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何要与中国相向而行?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据大公报报导,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打破外交惯例访华,并在结束访华行程后明确提出欧洲不是美国的附庸,台湾不是欧洲的问题。随后在7月的北约峰会上,法国又是唯一一个坚决反对北约在日本设立办事处的国家。马克龙总统以不同于西方的方式和中国相向而行,自然是为了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谋取本国最大利益。这是自二战后法国国家战略的延续。

  法国长期都是世界和欧洲大国,但二战的惨败和美苏两大国的崛起,使得它沦为二流国家。自那时起,法国把重返世界大国地位作为最重要的国家利益。正如戴高乐将军在回忆录中所说:“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他对首次来访的德国总理阿登纳坦率的讲:“许多世纪以来,法兰西民族已经习惯于做欧洲的巨人,而正是基于自己的这种光荣感和由此而产生的责任感,使她维持了她的统一”,把它上升到了法国文明存续的高度。自此历任法国总统都把重建法国的“伟大”和“独立”实现战略自主作为外交核心。

  面对国力相对下降的现实,戴高乐将军战略性的借助外部环境,即利用自己在东西方对抗中的特殊地位来达到目的。所以他一方面退出北约,收回法国地中海舰队、飞机中队的指挥权,拒绝在本国领土上储存美国核武器。另一方面和苏联、中国建立起特殊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的不二选择

  1966年戴高乐是第一个访问苏联的西方领导人,建立了元首互访机制,极大的提升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法国也是第一个和苏联在航天领域合作的西方国家。1972年法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由苏联发射升空、1982年法国太空员成为第一个与苏方一起飞向太空的西方人。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法国也是唯一一个拒绝谴责和制裁的西方国家。当中国都响应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时,法国照常参加。

  法国则是第一个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蓬皮杜总统则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西方领导人。法国也由此成为冷战时可以和任何一方沟通的国家。

  就此法国成功摆脱美国控制,以二流国力拥有世界一流国家的地位。显然,法国的国家利益和要一统西方甚至要一统世界的美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可以说,冷战一方面是美苏争霸,另一方面是法国要独立于美国实现战略自主成为世界重要一极。戴高乐为此自豪的说:“美国霸权是全球性的巨大危险,我们是唯一有胆量去应对的国家”。   然而,冷战的突然结束,使得法国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苏联不复存在,和中国的特殊关系也失去了意义。法国一下失去两大力量。此外,德国还实现了统一,一个强大的德国客观上具有在欧洲取代法国的能力。再到后来是北约和欧盟双东扩,美国的力量更加强大,欧盟由于中东欧国家的加入,日益稀释了法国的地位和作用,欧盟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地缘政治角度讲,法国是西方冷战胜利的另一大输家,而且是一无所获。中国虽然失去了和美国的盟友关系,但也消除了北方的威胁。

  冷战后出现的美国单极世界与法国的战略自主产生了巨大冲突。所以不难理解的是,1999年,法国反对美国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轰炸贝尔格莱德;2003年,当美国要入侵伊拉克时,法国联合中、德、俄坚决反对。

  法国的地缘环境困境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崛起和俄罗斯重返大国行列而得到改变。法国俨然又有了冷战时的空间。希拉克总统称俄罗斯是法国的重要战略伙伴,2006年还授与普京总统法国军团荣誉勋章,2008年和德国一起反对美国授予乌克兰北约成员国身份。萨科齐总统2010年更和俄国签订了北约史上的首个军事合同:20亿欧元的军舰协议。2013年奥朗德总统上任后首访国家就是俄罗斯。

  捍卫大国地位的主要力量

  中法关系也类似,希拉克总统自不必说,即使萨科齐总统期间中法关系一度降温,他也在五年任期内六次访问中国,甚至超过希拉克。元首外交往往显示一个国家外交的方向。   但是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法国不得不加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其外部环境再次逆转。法国在巩固中法关系的同时,竭力维持法俄关系:奥朗德是克里米亚事件后第一个访问俄罗斯的西方领导人。他甚至在2016年的北约峰会上这样为俄罗斯辩护:“北约根本就没有资格说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对于法国来说,俄罗斯不是对手,更不是威胁。俄罗斯是法国的伙伴”。2017年,马克龙总统上任仅15天就顶着国内外压力邀请普京访问。双方还恢复了因乌克兰危机而中断的“2+2”战略对话机制,在法国的积极推动下,俄罗斯重返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和欧洲委员会。在维系法俄关系上尽了全力。

  然而,2022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法国的一切努力归于失败。在俄乌冲突以及失去俄罗斯背景下,法国和欧洲的利益遭到了美国严重的损害:2021年,美英抢走法国和澳洲高达660亿美元的潜艇订单,要知道法国一年的对外军售才58亿美元。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愤怒地表示:这是背后捅刀。随后美国出台了严重损害法国和欧洲利益的《通胀消减法案》。马克龙2022年为此出访美国谈判,铩羽而归。

  美国最善于从实力地位和盟友、对手打交道,失去俄罗斯、能源和安全都依赖美国的法国和欧洲已经得不到美国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和中国相向而行就成了追求独立自主的法国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法国突然主动提出要参加中、俄都是会员的南非金砖会议。当下,中国已经成为法国平衡美国、捍卫自己大国地位的最主要力量。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据大公报报导,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打破外交惯例访华,并在结束访华行程后明确提出欧洲不是美国的附庸,台湾不是欧洲的问题。随后在7月的北约峰会上,法国又是唯一一个坚决反对北约在日本设立办事处的国家。马克龙总统以不同于西方的方式和中国相向而行,自然是为了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谋取本国最大利益。这是自二战后法国国家战略的延续。

  法国长期都是世界和欧洲大国,但二战的惨败和美苏两大国的崛起,使得它沦为二流国家。自那时起,法国把重返世界大国地位作为最重要的国家利益。正如戴高乐将军在回忆录中所说:“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他对首次来访的德国总理阿登纳坦率的讲:“许多世纪以来,法兰西民族已经习惯于做欧洲的巨人,而正是基于自己的这种光荣感和由此而产生的责任感,使她维持了她的统一”,把它上升到了法国文明存续的高度。自此历任法国总统都把重建法国的“伟大”和“独立”实现战略自主作为外交核心。

  面对国力相对下降的现实,戴高乐将军战略性的借助外部环境,即利用自己在东西方对抗中的特殊地位来达到目的。所以他一方面退出北约,收回法国地中海舰队、飞机中队的指挥权,拒绝在本国领土上储存美国核武器。另一方面和苏联、中国建立起特殊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的不二选择

  1966年戴高乐是第一个访问苏联的西方领导人,建立了元首互访机制,极大的提升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法国也是第一个和苏联在航天领域合作的西方国家。1972年法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由苏联发射升空、1982年法国太空员成为第一个与苏方一起飞向太空的西方人。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法国也是唯一一个拒绝谴责和制裁的西方国家。当中国都响应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时,法国照常参加。

  法国则是第一个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蓬皮杜总统则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西方领导人。法国也由此成为冷战时可以和任何一方沟通的国家。

  就此法国成功摆脱美国控制,以二流国力拥有世界一流国家的地位。显然,法国的国家利益和要一统西方甚至要一统世界的美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可以说,冷战一方面是美苏争霸,另一方面是法国要独立于美国实现战略自主成为世界重要一极。戴高乐为此自豪的说:“美国霸权是全球性的巨大危险,我们是唯一有胆量去应对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