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地建屋须前瞻 复常振兴开新篇
安居难是香港的头号民生难题,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四点希望”中,更是将“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列为“香港最大的民心”的主要内容。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将增建公屋作为施政重中之重,专门设立土地及房屋供应统筹组和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要求100日内交出初步方案,他日前表示会考虑将两个小组的建议纳入施政报告。
多管齐下全力拓地
经民联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多管齐下全力拓地,同时善用土地资源、优化发展程序、加强建造能力,从而缩短公屋轮候时间。
据《长远房屋策略》2021年周年进度报告显示,在2022/23至2031/32这10个年度,政府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以提供约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足以满足约30.1万个单位的需求。然而,公营房屋供应却呈“头轻尾重”格局,在33万个单位中,祗有约三分之一、涉及约84公顷土地,预计在第一个5年落成; 而另外三分之二、涉及约266公顷土地,预计要在第二个5年才能落成。经民联建议,在加快兴建公屋的问题上,特区政府应树立两大目标:一是设法改善未来10年公营房屋供应“头轻尾重”格局,争取短期内加快公屋供应; 二是力争5年内尽量增加公营房屋建屋量。
维港以外近岸填海
经民联认为,特区政府应秉持“两条腿走路”理念,积极发展“北部都会区”,以及尽快开展龙鼓滩及马料水填海计划,并探讨在维港以外其他地方近岸填海。同时优化土地发展程序,集中简省收地、换地程序,完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在收地上将现时赔偿金额增加五成,从而加快收购土地作资助房屋发展之用。此外,应增加新界地积比,与九龙看齐,务求地尽其用,兴建最多单位。另一方面,当局应推动大规模公屋重建计划,尽用地积比建屋,并利用邨内空地先兴建一、二幢房屋,以原区安置模式推进重建,加快进度。
展望未来,香港要变。广大市民都期待本届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携手落实转变,除了以新思维大刀阔斧觅地建屋,也要推动复常通关,加速振兴经济; 加快拆墙松绑,完善整体规划;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拓展区域合作机遇; 建设安全宜居城市,促进社会多元共融,致力推动良政善治,同为香港开新篇。
卢伟国 博士 立法会议员(工程界) 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主席
安居难是香港的头号民生难题,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四点希望”中,更是将“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列为“香港最大的民心”的主要内容。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将增建公屋作为施政重中之重,专门设立土地及房屋供应统筹组和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要求100日内交出初步方案,他日前表示会考虑将两个小组的建议纳入施政报告。
多管齐下全力拓地
经民联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多管齐下全力拓地,同时善用土地资源、优化发展程序、加强建造能力,从而缩短公屋轮候时间。
据《长远房屋策略》2021年周年进度报告显示,在2022/23至2031/32这10个年度,政府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以提供约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足以满足约30.1万个单位的需求。然而,公营房屋供应却呈“头轻尾重”格局,在33万个单位中,祗有约三分之一、涉及约84公顷土地,预计在第一个5年落成; 而另外三分之二、涉及约266公顷土地,预计要在第二个5年才能落成。经民联建议,在加快兴建公屋的问题上,特区政府应树立两大目标:一是设法改善未来10年公营房屋供应“头轻尾重”格局,争取短期内加快公屋供应; 二是力争5年内尽量增加公营房屋建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