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美台军事勾连 赖当局以武拒统
中评社香港4月25日电(作者 欧阳春)520将届,各方都高度关注赖清德的两岸谈话。兼任民进党主席的赖清德4月24日表示,推动两岸健康有大序交流的同时,也要强化台湾的韧性。现在的问题是,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仍未废除,赖清德挺《反渗透法》,“赖政府”又充斥“独老南”,如此情况下,赖清德期望的所谓两岸良性对话,根本没有基础,难于开展。
近期美台军事勾连持续不断,赖清德当局执行的仍是“倚美谋独”、军事抗中、以武拒统路线。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4月24日访华同一天,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总价值95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法案,将分别向乌克兰和以色列提供约600亿美元和260亿美元安全援助,向包括台湾在内的所谓印太伙伴提供约80亿美元。这又是美国一次军事武装台湾,虚化、掏空和歪曲一个中国原则,向“台独”分裂势力释放严重错误信号的挑衅动作。外电都认为,“不言而喻,这也推进要台湾挺身而出扮演对抗中国大陆的角色。”
近年台海局势紧张,根源是美国搞“以台制华”及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美方出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持续通过军售、军援、协训等恶劣行径,加强美台军事联系,纵容鼓动“台独”分裂势力滋事挑衅,加剧两岸对抗和台海形势紧张。拜登签署军援台湾相关法案,再一次打包处理军援以色列、乌克兰和台湾,说明美台仍在不断扩大军事勾连,美国武装台湾的“乌克兰化”趋势日益凸显,在此情况下,台海无事变有事。CNN国际情势分析节目主持人札卡利亚上月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台海情势没有最危险,只有“更危险”。
此外,美国将鼓励印太国家和北约加强合作,目标对准中国。美国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4月22日表示,多个印太国家领导人已表达加强与北约合作的兴趣,尤其是在军事威慑、信息交流和互操作性等领域。这一举措旨在应对中俄关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的安全挑战。
今年7月,华盛顿将主办下一届北约峰会。美国拜登政府正在展开协调,拟届时邀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悦出席此次北约峰会,并举行日美韩三国首脑会谈。这将标志着北约与印太地区的接触不断加强。自2022年俄罗斯侵乌以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亚太国家已在支持乌克兰方面表现出积极姿态。
坎贝尔4月22日在华盛顿智库和平研究所(USIP)举办的讨论会上表示,印太国家已表示有兴趣关注北约组织及其成员国,以瞭解其核心使命,包括对抗虚假信息、网络安全和其他更大的挑战。印太地区的这些国家不仅关注北约的核心使命,如对抗虚假信息和加强网络安全,还在积极考虑如何与北约成员国共同应对更广泛的全球挑战。这种跨地区合作的深化是在全球安全布局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方面。
美国过去一直在思考欧洲国家如何关注印太地区,无论是与美国合作还是单独合作。现实是,印太和欧洲之间正在出现的联系的最决定性表现正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印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都支持了乌克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统称为北约“亚太四伙伴“(AP4),目前是北约九个“全球伙伴”成员。2022年6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个亚太国家领导人首次出席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2023年7月,在立陶宛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同亚太四国领导人会晤。
台湾方面,赖清德4月29日赴“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龙潭院区,瞭解台军重要武器研发及抗中飞弹的最新状况。因涉及“国防”安全与机密,行程相当低调,未对外公开。蔡英文政府推动的“海空战力提升计划采购特别预算案”,相关武器配备均是由“中科院”生产制造,共有10个项目,包括岸置反舰飞弹系统第一阶段丶岸置反舰飞弹系统第二阶段丶野战防空系统丶陆基防空系统丶无人攻击载具系统丶万剑飞弹系统丶雄升飞弹系统丶海军高效能舰艇第一阶段丶海军高效能舰艇第二阶段与海巡舰艇加装战时武器系统。
台军海空战力提升计划特别预算总额度达2289亿元(新台币,下同),分为5年期的跨年期特别预算,2022年度编列463亿丶2023年度609亿元丶2024年度474亿元丶2025年度458亿元丶2026年度则是283亿元。由于“海空战力提升计划采购特别预算案”的执行预计2026年度完成,但有部分项目例如空射型万剑机场联合遥攻武器已在2024年底结束,无人攻击载具系统(剑翔无人机)以及雄升飞弹系统(雄二E巡弋飞弹)则预计在2025年底完工结案。
