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地区行政能力为民谋福祉
特区政府早前指出,将持续加强地区层面的沟通,例如透过不同地区组织,包括分区委员会、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和地区防火委员会等,加强与地区的联系。在地区谘询工作方面,政府一般会就地区行政事务、区内的社区、康乐、文化活动、环境改善计划以及交通事务等,按需要征询区议会的意见。然而,政府亦知道,区议会只是征询地区意见的其中一个渠道,当这个渠道不通的时候,为确保地区意见能够有效反映,各政策局及部门则应按需要谘询其他地区组织,例如分区委员会、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地区防火委员会等,确保地区市民的诉求、需要得到适切回应。
确保地区市民的诉求、需要得到适切回应,十分重要。行政长官候选人李家超提出施政新方向之一,就是“以结果为目标”。政府要了解市民的实际需要,那需要与地区保持良好沟通。政府了解民间疾苦,施政才能对症下药。完善选举制度后,大幅提升分区委员会、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和地区防火委员会的地位,既是对这些委员会工作的肯定,也是在区议会和互委会的角色淡化后,政府继续与地区保持紧密联系的现实需要。
政府加强与地区的联系,不能为联系而联系,而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施政效果,这才符合“以结果为目标”。这一方面要提升分区委员会的地位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强化民政事务专员的角色。目前民政事务专员的权限,并不足以处理跨部门的地区问题,没有权力统筹不同部门解决问题。要真正做到地区问题、地区解决,民政事务专员就要扮演类似问责官员的角色、具有相应的权责。在此情况下,再与各分区委员会互相支持合作,政府施政必能焕然一新,达到“以结果为目标”的标准。
管治架构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改革还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确保治港者都是爱国者,二是确保爱国者有能力治港。前者在完善选举制度后已全面实现,如今工作的重点实现后者,要求爱国者如何把香港治理好。
香港重回正轨,市民对良政善治有更高要求,治港者的责任更重。政府和建设力量、基层社团作为爱国治港者,责无旁贷要加强合作关系。政府透过与各分区委员会的良性互动,听到市民声音、了解市民需要,各相关部门在地区层面通力合作,高效解决各种地区问题。
期望新一届政府改变部门各自为政、地区统筹能力薄弱、地区团体资源不足等问题,全面强化地区行政能力,打造一个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