮前日前往大陆福建省漳州市祭祖,在郭氏宗祠举行“认祖归宗”仪式,并表示他做为迁台第四代,一直在寻找自己在大陆的根,因而在受访时高喊“两岸血缘关系的纽带比什么都要坚固强硬”,“让我们从此就携手共进,共创两岸和平共荣”。而台湾民主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在看到相关消息后,在脸书发文直言感到非常意外,“阿亮现在是演哪一出?不这样不行吗?基于血缘关系,什么都可抛?”郭正亮则回应说,“这有何奇怪,我追随陈水扁、吕秀莲、谢长廷的脚步。”
郭正亮此语,端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实际上,作为曾任民进党主席,并分别曾任“总统”、“副总统”和“行政院长”的陈水扁、吕秀莲和谢长廷,都曾经到访过大陆甚至回到祖籍地寻根祭祖,郭正亮已经退出民进党,又有何“理由”不能返回祖籍地祭祖?何况,陈水扁、吕秀莲和谢长廷的祖先是渡台十代以上,都已经回过大陆;而郭正亮的曾祖父是渡台第四代,其返乡祭祖的理由就更为充分了。而游盈隆也像郭正亮那样,已经退出民进党,应当没有理由质疑郭正亮。
诚然,陈水扁当年到大陆,未曾踏足其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的祖籍地,但他在二零零一年四月的“总统”任上,委托其曾任其“立委”助理办公室主任的陈淞山,到其老家福建省诏安县祖居拍照并影印其族谱,返台后将之交给陈水扁。陈淞山在厦门逗留期间,时任国台办主任助理兼研究局长、海协会副会长,后升任国台办副主任的孙亚夫,曾专程到厦门与陈淞山不公开会面,让其带话给陈水扁。陈淞山返台经过澳门时,曾在笔者陪同下,分别拜会澳门中联办台湾事务部部长刘纲奇、副部长唐建,及海协会澳门办事处主任张晓布、副主任袁祖德。陈淞山此行促成了陈水扁当年五月九日在金门县的大担岛发表“邀请江泽民主席前来大担岛喝茶”的“大胆讲话”。
至于一九九一年七月下旬的北京之行,就是在陈淞山和柯承亨陪同下进行的。陈水扁当时是民进党“立委”,并是“立法院”“国防”委员会的委员。而陈淞山和柯承亨则是其助理。另外还有懋宾企业董事长苏聪贤。他们曾在天安门广场一同合影,陈水扁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五九式战车”前拍照。陈水扁返台后,得意洋洋地将其在军事博物馆的留影公开。
一九九零年台湾当局开放居民到大陆探亲的第二年,时任台湾桃园县县长的吕秀莲,憋不住思乡情,以妇女会的名义,捷足先登,回到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书洋乡田中村祭祖寻根;曾抚摸龙潭楼内一口八米深的古井,深情地慨叹道:“我要喝一口故乡的井水,这叫饮水思源。”吕氏宗祠建在龙潭楼对面田园上,与吕厝隔着一条没有桥的河流,吕厝人祭祖时都从溪上涉水而过。吕秀莲说:“我要赤着脚从这条溪过去,这是故乡的溪呵。”二零零零年,吕秀莲为族谱题词“吕祖万古流芳,我族日月增光”。
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立委”的谢长廷就曾经几次访问大陆,到过厦门、北京等地,但没有回到过自己的祖籍地东山县。他曾托人到闽南“寻根”,但没有着落。二零零零年七月准备应厦门市长朱亚衍邀请访问鹭岛时,就有请求大陆有关方面帮助他“寻根”的打算。
二零零七年六月,当谢长廷在民进党“总统”初选中胜出后,台湾谢氏源流委员会致函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谢氏委员会,要求协助查找谢长廷祖籍。十月间,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在东山县铜陵镇顶街发现谢长廷先祖故居及神主牌。相关消息刊登于十月八日及十月十一日的东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印的内刊《东山政讯》上。福建省有关部门委托笔者,将这两期《东山政讯》及谢长廷先祖故居及神主牌的光碟,透过笔者在谢长廷办公室的朋友转交。
二零一二年十月四日,谢长廷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的名义、应国际调酒协会邀请,到大陆进行五天四夜的参访,并到即东山县铜陵镇祭祖。在大陆期间,谢长廷受到国务委员戴秉国、国台办主任王毅、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会见,成为民进党内曾任台湾公职的政治人物中,访问大陆层级最高的一位。