军事专家预料,赖清德520接掌政权后,等蔡政府推动的“海空战力提升计划”结束,有可能规划第二阶段的“海空战力提升计划”,甚至传出赖清德的“国安”团队有意将设计用来攻击中国本土的“云峰飞弹(目前已更名为“擎天极音速巡弋飞弹”),列为其任内生产的重点飞弹,藉此提升台湾“国防”自主防卫战力。
520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赖清德将在5月20日就职,这段时间大陆应对台加施压,软硬兼施,以使赖清德的就职日演说可以回到中国大陆容忍的底线。随着美国总统大选逐渐加温,加上中美已恢复沟通,台湾选举结果又呈现“朝小野大”,大陆加大对台施压、管控,台湾方面都难以回手,不会有过激反应预估两岸不会发生重大危机、冲突发生。
一旦赖清德5月20日就职出现出格言行,大陆应快速作出反应,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法律、舆论等各方面着手,坚决予以打击。值得考虑的是,大陆《反分裂国家法》制定今年满20周年,应该有更详尽的实施细则,可以考虑制定《两岸融合发展法》,明确精准定义“台独”,规范两岸同胞共同承担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反对“台独”分裂与外部势力干涉、推动统一的责任。
中评社香港4月25日电(作者 欧阳春)520将届,各方都高度关注赖清德的两岸谈话。兼任民进党主席的赖清德4月24日表示,推动两岸健康有大序交流的同时,也要强化台湾的韧性。现在的问题是,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仍未废除,赖清德挺《反渗透法》,“赖政府”又充斥“独老南”,如此情况下,赖清德期望的所谓两岸良性对话,根本没有基础,难于开展。
近期美台军事勾连持续不断,赖清德当局执行的仍是“倚美谋独”、军事抗中、以武拒统路线。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4月24日访华同一天,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总价值95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法案,将分别向乌克兰和以色列提供约600亿美元和260亿美元安全援助,向包括台湾在内的所谓印太伙伴提供约80亿美元。这又是美国一次军事武装台湾,虚化、掏空和歪曲一个中国原则,向“台独”分裂势力释放严重错误信号的挑衅动作。外电都认为,“不言而喻,这也推进要台湾挺身而出扮演对抗中国大陆的角色。”
近年台海局势紧张,根源是美国搞“以台制华”及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美方出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持续通过军售、军援、协训等恶劣行径,加强美台军事联系,纵容鼓动“台独”分裂势力滋事挑衅,加剧两岸对抗和台海形势紧张。拜登签署军援台湾相关法案,再一次打包处理军援以色列、乌克兰和台湾,说明美台仍在不断扩大军事勾连,美国武装台湾的“乌克兰化”趋势日益凸显,在此情况下,台海无事变有事。CNN国际情势分析节目主持人札卡利亚上月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台海情势没有最危险,只有“更危险”。
此外,美国将鼓励印太国家和北约加强合作,目标对准中国。美国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4月22日表示,多个印太国家领导人已表达加强与北约合作的兴趣,尤其是在军事威慑、信息交流和互操作性等领域。这一举措旨在应对中俄关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的安全挑战。
今年7月,华盛顿将主办下一届北约峰会。美国拜登政府正在展开协调,拟届时邀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悦出席此次北约峰会,并举行日美韩三国首脑会谈。这将标志着北约与印太地区的接触不断加强。自2022年俄罗斯侵乌以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亚太国家已在支持乌克兰方面表现出积极姿态。
坎贝尔4月22日在华盛顿智库和平研究所(USIP)举办的讨论会上表示,印太国家已表示有兴趣关注北约组织及其成员国,以瞭解其核心使命,包括对抗虚假信息、网络安全和其他更大的挑战。印太地区的这些国家不仅关注北约的核心使命,如对抗虚假信息和加强网络安全,还在积极考虑如何与北约成员国共同应对更广泛的全球挑战。这种跨地区合作的深化是在全球安全布局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方面。
美国过去一直在思考欧洲国家如何关注印太地区,无论是与美国合作还是单独合作。现实是,印太和欧洲之间正在出现的联系的最决定性表现正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印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都支持了乌克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统称为北约“亚太四伙伴“(AP4),目前是北约九个“全球伙伴”成员。2022年6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个亚太国家领导人首次出席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2023年7月,在立陶宛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同亚太四国领导人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