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期选举结果能影响对俄关系?

  中评社北京11月15日电/据大公报报导,被视为2024大选晴雨表的美国中期选举全球注目,其结果不仅影响内政还有外交。尤其是共和党会否改变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假如2024年特朗普胜选,美俄关系是否可能重启等等。坦率讲,决定大国关系的不会是某一个人或政党的变化,而是取决于双方的国家利益。中期选举或许会带来一些改变,但根本的还是以下四个因素,令西方必然寻机与俄罗斯对话、重建双边关系。

  第一,首先从英美的角度讲,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几百年的霸主地位能维持到现在,俄罗斯功不可没。

  西方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地缘政治和经济概念。第一层次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先是英国,后是美国。第二层是以法德为核心的拉丁、日耳曼人。第三层则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斯拉夫人。二战后,西方的概念再一次扩容,欧洲边缘的土耳其、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也成为其中一员。

  这其中,核心层的法国和德国都曾挑战过英美的霸主地位。但每一次,英美都通过联合比较边缘的俄罗斯取得了胜利。而且俄罗斯的作用都是转折性的,决定性的:都令挑战者遭遇重大失败,并最终分别打进巴黎和柏林。虽然后来苏联也挑战过美国的霸权,但却是冷战模式,双方没有发生战争。

  当然法、德和俄罗斯还是有区别。法德由于国力有限,战败后最终还是被纳入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但俄罗斯由于国力过于庞大,超出能容纳的限度。所以即使苏联解体,也仍未有法德的待遇。这就是双方一直无法避免冲突的根源。

  对于今天的英美来讲,俄罗斯既无法被接纳,但也不能完全将之抛弃。未来一旦再有第三方力量来挑战它的霸主地位,俄罗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依赖力量。

  另外英国自己还有一个特殊的利益诉求:巩固它受脱欧、与中国交恶以及乌克兰战争而一再受到冲击的全球金融地位。脱欧无法逆转,改善和中国的关系短期不易,而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则是可以迅速采取的措施。   所以制裁非常积极的英国早就由外交部长放风,如果俄罗斯停火从乌克兰撤军,英国可以解除对俄罗斯个人和企业实施的制裁。

  第二,从法德也就是欧盟的角度讲,俄罗斯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很重要。欧洲的战略自主需要俄罗斯,欧洲的经济也同样需要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国。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不同,很难有替代。工业品的制造只要有技术,有资金,有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覆制,只不过成本高低而已。但原材料却完全不同。欧洲面对中国的依赖,可以提出再工业化。但失去了俄罗斯的原材料市场,它只能更依赖其他国家,而不可能自己解决。这不仅仅是工业和生活成本大涨,原材料的安全和欧洲的自主性都受到威胁。

  美欧各有算盘难一致

  俄乌冲突爆发后,法国政府立即呼吁民众现在就开始节省用气用电,否则到了冬天就无法取暖。一向把物价稳定作为经济目标的德国竟然连续通胀超过10%,创1951年以来最高纪录。整个欧元区通胀也超过10%。物价飞涨不仅影响民生,也导致银行升息,影响长期的经济发展,更影响政治稳定,进而更加激发民粹主义的扩张。

  第三,则是中国因素。从英美角度讲,俄罗斯经济仅占世界2%,本就对它们威胁有限。现在这场冲突又证明俄罗斯的常规军事能力也不强。美国国防部就表示俄罗斯已经不是同级对手,中国才是最大威胁。可以说经此一战,俄罗斯威胁论就在西方精英中基本没有市场了。这反令国力持续迅速增长的中国日益突显出来。

  虽然欧美对中国立场不同,但有一点则是一致的:不能把俄罗斯全部推向中国。尤其是英美,还要战略上保留和俄罗斯联手应对中国的可能性。

  此外,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其主要短板就是原材料特别是能源不能自给自足。像石油自给率祗有20%。还是那句话,芯片可以通过资本和人力的投入来解决,原材料却是无可替代。所以一旦双方发生冲突,能否切断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就非常关键。但只要俄罗斯站在中国一边,这就绝无可能。   虽然现在美国对中、俄都是挤压,但当和中国的战略竞争日益激烈达到一个分水岭时,美国会和当年的冷战一样,选择联俄抗中。所以现在对俄罗斯就不能毫不留情。

  最后因素就是俄罗斯。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受到整个欧美空前力度的外交和经济制裁,甚至动用了号称金融核武器的SWIFT。2014年有限的制裁,曾令俄罗斯经济缩水40%,这一次对俄罗斯的损害更难以估量,法国经济学家已经放言俄罗斯倒退三十年。战后如何发展经济、稳定政治局势已经是俄罗斯首要的战略任务。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欧洲市场对俄罗斯的重要性要大于中国。比如天然气欧洲每年进口量都在1800到2000亿立方左右,中国仅为100亿立方。

  此外,对俄罗斯这样的老牌欧洲大国而言,当然不可能接受只依赖一个国家的战略环境。而且它也深知欧美对华的盘算。这也给了它战后纵横捭阖的空间。

  当然现在全球面临的各种挑战也都离不开俄罗斯的参与。比如伊朗核协议,规定提炼的铀要交给俄罗斯存放。

  就是这场冲突引发的全球粮食危机,也需要俄罗斯出手平息。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坦言,无论是从政治还是经济来看,都无法孤立俄罗斯。所以,即使没有中期选举,欧美俄也都会想办法寻求突破。

  宋鲁郑 旅法政治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中评社北京11月15日电/据大公报报导,被视为2024大选晴雨表的美国中期选举全球注目,其结果不仅影响内政还有外交。尤其是共和党会否改变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假如2024年特朗普胜选,美俄关系是否可能重启等等。坦率讲,决定大国关系的不会是某一个人或政党的变化,而是取决于双方的国家利益。中期选举或许会带来一些改变,但根本的还是以下四个因素,令西方必然寻机与俄罗斯对话、重建双边关系。

  第一,首先从英美的角度讲,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几百年的霸主地位能维持到现在,俄罗斯功不可没。

  西方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地缘政治和经济概念。第一层次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先是英国,后是美国。第二层是以法德为核心的拉丁、日耳曼人。第三层则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斯拉夫人。二战后,西方的概念再一次扩容,欧洲边缘的土耳其、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也成为其中一员。

  这其中,核心层的法国和德国都曾挑战过英美的霸主地位。但每一次,英美都通过联合比较边缘的俄罗斯取得了胜利。而且俄罗斯的作用都是转折性的,决定性的:都令挑战者遭遇重大失败,并最终分别打进巴黎和柏林。虽然后来苏联也挑战过美国的霸权,但却是冷战模式,双方没有发生战争。

  当然法、德和俄罗斯还是有区别。法德由于国力有限,战败后最终还是被纳入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但俄罗斯由于国力过于庞大,超出能容纳的限度。所以即使苏联解体,也仍未有法德的待遇。这就是双方一直无法避免冲突的根源。

  对于今天的英美来讲,俄罗斯既无法被接纳,但也不能完全将之抛弃。未来一旦再有第三方力量来挑战它的霸主地位,俄罗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依赖力量。

  另外英国自己还有一个特殊的利益诉求:巩固它受脱欧、与中国交恶以及乌克兰战争而一再受到冲击的全球金融地位。脱欧无法逆转,改善和中国的关系短期不易,而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则是可以迅速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