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昌:经济成为中欧关系核心 需彼此合作

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张福昌。(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台北12月22日电(记者 郑羿菲)针对中欧关系,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张福昌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欧峰会透露出的讯息是绿灯,中欧双方都需要对方重振经济,因此即便欧盟对外关系三巨头采取强硬态度,但中国也愿接球。中欧关系未来主要核心在于经济,且由于全球景气都不好,代表中欧将长期为振兴彼此的经济合作。

  张福昌说,也由于目前欧盟陷入经济迟滞发展,如何扩大中国出口市场、如何让欧洲企业快速前进中国、如何稳定中欧经贸关系,成为欧盟首要议题,未来欧盟将以“中国市场优先”建构印太与台海政策。无庸置疑,未来欧盟将迁就中国,而对印太与台海问题趋于保守。欧盟与台湾的政治关系仍旧维持以往的模式,未来欧盟介入台海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低。

  继欧洲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于2023年4月访中后,“欧盟对外关系三巨头”欧洲高峰会(European Council)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Josep Borrell)在12月初访中,并于7日、8日于北京进行中欧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米歇尔与冯德莱恩。

  张福昌为德国科隆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客座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国土安全研究协会”副秘书长、淡江大学欧洲联盟研究中心执行长,现为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系副教授。研究专长包括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欧盟政治制度、国际安全议题。

  张福昌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欧峰会透露出的讯息是绿灯。中方领导人过往都是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此次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能看得出中国很重视欧盟相关人员来访、想要改善中欧关系。即便欧盟对外关系三巨头都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应对中国,但其实中国是采取包容的态度,最终欧盟也没有撕破脸,因为这是中欧都需要对方,中欧关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淡江大学校园一隅。(中评社 郑羿菲摄)

  张福昌说,很多媒体抓着欧盟对外关系三巨头在媒体前的强硬态度,认为中欧关系紧张、中欧峰会没有成果,但他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此次访中,欧盟与中国共同建立起了“平起平坐”的关系。

  张福昌认为,冯德莱恩批评“中欧贸易失衡高达4000亿欧元”、“电动车产业补贴太多”等,米歇尔也从人权角度讲一些台海和平的问题,若中国不愿买单,很可能会像2021年中美高层阿拉斯加“2+2”对话般唇枪舌剑、火光四射,但此次中国的“战狼外交”消失了,对待欧盟非常温和,营造中欧关系的缓和气氛,要拉住欧盟的心、促进中国各方面的合作。

  张福昌指出,主要的欧盟国家也想改善对中关系,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都认为要解决当今国际重要议题,必须要有中国参与才能奏效,这种“中国必要论”让中国在欧盟地位相当崇高,而现在整体欧洲的经济是非常差的,欧盟内部国家之间有6成是相互贸易,如今德国经济衰退,其他欧盟会员国就会跟着惨,因此欧盟一直想要重振经济,必须要与中国合作。

  张福昌表示,欧盟对中语气这么强硬,其实也是一种赌注,是想让中国瞭解欧洲对与中国经济合作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以前欧盟虽然多次柔性向中国表达,但并未受到太大的正视,所以这次选择正面对决,以经贸逆差4000亿欧元的数据,向中国清楚表达“欧洲很在意这件事”,并要求中国解决,但也获中国同意平衡中欧双边贸易,这算是中国送给欧盟的一份大礼。

  张福昌说,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利多消息在于“双方相互需求性高”,欧盟需要中国开放市场、需要公平对待欧洲企业、需要共同参与解决国际冲突问题,而中国也需要欧盟科技移转、需要友好看待以建立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需要彼此合作重振经济。这次中欧峰会在疫情后马上召开,而且是崭新地召开,对中欧关系的友好发展有很大帮助。

  张福昌认为,目前国际经济、欧盟经济与中国经济都处于低潮点,要在全面不景气的国际环境下,立刻复苏中国与欧盟的经济实在有点困难,因此中国与欧盟都必须长期为振兴经济而合作,是故中欧关系发展的重心将在经济层面合作上。经济将成为中欧关系的核心,而过往欧盟国家强调的人权、民主、自由、法治等价值,将逐渐失去其重要性。

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张福昌。(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台北12月22日电(记者 郑羿菲)针对中欧关系,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张福昌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欧峰会透露出的讯息是绿灯,中欧双方都需要对方重振经济,因此即便欧盟对外关系三巨头采取强硬态度,但中国也愿接球。中欧关系未来主要核心在于经济,且由于全球景气都不好,代表中欧将长期为振兴彼此的经济合作。

  张福昌说,也由于目前欧盟陷入经济迟滞发展,如何扩大中国出口市场、如何让欧洲企业快速前进中国、如何稳定中欧经贸关系,成为欧盟首要议题,未来欧盟将以“中国市场优先”建构印太与台海政策。无庸置疑,未来欧盟将迁就中国,而对印太与台海问题趋于保守。欧盟与台湾的政治关系仍旧维持以往的模式,未来欧盟介入台海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低。

  继欧洲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于2023年4月访中后,“欧盟对外关系三巨头”欧洲高峰会(European Council)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Josep Borrell)在12月初访中,并于7日、8日于北京进行中欧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米歇尔与冯德莱恩。

  张福昌为德国科隆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客座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国土安全研究协会”副秘书长、淡江大学欧洲联盟研究中心执行长,现为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系副教授。研究专长包括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欧盟政治制度、国际安全议题。

  张福昌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欧峰会透露出的讯息是绿灯。中方领导人过往都是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此次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能看得出中国很重视欧盟相关人员来访、想要改善中欧关系。即便欧盟对外关系三巨头都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应对中国,但其实中国是采取包容的态度,最终欧盟也没有撕破脸,因为这是中欧都需要对方,中欧关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