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人一走茶就凉VS西瓜偎大边
民进党昨日进行县市党部主委暨劳工党部主委,及第二十一届党代表选举。这是赖清德走马上任后,民进党的第一次党公职选举。根据《民主进步党党章》规定,县市党部主委为两年一任,得连选连任一次;党代表也是两年一任,连选得连任(民进党“全代会”为两年一届,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必要时可以透过特定程序召开“临时全代会),党代表分为“票选党代表”与“当然党代表”两种,其中“当然党代表”是“立委”、“直辖市”议员、历任党主席、县市长等党公职所组成,共有三百零八席(此前曾经“中央部会”第一首长也是“当然党代表”,后撤销);“票选党代表”则是根据各县市的党员比例安排应选名额,今次公应选出三百零九席。两造党代表共六百一十七人将在今年七月的第二十一届第一次“全代会”中改选中执委、中评委。其中选出“票选中执委”三十人,再由中执委选出“票选中常委”十人;而党主席、“立法院”党团三长、党籍“直辖市长”为“当然中常委”及“当然中执委”,另由党籍县市长互选一名“当然中常委”及“当然中执委”。
因此,昨日选举的结果,在县市党部主委方面,关系到二零二六年“九合一”选举中,代表民进党参选县市长的人选;而在党代表选举方面,则关系到第二十一届中常会及中执会各派系所占席位。在选举结果公布后,各派系就将会根据自己派系所获党代表席位,评估能够获选中执委及中常委的席位,并据此与其他派系进行“配票协商”。
直到本文执笔时,民进党中央尚未能汇总各县市代表呈交的党代表当选名单,但已经公布各县市党部及劳工党部,还有各海外党部的主委的当选名单。而其中的各县市党部主委,将主责二零二六年“九合一”选举的各县市首长、议员选举的提名操盘,因而是县市党部主委选举是县市长选举的“前哨战”。
昨日县市党部主委选举的结果,呈现了蔡英文“人一走,茶就凉”,导致“英系”席位大萎缩,由原来的七席减为四席;而“泛新潮流系”则大有斩获,拿下十四席,及亲赖清德的“涌言会”也获得一席,因而是“西瓜偎大边”地倒向赖清德的景象。
这与蔡英文在位那八年,“英系”风生水起,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务官,包括“行政院长”陈建仁、在三年抗疫期间每天占据媒体重要版面的“卫福部长”陈时中等,都纷纷加入“英系”的鼎盛情况,甚至就连蔡英文本人也踌躇满志地声称,民进党已经通过了“解散派系”,因而民进党内没有派系,只有“英派”,并主导其幕僚编撰并出版了《英派》一书的全盛情况相比,真是只能概叹一句“人一走,茶就凉”。
可能就连蔡英文自己也锐敏地觉察到这个宭境,因而过往历次党公职选举,都会在其户籍所在的新北市永和区投票的蔡英文,昨日一整天都未现身,党内从中央至地方也都不清楚情况。而负责蔡英文“卸任“总统”礼遇”出行的有关维安、交通疏导及安全等事务的警方也未收到“出任务”的通知。有记者询问蔡英文“卸任“总统”办公室获证实,蔡英文昨日确实没有去投票,这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也因为刚卸任还有很多事务要处理,就没有特别安排外面的行程。其实这只是一句托词,因为出门投票所需的时间并不多,即使是“刚卸任还有很多事务要处理”,也总能挤出那么一点的时间。何况,作为刚卸任的党籍“总统”,也作为曾经多届的党主席,首次没有出门投票,其在客观上将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难以预料。就此而说,蔡英文可能是已经预料到,当初因为在“总统”党内初选中与其结下梁子的赖清德,将不会对其有“好果子”吃,而且更因为“英系”的“依附”自己的派系基础及松散性质,自己在卸任后,“英系”必定会“树倒猢狲散”,因而灰心意冷,拒绝出门投票。
但因为“英系”的形成及成长打上了高度的个人主义色彩,是在蔡英文掌握党政大权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党内派系,其在党内的地位随蔡英文的权势增长而上升,与蔡英文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正因为“英系”的内部结构较为分散,是由多股“挺蔡”势力组合而成的松散联盟,派系成员来源多元复杂,众多派系要角之间并无共同的理念认同及深厚的情感联系,更多的是利益上的合作关系,他们多基于“挺蔡”、追求蔡英文掌握的政治权力资源而汇聚在一起、团结在蔡的身边,因而当蔡英文卸任后,尤其是在现任“总统”及党主席赖清德与蔡英文有很深的“牙齿印”,而“行政院长”又是在蔡英文气势最“旺”时竟然逆势力挺赖清德的卓荣泰,因而蔡英文已经预知自己的支持者势必会被赖清德“清洗”。
