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鸣:揽炒派不反思 香港也要再出发
中评社香港10月30日电/资深评论员郭一鸣今天发表在大公报维港看云里的文章说,国泰大裁员,三十五年的国泰港龙一夜之间成为历史,全港为之震惊,事件对香港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或可与雷曼兄弟倒闭事件对华尔街和美国的影响相比。毫无疑问,香港经济寒冬已经来临。一九九八年亚洲金融风暴时,一名金融界资深人士提醒笔者“这个冬天会很长”,当时笔者半信半疑,后来又发生沙士肆虐,香港楼股双双断崖式急泻,一直到二○○四年才开始喘定,之后慢慢复苏。这一次,冬天究竟会有多长,恐怕谁也说不准,关键问题是,香港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
文章说,国泰曾经是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是香港一块金漆招牌,走到今天这一步,有天灾,也有人祸。新冠肺炎疫情是天灾,受影响的不仅是国泰一家,全球航空业都遭受重创,至于去年黑暴横行,多名机师及空中服务员卷入违法暴力事件,参与揽炒,国泰当局处理手法不智,导致公司陷入严重管治危机,以及近年国泰管理层的经营手法被指过于急功近利,这些都是人祸。天灾防不胜防,人祸则是可能避免,经此断腕式裁员的惨烈教训,国泰能否走出困境重新起飞,一方面固然要看人类何时战胜这场疫情,另方面则视乎管理层能否痛定思痛,“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让国泰航空重新回到正确航道。
香港今日面临前所未有之困局,何尝不是天灾与人祸交织的结果?去年大半年的黑暴揽炒,今年十个月的抗疫,加上中美关系恶化,华府将香港推向中美冷战的前线,香港经济面临的困境,比起二十几年前亚洲金融风暴和十多年前沙士肆虐的境况更加险恶,不同的是,疫情肆虐下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陷入半停顿状态,几乎全人类都在叫救命,到目前为止,主要经济体只有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
其实,即使疫情过去,世界已不再是过去的世界,香港也不再是过去的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加上全球地缘政治风云突变,新一轮经济大洗牌已经开始,各国各地都在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日本就想打香港的主意,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日前出席内阁会议后表示,日本希望取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研究为全球银行业建立特别经济区。麻生表示,日本要取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必须具备开放而透明的特质,要鼓励使用英文、改变使用实物盖章的传统,以及改善税制和居留资格等。而早在今年六月,还在首相位上的安倍晋三就说,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日本将寻求接收从事金融业和其他专业领域的香港居民,他说东京需要更多人才才能成为金融中心。
文章说,日本领导人看到香港的软实力和制度优势:开放而透明的政府和社会、使用英文、税务制度和居留资格等等,这些也正是香港必须继续保持和加强的地方,但他们没有看到,或者看到却没有说出来的是,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八十年代,东京也未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反而香港正是在那个时候奠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香港把握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机遇,香港商界既是参与者又是得益者,过去三四十年,香港搭乘中国内地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成就“纽伦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江湖地位,而这一点恰恰是东京想学也学不了的。
古人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今次香港要走出重重困境,唯一出路只能是特区政府重整旗鼓、社会各界放下政争,大家齐心协力把握机会,借内地抗疫成功经济恢复增长的东风,扬帆再出发。当然,“放下政争”四字,说就容易做就万难,香港社会撕裂如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睹国泰沦落港龙消失,揽炒派是否愿意反思?看到有些人竟然宁愿选择做难民,也不愿意放下,只能无语。此时此刻多说无谓,最重要是行动。期待特首此番上京带回好消息,在即将公布的施政报告中展示政治勇气和承担,拿出务实兼具前瞻性的方案,带领广大市民为克服艰难困苦和迎接疫后经济复苏做好准备,让社会大众对未来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