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过鸭绿江》谈起
中评社香港3月24日电/大公报今天刊登作者文房的文章说,不久前,我偶然在央视频道看了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片段,一集没看完,就作罢了。后来在网上搜集资料,又看到关于这部电视剧的简介,便点击观看了其中一集,描述的是志愿军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战斗的情景。看罢感觉剧集制作认真,战斗场面逼真。接下来数天,我继续看了多集,基本了解剧情。
文章说,《跨过鸭绿江》是一部战争历史剧,多着墨中国、美国、前苏联领导人在战争过程的决策。该剧作者收集和整理了大量中美相关的回忆录等资料,也参考了某些二战电影的桥段,以朝鲜战争的爆发、五次战役和停战谈判为主线,通过演员的台词还原那一段历史。电视剧自然以中国人方式叙事,采取《我的祖国》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双主题曲方式,宣扬爱国主义,歌颂革命英雄主义,对战争中著名的志愿军指战员和烈士英勇事迹都作了交代。某些以美国白宫为背景的道具较简单,符合许多战争纪录电影的处理手法。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战。战争以贫穷的新生共和国实现战略最低目标而结束,为新中国赢得之后多年大体和平的国内环境。由于这场战争,中国需要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长达二十年的封锁。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迅速建立了最基本的工业基础。及后,也迅速摆脱了前苏联的影响,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两国建交以来最恶劣的时期。中国是一个领教过美国各种招式,却又没吃过大亏的国家。那也让人联想到为什么今天中国面对美国发动新冷战,能如此之淡定。二○二○年,中国GDP是美国的七成;普遍估计,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GDP很可能就会超越美国。而现在,中国不仅与亚洲和非洲国家,甚至与欧洲等许多国家的经贸关系都比美国还要密切,拜登政府要纠集盟国“反华”非常困难,美国再次失利的概率并不低。
如今,香港主权已经回归祖国快二十四年了。许多香港青少年对内地和抗美援朝知之不多。“修例风波”期间,有“港独”分子曾偷偷摸摸地在大学校园张贴“美军来了,我带路”的标语;那是令人不齿的汉奸所为。
文章说,香港现在实行“一国两制”,有许多做法与内地不一样。而多数本地居民都是中国人,香港与内地居民应有同一的爱国主义道德标准,爱国主义教育也是香港的必须。
爱国主义教育可从多方面着手。其中,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反侵略战争中的英雄表现就可以作为一个适当的切入点。而像抗美援朝那样一场长中国人民志气,灭帝国主义威风的正义战争,更可视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香港的免费电视台根据商业考量,不时播放内地制作的电视剧。我看电视台也可积极考虑,在适宜学生观看的时段,播放原装带字幕的《跨过鸭绿江》电视剧。
文章说,西方列强干预中国内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讲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观更是理所当然。不论是重温历史,还是从现实意义来看,问题都可以从“跨过鸭绿江”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