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香港国际化朝更高更深层次迈进

顾客在香港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局的文房四宝专区选购商品(11月3日摄)。(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12月30日电/据大公报报导,习近平主席12月18日在会见赴京述职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指出,中央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地位,推动香港实现更好发展。

  11月27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在“香港财经论坛2023”致辞时表示:坚持国际化特色是香港扬名立万的成功密码、信心之源;发挥国际化优势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必由之路、康庄大道;善用国际化平台是香港服务国家的优势所在、贡献所在。

  不论是强调“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到坚定支持香港国际化发展,都是中央向香港各界以及国际社会传递的重要信息,“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化特色,就是香港最大的优势所在,因此香港绝不可能出现“去国际化”,相反,国际化特色只会不断得到强化和彰显。

  首先,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保持国际化特色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像一些人片面理解的那样,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就是“去国际化”,或者是保持国际化会不会变成“去中国化”。这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互相成就的关系。

  充分发挥好香港国际化优势

  香港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的国际化水平就越高。“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学者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国际化的香港好比一个“大瓜”,根扎在国家,“大瓜”长在海外。根越深,枝叶越茂,果实越大,国际化特色越明显,越能成为世界的焦点。

  以香港金融业为例。回归初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成色还不够“金黄”。多数时候,官方称自己是区域性金融中心。但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人民币崭露头角。借助香港的国际化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而香港,作为全球唯一能同时联通国际和内地资本的地区,顺理成章地成为人民币海外最大的蓄水池、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枢纽,确定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得到巩固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的评估报告中,再次肯定香港作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赞扬香港拥有稳健的制度框架、充裕的资本和流动性缓冲、高水平的金融业规管系统、运作畅顺的联系汇率制度等。   同样,香港国际化程度越深,对国家的贡献也越大。特别是当前世界大变局拉开序幕。在波谲云诡的不确定前景下,香港国际化优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任重道远。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已经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有150多个国家参与。由于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从2017年到2022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香港设立的地区总部数量从83家增长一倍至168家,年平均增长超过15%。同时,香港发挥国际规则畅顺衔接的优势,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牵线搭桥,通过提供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管理等具优势的专业服务,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扮演独特角色。

  国安法是国际化的法律保障

  其次,“一国两制”是香港保持国际化的底气和保障。落实“一国两制”,保持香港国际化优势就是应有之义。中央以“一国两制”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来推动回归后香港的发展,足见中央对香港独特地位的清醒认识和香港对国家作用的高度重视,也是对香港的充分信任。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表示,“(‘一国两制’)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为那些不必要的焦虑画上一个句号。

  还需要厘清的是,香港国安法并不是香港国际化的阻碍,恰恰相反,国安法是香港始终保持国际化优势的法律保障。拥有社会和谐、营商环境稳定、经济的自由度以及对未来具有确定性,香港国际化才能得到充分展现──这正是国安法带给香港的新气象。海外那些对香港国安法的攻击抹黑完全是别有用心。2019年港版“颜色革命”教训下催生的这部法律,一定会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正面认识,也必然会为香港保持国际化优势保驾护航。

  当前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新阶段,保持并推动香港国际化向更高更深层级发展是实现“兴”的必由之路,中央重视,港人珍视。特区政府“走出去”的目标明确。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年早些时候率领高级别代表团,分别访问中东和东盟国家,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参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也率团前往英国等地。

  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香港商界、学界、文化艺术界甚至政界等社会各界,也应拿出十八般武艺,走向世界,寻找新的机遇新的市场,为香港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搭桥添砖,也为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式现代化巨轮架好了舷梯、跳板。

  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旅港同乡会会长

顾客在香港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局的文房四宝专区选购商品(11月3日摄)。(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12月30日电/据大公报报导,习近平主席12月18日在会见赴京述职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指出,中央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地位,推动香港实现更好发展。

  11月27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在“香港财经论坛2023”致辞时表示:坚持国际化特色是香港扬名立万的成功密码、信心之源;发挥国际化优势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必由之路、康庄大道;善用国际化平台是香港服务国家的优势所在、贡献所在。

  不论是强调“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到坚定支持香港国际化发展,都是中央向香港各界以及国际社会传递的重要信息,“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化特色,就是香港最大的优势所在,因此香港绝不可能出现“去国际化”,相反,国际化特色只会不断得到强化和彰显。

  首先,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保持国际化特色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像一些人片面理解的那样,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就是“去国际化”,或者是保持国际化会不会变成“去中国化”。这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互相成就的关系。

  充分发挥好香港国际化优势

  香港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的国际化水平就越高。“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学者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国际化的香港好比一个“大瓜”,根扎在国家,“大瓜”长在海外。根越深,枝叶越茂,果实越大,国际化特色越明显,越能成为世界的焦点。

  以香港金融业为例。回归初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成色还不够“金黄”。多数时候,官方称自己是区域性金融中心。但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人民币崭露头角。借助香港的国际化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而香港,作为全球唯一能同时联通国际和内地资本的地区,顺理成章地成为人民币海外最大的蓄水池、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枢纽,确定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得到巩固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的评估报告中,再次肯定香港作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赞扬香港拥有稳健的制度框架、充裕的资本和流动性缓冲、高水平的金融业规管系统、运作畅顺的联系汇率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