至于郭正亮,原是民进党内“美丽岛系”及其分裂后的“新动力办公室”的主要成员。他在一九九八年五月出版的《民进党转型之痛》一书中,分析民进党的转型问题,指出民进党必须告别激进革命,走出悲情,才能争取到中间选民的支持,完成“地方包围中央”的战略部署,最后夺取“中央”执政权。这本书受到大陆涉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委托笔者购买多本。在同年民进党党内所举办的中国政策大辩论中,成为许信良一方的主要辩手,提出“大胆西进”的主张。后来参与执笔草拟《台湾前途决议文》。在十年前的多次民进党“全代会”前夕,与吴子嘉、陈昭南、童振源等人共同起草“冻结『台独党纲』提案”,提交民进党“全代会”,但均被蔡英文挡下未获通过。在马英九当政时期,他对澳门特区参与国际组织及事务深感兴趣,希望能够作为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及事务的借鉴,因而委托笔者向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索取王西安着、澳门基金会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国际条约在中国特别行政区的适用》一书,以作研究参考。
前民进党籍“立委”郭正亮前日前往大陆福建省漳州市祭祖,在郭氏宗祠举行“认祖归宗”仪式,并表示他做为迁台第四代,一直在寻找自己在大陆的根,因而在受访时高喊“两岸血缘关系的纽带比什么都要坚固强硬”,“让我们从此就携手共进,共创两岸和平共荣”。而台湾民主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在看到相关消息后,在脸书发文直言感到非常意外,“阿亮现在是演哪一出?不这样不行吗?基于血缘关系,什么都可抛?”郭正亮则回应说,“这有何奇怪,我追随陈水扁、吕秀莲、谢长廷的脚步。”
郭正亮此语,端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实际上,作为曾任民进党主席,并分别曾任“总统”、“副总统”和“行政院长”的陈水扁、吕秀莲和谢长廷,都曾经到访过大陆甚至回到祖籍地寻根祭祖,郭正亮已经退出民进党,又有何“理由”不能返回祖籍地祭祖?何况,陈水扁、吕秀莲和谢长廷的祖先是渡台十代以上,都已经回过大陆;而郭正亮的曾祖父是渡台第四代,其返乡祭祖的理由就更为充分了。而游盈隆也像郭正亮那样,已经退出民进党,应当没有理由质疑郭正亮。
诚然,陈水扁当年到大陆,未曾踏足其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的祖籍地,但他在二零零一年四月的“总统”任上,委托其曾任其“立委”助理办公室主任的陈淞山,到其老家福建省诏安县祖居拍照并影印其族谱,返台后将之交给陈水扁。陈淞山在厦门逗留期间,时任国台办主任助理兼研究局长、海协会副会长,后升任国台办副主任的孙亚夫,曾专程到厦门与陈淞山不公开会面,让其带话给陈水扁。陈淞山返台经过澳门时,曾在笔者陪同下,分别拜会澳门中联办台湾事务部部长刘纲奇、副部长唐建,及海协会澳门办事处主任张晓布、副主任袁祖德。陈淞山此行促成了陈水扁当年五月九日在金门县的大担岛发表“邀请江泽民主席前来大担岛喝茶”的“大胆讲话”。
至于一九九一年七月下旬的北京之行,就是在陈淞山和柯承亨陪同下进行的。陈水扁当时是民进党“立委”,并是“立法院”“国防”委员会的委员。而陈淞山和柯承亨则是其助理。另外还有懋宾企业董事长苏聪贤。他们曾在天安门广场一同合影,陈水扁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五九式战车”前拍照。陈水扁返台后,得意洋洋地将其在军事博物馆的留影公开。
一九九零年台湾当局开放居民到大陆探亲的第二年,时任台湾桃园县县长的吕秀莲,憋不住思乡情,以妇女会的名义,捷足先登,回到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书洋乡田中村祭祖寻根;曾抚摸龙潭楼内一口八米深的古井,深情地慨叹道:“我要喝一口故乡的井水,这叫饮水思源。”吕氏宗祠建在龙潭楼对面田园上,与吕厝隔着一条没有桥的河流,吕厝人祭祖时都从溪上涉水而过。吕秀莲说:“我要赤着脚从这条溪过去,这是故乡的溪呵。”二零零零年,吕秀莲为族谱题词“吕祖万古流芳,我族日月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