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青年点赞东莞粤台产业科技学院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一行到访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东莞11月29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一行11月28日下午到访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参观了学院具代表性的创客梦工坊、粤台购跨境电商平台等。期间,还就两岸合作办学成果、《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带来的机遇、如何培养两岸联动的高科技人才等问题专访了学院院长陈伟。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院长陈伟向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成员们详细地介绍了该院创办八年多以来实行两岸合作办学,引进台湾教师,连接两岸工程教育系统后达成的诸多成果。他表示,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在两岸合作办学中有着典型意义,在办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始终致力于两岸的人才交流、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和科技交流,搭建起两岸交流融合的平台。陈伟也期待在国家同意和批覆《东莞方案》之后,政府能够帮助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推动力,迎来莞台合作的“第二个春天”。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团长、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采访主任林艳表示,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作为第一个两岸办学合作专案,“敢为人先”精神创举十分令人感佩。其中,有不少可圈可点的特色亮点,包括台湾师资、教育理念引进,让台湾教师发挥所长以及独特人才培养模式都令人印象深刻。正如学院提出的口号“业界出题,粤台解题”,在实地参访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学院在整合利用两岸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优势下,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专业融合、产学融通的“两岸通”人才,特别是看到满墙业内优秀校友非常震撼,相信这些优秀人才也将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力军。林艳表示,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是一种“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两岸办学模式,堪称是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典范。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团员、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接受采访表示,通过参访粤台学院和专访陈伟院长,详细瞭解到了该学院独特的两岸合作办学和培养“立足大湾区,走向全世界”的人才模式。郭至君认为,粤台学院的确是一个敢为人先的年轻大学,在两岸高校教育融合和两岸青年学生的人文交流中起到了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期待未来该学院可以培养更多行走两岸、迈上国际舞台的工程人才。

访问团专访学院院长陈伟(中评社图片)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团员、中评社编委兼研究部主任束沐接受采访表示,此次走访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完全可以用“大开眼界”四个字来形容,学院在办学、科研方面的创新举措令人刮目相看,做到了三个融合:一是两岸融合,学院具有浓浓的“台湾味”,台籍教师在这里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二是知行融合,学院与企业需求对接、与创业脉动同步,青创人才经过“实战”检验;三是产学融合,学院已经与大陆台企高质量发展进程融为一体,为大湾区新发展格局增添动力。可以说,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是两岸教育融合发展的“资优生”,值得借鉴推广。

  据介绍,2015年,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作为广东省首个两岸高校合作专案,与东莞台商育苗基金会、台湾高校合作建设并招生。2020年,获批广东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学院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围绕学生发展开展本科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教学品质工作。根据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总体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创新管理运行模式、人才培养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引进台湾先进教学理念,制定兼具台湾与大陆优势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特色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品质监控体系。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于11月28日至30日赴东莞参访报导,将访问东莞市有关负责人,参观东莞市台协、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并采访有关负责人。期间,还将举办“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实践与机遇”座谈会。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由中评社的七位青年团员共同组成,访问团团长为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采访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林艶,访问团成员包括: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社编委兼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社新媒体主任高映竹、中评社港澳部副主任卢哲、中评社记者段晓鲁、陆文煜。

学院院长陈伟(中评社图片)

访问团专访学院院长陈伟(中评社图片)

访问团专访学院院长陈伟(中评社图片)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团长、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采访主任林艳(中评社图片)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团员、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社图片)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团员、中评社编委兼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社图片)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院长陈伟带领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参观学院(中评社图片)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院长陈伟带领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参观学院(中评社图片)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院长陈伟带领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参观粤台购跨境电商平台(中评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