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韩国瑜会否“逆用”台湾民主基金会?

  中评社北京2月8日电/澳门新华澳报7日发表富权文章:韩国瑜会否“逆用”台湾民主基金会?

  韩国瑜出任“立法院长”后,在极为熟悉议事规则的秘书长周万来的弼辅襄助下,在首次朝野党团协商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狙击战”,将第十一届“立法院”第一个会期的开议日期,订定为二月二十日。
  
  紧接着,韩国瑜还将会遭受多样复杂的考验。而且除了“立法院”的法案及质询“攻防战”之外,还有是否接任“台湾民主基金会”董事长,及倘接任如何运作的问题。

  “台湾民主基金会”是台湾当局开展“务实外交”和“国会外交”活动的主要智囊机构。台湾当局“外交部”于二零零二年开始设立智库,出资三千万元新台币成立。二零零三年一月获得“立法院”审查通过预算(每年活动经费由当局“外交部”编列顶算新台币一点五亿元支应)。二零零三年六月十七日,“财团法人台湾民主基会”在召开首届董事暨监察人会议后正式成立,“立法院长”王金平获推举担任首届董事长。“台湾民主基金会”是民进党执政当局为配合“国会外交”及“经贸外交”,强化台湾地区与亚太重要邻国的政治对话与合作关系而成立的,该机构以美国的“国家民主基金会”为蓝本,由台湾“外交部”捐助成立,发挥官方“白手套”之功能。

  从“台湾民主基金会“成立的那一天起,按其“章程”规定,也是为了拢络“蓝皮绿骨”的王金平,陈水扁委请王金平出任董事长;并按其“章程”规定,先后由民进党籍的“外交部长”陈唐山、黄志芳任副董事长。但为了显示“民主”,其十六名董事中,除了三席是“政府代表”(即董事长是“立法院长”,副董事长是“外交部长”,再加上一席“总统府秘书长”),十名政党代表按各政党在“立法院”的议席比例推荐出任,及一名学界代表,一名企业界代表,一名“非政府团体”代表组成。为了把台湾民主基金会紧紧地把控在自己的手中,陈水扁对其办事机构实施全面“绿化”。其中,把曾任“国家安全会议”谘询委员的林文程安插为执行长,曾任民进党“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主委、时任“侨委会”副委员长的杨黄幸美,时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的董立文任副执行长,另一位副执行长蔡昌言则是“王系”人马,其政治颜色也偏绿。

  “台湾民主基金会”成立后,秉承陈水扁的旨意,每年定期出版中英文版《中国人权观察报告》,召开“全球支持中国及亚洲民主化大会”,举办“中国人权对话”系列讲座,资助中国大陆的“人权组织”等。这些,都是在王金平同意之下才推动的。

  第二次“政党轮替”后,虽然“台湾民主基金会”中的“政府代表”中的“外交部长”及“总统府秘书长”,已分别换上了国民党籍的欧鸿炼和詹春柏,但却未调整其董事会中的学界代表和企业界代表、“非政府团体”代表,仍是分别由蔡政文,黄茂雄、颜庆章和尤美女留任。于是,在中国国民党已重掌执政权的政治现实之下,由国民党人王金平任董事长的“台湾民主基金会”,却仍然任由一群属于泛绿阵营的学者把控其办事机构,每年都拚凑出版一本充满民进党思维的年度《中国人权观察报告》。而且,包括杨黄美幸等绿营人士利用基金会管道恶整马政府,不仅主动找“自由之家”修理马政府,还金援“藏独”,并与“民运人士”金钱牵扯不清,甚至与古巴取得一定程度的联系。这些,均让马政府决策高层极为紧张,坦言“若不处理,美中台关系会出问题!”高层强调,马政府推动两岸和解,倘若私下金援“藏独”团体,对岸恐误以为台北祭出两手策略,表面搞和解,私下却又推动“藏独”、“台独”会让两岸“外交休兵”政策完全破功。因此,马政府决定大力整顿“台湾民主基金会”的人事,把林文程、杨黄幸美撤下来。

  蔡英文上台后,先后由民进党籍的“立法院长”苏嘉全、游锡堃出任“台湾民主基金会”董事长,民进党籍的徐斯俭出任执行长。徐斯俭调任“国家安全会议”谘询委员后,廖福特接任执行长。现任执行长为黄玉霖。

  二零二二年七月底,“台湾民主基金会”积极参与邀请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的运作,严重伤害台海和平。八月三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公布“台湾民主基金会”为“台独”顽固分子关联机构。