其实,即使是在蔡英文任内的后期,“英系”也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其中最典型的事态是,蔡英文大力支持林智坚的新竹县市合并升格计划,遭到了包括“英系”在内的民进党众多派系的杯葛。而蔡英文本人的领导权威也一损再损,包括其属意的二零二四年大选接班人郑文灿的民意支持度及政治声望双双被赖清德超车,及获得“英系”力挺的二零二四年台北市长人选陈时中,在疫情防控后期从“神坛”跌落,最后在“九合一”选举中铩羽而归。而“英系”的重要幕僚洪耀南、魏金标、洪耀福等,也纷纷提前与蔡英文“拜拜”,另寻出路。
民进党昨日进行县市党部主委暨劳工党部主委,及第二十一届党代表选举。这是赖清德走马上任后,民进党的第一次党公职选举。根据《民主进步党党章》规定,县市党部主委为两年一任,得连选连任一次;党代表也是两年一任,连选得连任(民进党“全代会”为两年一届,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必要时可以透过特定程序召开“临时全代会),党代表分为“票选党代表”与“当然党代表”两种,其中“当然党代表”是“立委”、“直辖市”议员、历任党主席、县市长等党公职所组成,共有三百零八席(此前曾经“中央部会”第一首长也是“当然党代表”,后撤销);“票选党代表”则是根据各县市的党员比例安排应选名额,今次公应选出三百零九席。两造党代表共六百一十七人将在今年七月的第二十一届第一次“全代会”中改选中执委、中评委。其中选出“票选中执委”三十人,再由中执委选出“票选中常委”十人;而党主席、“立法院”党团三长、党籍“直辖市长”为“当然中常委”及“当然中执委”,另由党籍县市长互选一名“当然中常委”及“当然中执委”。
因此,昨日选举的结果,在县市党部主委方面,关系到二零二六年“九合一”选举中,代表民进党参选县市长的人选;而在党代表选举方面,则关系到第二十一届中常会及中执会各派系所占席位。在选举结果公布后,各派系就将会根据自己派系所获党代表席位,评估能够获选中执委及中常委的席位,并据此与其他派系进行“配票协商”。
直到本文执笔时,民进党中央尚未能汇总各县市代表呈交的党代表当选名单,但已经公布各县市党部及劳工党部,还有各海外党部的主委的当选名单。而其中的各县市党部主委,将主责二零二六年“九合一”选举的各县市首长、议员选举的提名操盘,因而是县市党部主委选举是县市长选举的“前哨战”。
昨日县市党部主委选举的结果,呈现了蔡英文“人一走,茶就凉”,导致“英系”席位大萎缩,由原来的七席减为四席;而“泛新潮流系”则大有斩获,拿下十四席,及亲赖清德的“涌言会”也获得一席,因而是“西瓜偎大边”地倒向赖清德的景象。
这与蔡英文在位那八年,“英系”风生水起,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务官,包括“行政院长”陈建仁、在三年抗疫期间每天占据媒体重要版面的“卫福部长”陈时中等,都纷纷加入“英系”的鼎盛情况,甚至就连蔡英文本人也踌躇满志地声称,民进党已经通过了“解散派系”,因而民进党内没有派系,只有“英派”,并主导其幕僚编撰并出版了《英派》一书的全盛情况相比,真是只能概叹一句“人一走,茶就凉”。
可能就连蔡英文自己也锐敏地觉察到这个宭境,因而过往历次党公职选举,都会在其户籍所在的新北市永和区投票的蔡英文,昨日一整天都未现身,党内从中央至地方也都不清楚情况。而负责蔡英文“卸任“总统”礼遇”出行的有关维安、交通疏导及安全等事务的警方也未收到“出任务”的通知。有记者询问蔡英文“卸任“总统”办公室获证实,蔡英文昨日确实没有去投票,这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也因为刚卸任还有很多事务要处理,就没有特别安排外面的行程。其实这只是一句托词,因为出门投票所需的时间并不多,即使是“刚卸任还有很多事务要处理”,也总能挤出那么一点的时间。何况,作为刚卸任的党籍“总统”,也作为曾经多届的党主席,首次没有出门投票,其在客观上将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难以预料。就此而说,蔡英文可能是已经预料到,当初因为在“总统”党内初选中与其结下梁子的赖清德,将不会对其有“好果子”吃,而且更因为“英系”的“依附”自己的派系基础及松散性质,自己在卸任后,“英系”必定会“树倒猢狲散”,因而灰心意冷,拒绝出门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