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利用印度牵制中国 又试图改造印度
当年美国对待日本、韩国是如此,后来美国对待中国也是如此。不过,美国对日本、韩国的改造取得了成功,但是,美国既没有改变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没有削弱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如今美国强化与印度的合作,向印度转让先进战斗机生产线,支持印度发展太空产业,其目的当然是希望改造印度,从而把这个南亚次大陆国家变成一个类似于日本、韩国那样的战略盟友和经济附属国。
可是,印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历史上南亚次大陆封建部落星罗棋布,英国殖民统治者为了强化在这片大陆的统治地位,通过修建铁路,将落后封建城邦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式上的中央统治集团。
英国殖民统治者,借助于南亚次大陆部落的贵族,建立了一套类似于英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实行政治分赃,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统一的国家政权。面对声势浩大的不合作运动,英国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殖民统治。可是,“圣雄甘地”并没有能力阻止各个宗教派别之间的相互仇视和国家的分裂,印度教徒建立了印度联邦,伊斯兰教徒建立了巴基斯坦,信仰佛教和锡克教的部落,由于势单力薄,没有组建自己的国家,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建立独立国家的梦想。这就是印度所面临的现实,同时也是这个南亚次大陆的风险所在。
美国民主党政府当然瞭解印度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希望强化在这个国家的军事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激怒印度政府,因此,美国借助于印度的地缘政治焦虑,通过强化与印度的合作,不断强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首先,当年苏联曾经不遗余力地支持印度发展,为了让印度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苏联使出浑身解数,无偿援助印度这个南亚次大陆国家大量工业项目,苏联希望印度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成为苏联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可是,苏联在印度的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印度是一盘散沙的国家。对印度的投资,换来的不是苏联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提高,而是印度的自我膨胀。当时印度总理尼赫鲁认为,苏联大力支持,美国等西方国家觊觎印度资源,印度完全可以在印度洋地区称王称霸。面对中国的警告,印度政府置若罔闻。针对印度的侵略,中国被迫发动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终于使印度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实力,同时也使苏联和美国等一些霸权国家真正看到,印度工业化前景暗淡。虽然俄罗斯仍与印度保持着战略合作关系,向印度提供大量军事装备,并且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但是,俄罗斯已经意识到,印度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国家,强化与印度的合作,必须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当年苏联支持印度工业化的失败,美国似乎没有汲取教训。美国试图重蹈覆辙,通过向印度提供设备和技术,帮助印度加快工业化发展的步伐。美国向印度转让战斗机生产线,并且将自己的军舰交给印度的维修,能否帮助印度实现工业转型,恐怕连美国民主党政府自己都缺乏信心。正因为如此,在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中,鼓励私营企业加大投资印度的力度,美国政府对于印度工业化进程,充满信心,如此而已。
其次,印度经济结构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些年来,印度政府扶持少数大型企业,建立工业托拉斯,在资源配置方面,向这些“国家冠军企业”倾斜。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得到政府采购订单,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在工业、农业、金融服务业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换句话说,在这些“国家冠军企业”经营策略中,根本不存在所谓垄断问题。
因此,美国政府另辟蹊径,通过强化与印度政府的合作,鼓励印度开放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以经济技术合作为突破口,打开印度这个封闭的垄断市场大门。从双方签订的一系列合作协议来看,美国提出了诱人的条件,印度总理不可能拒绝。但是,这些具有“马歇尔计划”特征的合作协议,能否帮助美国企业敲开印度市场大门,把印度变成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合作伙伴,值得怀疑。
当年美国通过扶持韩国和日本的大型财团,控制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近一段时间,美国巴菲特控制的投资公司,不断购买日本大型株式会社的股票,从而使日本股票市场价格不断走高。美国投资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投资日本的大型财团,影响日本经济走向,从日本这个庞大的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美国投资印度,无非是如法炮制,通过投资印度大型企业,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进而牢牢地控制印度关键核心产业。现在韩国三星公司主要股东已经是美国投资者,韩国经济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殖民地经济。美国通过投资印度“国家冠军企业”,要求印度开放金融市场,继而用自己的资金优势,控制印度“国家冠军企业”,把印度变成类似于日本、韩国那样的殖民地国家。对于印度政府来说,愿意成为日本、韩国那样的国家吗?
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演讲时宣称,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言外之意,就是要在自己的任期内,赶上并且超过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成为继美国、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于印度总理的勃勃野心,美国当然心中有数。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蓬勃发展,美国采取一系列遏制政策,迫使日本放弃半导体产业,并且主动减少对美国的出口。“广场协议”使日本经济调转方向,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飞涨。大量资源进入到不动产领域,阻碍日本经济快速成长,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当印度经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时候,美国是否会如法炮制,对印度痛下杀手,印度是否会乖乖就范,所有这些都需要持续观察。
未来印度完全有能力像日本、韩国那样,成为美国精心扶持的发达国家。但是,印度能否实现独立自主发展,还要看印度国家发展战略。如果印度“国家冠军企业”被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控制,那么,必然会掉进日本、韩国那样的“发达国家陷阱”。当然,印度人口规模决定了,美国要想改造印度经济结构,把印度变成类似于日本、韩国那样的发达经济体,恐怕要作出更大的努力。究其原因就在于,印度既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非常自卑的国家;既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各自为政的国家;既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步履蹒跚的文明古国。美国政府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战略目标清晰,希望把印度变成一个地区大国,以此来制衡中国。可是,印度政府会按照美国的计划,把自己变成一个类似于日本、韩国那样的所谓发达国家吗?
当年美国对待日本、韩国是如此,后来美国对待中国也是如此。不过,美国对日本、韩国的改造取得了成功,但是,美国既没有改变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没有削弱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如今美国强化与印度的合作,向印度转让先进战斗机生产线,支持印度发展太空产业,其目的当然是希望改造印度,从而把这个南亚次大陆国家变成一个类似于日本、韩国那样的战略盟友和经济附属国。
可是,印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历史上南亚次大陆封建部落星罗棋布,英国殖民统治者为了强化在这片大陆的统治地位,通过修建铁路,将落后封建城邦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式上的中央统治集团。
英国殖民统治者,借助于南亚次大陆部落的贵族,建立了一套类似于英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实行政治分赃,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统一的国家政权。面对声势浩大的不合作运动,英国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殖民统治。可是,“圣雄甘地”并没有能力阻止各个宗教派别之间的相互仇视和国家的分裂,印度教徒建立了印度联邦,伊斯兰教徒建立了巴基斯坦,信仰佛教和锡克教的部落,由于势单力薄,没有组建自己的国家,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建立独立国家的梦想。这就是印度所面临的现实,同时也是这个南亚次大陆的风险所在。
美国民主党政府当然瞭解印度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希望强化在这个国家的军事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激怒印度政府,因此,美国借助于印度的地缘政治焦虑,通过强化与印度的合作,不断强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