  在此背景之下,承认“九二共识”韩国瑜是否接任“台湾民主基金会”的董事长?这就成为极为棘手的难题。因为不排除赖清德会故意给韩国瑜“下绊子”,透过民进党籍的副董事长亦即“外交部长”和执行长,推出各种旨在“宣独”的“国会外交”活动,挟持韩国瑜。

  对此,笔者曾经在日前分析指出,韩国瑜如果是坚持承认“九二共识”的话,在“台湾民主基金会”董事会互选董事长时,还是弃选为好,让民进党籍的“当然董事”或民进党按照政党比例指派的董事,去“选个够”好了。而其中也被国台办点名为“顽固台独分子”的吴钊燮,可能最有意愿。

  但这样就无法达成台湾当局成立“台湾民主基金会”的最重要宗旨:进行“国会外交”。因而韩国瑜根本无法推卸,只能是“硬着头皮”接过这个“台独顽固分子关联机构”的董事长。
  有读者朋友“突发奇想”地对笔者说,其实韩国瑜不但不应避选“台湾民主基金会”董事长,相反还应主动迎战,有所作为,并“逆用”“台湾民主基金会”,与世界各国的“反独促统”华侨华人团体进行密切的接触交流,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反独促统”的新高潮。

  这个主意当然是极佳,但可能会受到各种羁绊。因为韩国瑜的董事长是“挂名”的,“台湾民主基金会”的运作大权操持在民进党当局“外交部”的手中,而且每年均领受“外交部”的一点五亿元拨款。

  不过,韩国瑜还是可以像当年的王金平那样,低调应对,尽量避免进行“践踏红线”的活动,并伺机进行有利于台海和平的工作。   中评社北京2月8日电/澳门新华澳报7日发表富权文章:韩国瑜会否“逆用”台湾民主基金会?

  韩国瑜出任“立法院长”后,在极为熟悉议事规则的秘书长周万来的弼辅襄助下,在首次朝野党团协商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狙击战”,将第十一届“立法院”第一个会期的开议日期,订定为二月二十日。
  
  紧接着,韩国瑜还将会遭受多样复杂的考验。而且除了“立法院”的法案及质询“攻防战”之外,还有是否接任“台湾民主基金会”董事长,及倘接任如何运作的问题。

  “台湾民主基金会”是台湾当局开展“务实外交”和“国会外交”活动的主要智囊机构。台湾当局“外交部”于二零零二年开始设立智库,出资三千万元新台币成立。二零零三年一月获得“立法院”审查通过预算(每年活动经费由当局“外交部”编列顶算新台币一点五亿元支应)。二零零三年六月十七日,“财团法人台湾民主基会”在召开首届董事暨监察人会议后正式成立,“立法院长”王金平获推举担任首届董事长。“台湾民主基金会”是民进党执政当局为配合“国会外交”及“经贸外交”,强化台湾地区与亚太重要邻国的政治对话与合作关系而成立的,该机构以美国的“国家民主基金会”为蓝本,由台湾“外交部”捐助成立,发挥官方“白手套”之功能。

  从“台湾民主基金会“成立的那一天起,按其“章程”规定,也是为了拢络“蓝皮绿骨”的王金平,陈水扁委请王金平出任董事长;并按其“章程”规定,先后由民进党籍的“外交部长”陈唐山、黄志芳任副董事长。但为了显示“民主”,其十六名董事中,除了三席是“政府代表”(即董事长是“立法院长”,副董事长是“外交部长”,再加上一席“总统府秘书长”),十名政党代表按各政党在“立法院”的议席比例推荐出任,及一名学界代表,一名企业界代表,一名“非政府团体”代表组成。为了把台湾民主基金会紧紧地把控在自己的手中,陈水扁对其办事机构实施全面“绿化”。其中,把曾任“国家安全会议”谘询委员的林文程安插为执行长,曾任民进党“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主委、时任“侨委会”副委员长的杨黄幸美,时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的董立文任副执行长,另一位副执行长蔡昌言则是“王系”人马,其政治颜色也偏绿。

  “台湾民主基金会”成立后,秉承陈水扁的旨意,每年定期出版中英文版《中国人权观察报告》,召开“全球支持中国及亚洲民主化大会”,举办“中国人权对话”系列讲座,资助中国大陆的“人权组织”等。这些,都是在王金平同意之下才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