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两岸协商“停摆”,何来“二六共识”?
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罗文嘉日前在马祖列岛抛出“二六共识”伪概念引发的话题,虽然已经有接近一个星期,但仍然在发酵。昨日“行政院长”卓荣泰前往“立法院”备询,在答询国民党“立委”李彦秀时,呼应罗文嘉“二六共识”之说,声称“二六”是马祖的一个地点,而罗文嘉的意思是,“九二共识”是不存在的共识,即使认为九二有共识者,也已是二十、三十年前的事,如今两岸、国际已有新局势、新发展,应有新机会,能让新的领导人讨论新的两岸事务、关系。
由于民进党在二零一八年的“九合一”选举中惨败,蔡英文引咎辞去兼任的民进党主席,民进党内以郑文灿为首的中生代共同推荐时任“行政院”秘书长的卓荣泰参加党主席补选,结果以大多数票战胜自行参选的游盈隆。卓荣泰就任民进党主席时,邀请已经“归隐田园”的罗文嘉出任秘书长,两人在民进党“总统”党内初选中,暗中帮助挑战蔡英文的赖清德,因而成为“最佳拍档”。赖清德赢得“二零二四”大选后,以感恩的心情任命卓荣泰为“行政院长”。本来曾经在陈水扁时期就已经是部会首长,曾经出任过“文建会”副主委及“客委会”主委的罗文嘉,在理论上可以“回锅”“行政院”担任部会首长,而卓荣泰也有此意。但罗文嘉却在郑文灿的感召下,有意在两岸关系领域做些事情,因而宁愿放弃位高权重的“内阁阁员”,去一个名义上是“民间机构”的海基会担任其秘书长。因此,既然卓荣泰与罗文嘉两人曾经有过一段“并肩战斗”的渊源,昨日在遇到“立委”质询时,也就自然而然地为罗文嘉“缓颊”了。
但即使如此,从卓荣泰的应询内容中,仍然可以发现,他与罗文嘉的思维有着某些差异。实际上,他也解读罗文嘉的“二六共识”是基于“九二共识”是不存在的共识,但他却说,即使认为九二有共识者,也已是二十、三十年前的事,亦即是不得不承认曾经有一九九二年海峡两会在香港进行协商并在后来的文电往来中,就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惟在两岸事务性协商中不涉“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达成共识的事实,但却又认为在经过三十年后,两岸及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应以新的观念讨论新的两岸事务。以此方式来呼应罗文嘉的“二六共识”,却又不一定赞成“二六共识”这个概念。
这就充分暴露了罗文嘉“山草药——噏得就噏”的本性。实际上,罗文嘉是一个文宣出身的政客,曾经出任过陈水扁担任市长的台北市政府的新闻处长兼市政府发言人,也曾担任过民进党文宣部主任,因而经常“出口成章”,但却也是沦为“标题党”。在出任台北市新闻处长时,他就针对正在被泛蓝选民推举参选台北市长的马英九,谈到台北市的国际化及城市外交的问题时,强调自己有国际活动的经验及外语能力,应该可以做得很好的谈话,抛出了“土狗与贵宾狗”的“名言”,比喻陈水扁为台湾本土、土生土长的“土狗”,外貌不讨好但忠心,但马英九的“贵宾狗”就是外来物种,并非土生土长,而且只是漂亮好看,功能却有限。
现在,罗文嘉又充分发挥其“标题党”和“山草药”的本性,在马祖列岛“噏得就噏”,一会儿是“二六共识”,一会儿是“和平之鹿”。如果说,“和平之鹿”尚算是有一点善意的话,那么,“二六共识”就是“乱咁噏”了。而且,事后他在接受电台访问时,还声称大陆的“九二共识”就是“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没有“中华民国”了。“如果我们接受了,才能跟大陆交流和对谈,等于台湾放弃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这是严重歪曲“九二共识”。实际上,当时无论是大陆方面还是台湾方面对“九二共识”的理解,都是“一个中国”原则,并没有谈及“一个中国”的内涵,而且更明文认定,事务性商谈不涉“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卓荣泰昨日在答询“立委”时,指出罗文嘉抛出“二六共识”是因为不存在“九二共识”,如果这个“代答”是准确反映了罗文嘉是思维定势的话,那就显示,罗文嘉没有资格担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一方面,当年在李登辉掌政时期,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汪辜会谈”,就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此后海峡两会的三次“唐焦会谈”和多次副秘书长级会谈,都是如此。更不要说是在马英九掌政期间,海峡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十一次会谈并达成二十三项协议,还有多项备忘录等。如果不存在“九二共识”,哪会有如此丰硕的成果?
反而是因为蔡英文和赖清德先后上台后,因为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而不但是导致海峡两会的谈判协商停止,而且还导致两岸制度性联络机制“停摆”。在两岸没有接触以至协商下,又何来“二六共识”?
另一方面,在民进党内,比罗文嘉地位高得多的陈水扁、蔡英文,虽然不承认“九二共识”,但都尚且分别承认有“九二精神”或“九二事实”这一回事。而且整个过程现在都仍然挂在海基会的官方网页上。但罗文嘉却连海峡两会曾经有过“九二协商”都不承认,他这个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是怎么当的?!
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罗文嘉日前在马祖列岛抛出“二六共识”伪概念引发的话题,虽然已经有接近一个星期,但仍然在发酵。昨日“行政院长”卓荣泰前往“立法院”备询,在答询国民党“立委”李彦秀时,呼应罗文嘉“二六共识”之说,声称“二六”是马祖的一个地点,而罗文嘉的意思是,“九二共识”是不存在的共识,即使认为九二有共识者,也已是二十、三十年前的事,如今两岸、国际已有新局势、新发展,应有新机会,能让新的领导人讨论新的两岸事务、关系。
由于民进党在二零一八年的“九合一”选举中惨败,蔡英文引咎辞去兼任的民进党主席,民进党内以郑文灿为首的中生代共同推荐时任“行政院”秘书长的卓荣泰参加党主席补选,结果以大多数票战胜自行参选的游盈隆。卓荣泰就任民进党主席时,邀请已经“归隐田园”的罗文嘉出任秘书长,两人在民进党“总统”党内初选中,暗中帮助挑战蔡英文的赖清德,因而成为“最佳拍档”。赖清德赢得“二零二四”大选后,以感恩的心情任命卓荣泰为“行政院长”。本来曾经在陈水扁时期就已经是部会首长,曾经出任过“文建会”副主委及“客委会”主委的罗文嘉,在理论上可以“回锅”“行政院”担任部会首长,而卓荣泰也有此意。但罗文嘉却在郑文灿的感召下,有意在两岸关系领域做些事情,因而宁愿放弃位高权重的“内阁阁员”,去一个名义上是“民间机构”的海基会担任其秘书长。因此,既然卓荣泰与罗文嘉两人曾经有过一段“并肩战斗”的渊源,昨日在遇到“立委”质询时,也就自然而然地为罗文嘉“缓颊”了。
但即使如此,从卓荣泰的应询内容中,仍然可以发现,他与罗文嘉的思维有着某些差异。实际上,他也解读罗文嘉的“二六共识”是基于“九二共识”是不存在的共识,但他却说,即使认为九二有共识者,也已是二十、三十年前的事,亦即是不得不承认曾经有一九九二年海峡两会在香港进行协商并在后来的文电往来中,就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惟在两岸事务性协商中不涉“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达成共识的事实,但却又认为在经过三十年后,两岸及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应以新的观念讨论新的两岸事务。以此方式来呼应罗文嘉的“二六共识”,却又不一定赞成“二六共识”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