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国家级警报”差点变成“国际级事件”

  中评社香港1月11日电/澳门新华澳报11日发表富权文章:“国家级警报”差点演变成“国际级事件”。以下为文章内容。

  前日下午的“国家级警报”事件发生后,发酵了强烈的“介选”讨论以至争论效应。在野阵营包括国民党和民众党的各式人物,固然是强烈批评民进党当局在投票前不到一百个小时,操纵“国家机器”进行“介选”,恐吓在野阵营候选人的支持者。但有趣的是,不少民进党的支持者却也忧心忡忡,担心此事件极为不利于赖清德的选情,认为这是在制造恐慌,迎合在野阵营推出的“和平VS战争”的选战策略,让一般民众更害怕“台独金孙”赖清德当选将会引发台海战争,大家反而会把选票转投到侯友宜、柯文哲的身上。因此,有不少民进党的支持者纷纷打电话给民进党当局的相关单位及“立委”,表达担忧。也有不少民进党“立委”连自己都感到“受不了”,频繁向行政单位确认状况,追问到底怎么回事。
  
  这个事件,已经演化为“国际事件”。一方面,“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太空科学中心和欧洲太空总署、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的一颗面向时域天文学和高能天体物理的X射线天文卫星,属于太空科学先导专项(二期),因而是一项属于中外尤其是中欧合作的产物。但民进党当局却对这项在外太空飞行,没有对台湾地区构成任何政治及军事上的“侵犯威胁”的科学项目,竟然发布“国家级警报”,这岂非是要把欧盟等“外国势力”也无端端地“拖下水”,陷这些近年来对台湾当局的政治态度有所松动的国家于“不义”?
  
  还有,台湾当局“国防部”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误,竟然说这是因为监察到卫星偏离了轨道,飞行轨迹异常,飞越了台南和台东上空,才发布“国家级警报”的。但欧洲太空总署却宣布,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究竟谁说的才是真的?一个“偏移轨道”的卫星,能够发射成功吗?台湾当局向与中国合作发射卫星的欧洲太空总署的背后,狠狠地插上了一“刀”。
     另一方面,更直接的是,就在“国防部”连续四次发布“国家级警报”之际,正是台湾地区“外交部长”吴钊燮举行“国际记者会”之际。虽然出席的外国记者,有相对部分是长期驻留台湾的,懂得中文,因而其手机响起“国家级警报”之时,其“第一习惯”还是收看中文的部分内容,在以英文的部分部分内容进行对照参考,因而还没有造成较大的不安;但却也有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二百多位记者,是专门为了采访“二零二四”大选而奔赴台湾地区的。而按照民进党当局去年中发出的一项规定,从去年七月七日起,所有外籍(包括陆港澳)人员,如果不是在台湾地区逗留半年以上的,只是短期逗留的,不能再申请固定的手机门号,就连此前已经持有的固定门号也得撤销,只能是办理临时的有期限的手机门号。这些只是在台湾地区短期逗留的外籍记者,为了方便在台期间与台湾地区的各相关机构和候选人竞选总部联络,纷纷办理了短期手机门号。而这些外籍记者,有相当部分是不懂中文的,因而其手机在收到“国家级警报”时,就“习惯性”地收看英文的部分,赫然看到的是“飞弹”(MISSILE),当即产生了“成为战地记者”的惊觉,当然是引起了一阵骚动。由于这是“国际记者会”,没有台湾地区在地记者参与,因而在前天台湾地区各媒体的报导中,也就“遗漏”了对此相当重要情景的报导,但却由外媒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报导。
  
  这个事件,却也让精通英文的吴钊燮“吃瘪”。据英国《卫报》报导指出,吴钊燮在这场主要由英语记者组成的数百名外国媒体记者招待会中,当警报声在会场中央响起时,他拿起手机却是观看了中文的部分,看到了其中的“已飞越南部上空”之句,就以英语说,“PRC just fired a satellite in this region and it went over Vietnam airspace. That’s okay!”中文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在这个区域发射了卫星,飞过越南领空,那没关系啦!”那岂不是要拉与台湾当局没有“邦交”,但却在台湾当局“新南向政策”中吃重的越南来“垫背”?
  
  其实,还有更“惨烈”的情节,那就是在“国家级警报”的英文版中,还把中文版的“防空警报”,翻译成“空袭”“Air raid”!这一点,连民进党自己人也看不过眼了。曾经是蔡英文前期著名的“翻译哥,现在是民进党藉台北市议员并兼任民进党中央党部国际事务部主任的赵怡翔,就呛声“选举期间有三百多位外媒记者在台湾,一下飞机看到『空袭』(air raid)、『飞弹』(missile),可能都吓死了。赵怡翔还指出,“国家级警报”的中文是写“防空警报”,但英文是写“空袭”(air raid),两者完全不一样,“Air raid”是指二战时期的那种空袭行动,是被敌军用飞弹突袭或是被敌军空军突袭。赵怡翔苦笑着呼吁“国防部”,真的要好好聘请一位英文好的传译,去审阅这些英文的稿子。
  
  当然,民进党当局也真的是很幸运,由于时差关系,躲过了“股市崩盘”的一劫。这是因为,台湾地区的股票交易时间,股票预约挂单的委托接受时段是早上八时三十分开始,到下午十三时三十分结束,而撮合成交时间则是早上九时开始到下午十三时三十分。而“国家级警报”是三时许发布的,当时台湾股市已经收市。如果这个“国家级警报”提前两个小时发布,由于台湾地区股市市场有一百多名不懂中文的外籍人员在运作,他们在看到“国家级警报”英文版的“空袭”(air raid)和“飞弹”(missile)等字眼时,岂不疯狂放空盘口,让台湾股市“飞流直下三千尺”般直泻?
  
  也幸好,“国家级警报”发布时,与台湾地区股市密切关联的纽约股市,尚未开盘。否则,就将连累美国股市以至国际股市,也是“奔流到海不复回”了。   中评社香港1月11日电/澳门新华澳报11日发表富权文章:“国家级警报”差点演变成“国际级事件”。以下为文章内容。

  前日下午的“国家级警报”事件发生后,发酵了强烈的“介选”讨论以至争论效应。在野阵营包括国民党和民众党的各式人物,固然是强烈批评民进党当局在投票前不到一百个小时,操纵“国家机器”进行“介选”,恐吓在野阵营候选人的支持者。但有趣的是,不少民进党的支持者却也忧心忡忡,担心此事件极为不利于赖清德的选情,认为这是在制造恐慌,迎合在野阵营推出的“和平VS战争”的选战策略,让一般民众更害怕“台独金孙”赖清德当选将会引发台海战争,大家反而会把选票转投到侯友宜、柯文哲的身上。因此,有不少民进党的支持者纷纷打电话给民进党当局的相关单位及“立委”,表达担忧。也有不少民进党“立委”连自己都感到“受不了”,频繁向行政单位确认状况,追问到底怎么回事。
  
  这个事件,已经演化为“国际事件”。一方面,“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太空科学中心和欧洲太空总署、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的一颗面向时域天文学和高能天体物理的X射线天文卫星,属于太空科学先导专项(二期),因而是一项属于中外尤其是中欧合作的产物。但民进党当局却对这项在外太空飞行,没有对台湾地区构成任何政治及军事上的“侵犯威胁”的科学项目,竟然发布“国家级警报”,这岂非是要把欧盟等“外国势力”也无端端地“拖下水”,陷这些近年来对台湾当局的政治态度有所松动的国家于“不义”?
  
  还有,台湾当局“国防部”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误,竟然说这是因为监察到卫星偏离了轨道,飞行轨迹异常,飞越了台南和台东上空,才发布“国家级警报”的。但欧洲太空总署却宣布,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究竟谁说的才是真的?一个“偏移轨道”的卫星,能够发射成功吗?台湾当局向与中国合作发射卫星的欧洲太空总署的背后,狠狠地插上了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