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国民党两岸论述是“一中各表”加强版
九月六日召开的“全代会”,是江启臣获补选为党主席后首次主持的“全代会”。至于是否他最后一次主持“全代会”,在排除了于本届期内召集“临全会”的可能只会,就要看明年五月党主席选举的结果而定。因此,他在接任党主席之后所主持的党务改革是否成功,得到全党以及多数国民党支持者的拥护,就很重要。
实际上,在吴敦义为“总统”和“立委”败选而引咎辞职后,党内掀起“改革”的呼声,江启臣就是打着推动党内改革的旗号参选而当选的。投票给江启臣的党员们,希望这位属于党内中生代,而且不但拥有海外负笈的博士级高学历,也经历过岛内民意洗礼(“立委”选举),了解民意的年轻人,能够带领国民党走出低谷。
但江启臣毕竟缺乏定力及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并因其具有浓郁的国民党地方势力的背景,不敌国民党内本土意识的强大挟持,因而曾经将党内改革引领到被部分人质疑为“民进党化”的方向去,在今年六月九日释放的党务改革草案内容中,竟然过度淡化甚至是要放弃“九二共识”,而引发党内部分人士及支持者的不满,马英九更是提出委婉的批评。随后,江启臣有所醒悟,率领相关团队对党务改革草案的四点结论,尤其是有关两岸关系的部分进行调适,修订为“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基础下推动两岸对话,并在党内分别对党代表和党员进行民调,在取得百分之六十九的党代表及百分之八十一的党员赞成这样的论述方向。于是,就将党务改革结论提交给昨日召开的国民党中常会审议,在经过超逾四个小时的讨论之后获得通过,将于九月六日召开的国民党“全代会”议决。
据与会者转述,讨论过程中,范成连等中常委质疑这样的两岸论述,是否与对岸沟通,并认为若没有获对岸理解,这样的倡议等于无效;对此,江启臣回应说,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有什么不对,如果连“九二共识”的基础是“中华民国宪法”都不清楚,难怪国民党会被抹红。江启臣更说,核心价值不能被误导,他尊重中常会、尊重“全代会”,但这次的论述,是经过三十四万名党员民调的结果,如果有中常委不相信,可以再去做一次民调;他强调,若相关结论没有共识,他不会提出。甚至还传出,中常委范成连的质疑引发江启臣不满回呛:“没参加党代表座谈的人没资格说话!”而且江启臣还强调,这次两岸报告案过后,国民党还要有更多讨论,尤其是“统独之外的第三条路”,这是“九二共识”以外要去讨论的重点。
从昨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的两岸关系结论部分,尤其是江启臣与范成连等中常委的交锋等情况看,国民党虽然未至于像前一段时间传出的那样要放弃“九二共识”,但却也是把“九二共识”引向“一中各表加强版”,不但与在一九九二年香港会谈及其后两会的函电往来达成的,两岸均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在两岸事务性会谈中,可以暂时不提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的共识(也可说是默契),有所扞格,而且也将“九二共识”引导向“两个中国论”。虽然与民进党的“中华民国是台湾”有所区隔,但却强化了“中华民国在台湾”,甚至是堕落蔡英文早年研拟“特殊两国论”的臼穴。
本来,“九二共识”是国民党的致胜武器,尤其是在国民党在选战中组织战的实力不强,宣传战的能力更是极为薄弱之下,“九二共识”就成了国民党最后一件的“武器”。因此,导致蔡英文在二零一二年败选“总统”后,声称“输在最后一里路”,要进行“华山论剑”辩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
国民党如果放弃“九二共识”,就只不过是披着蓝衣的民进党,但却无民进党的组织和宣传论述能力,无疑是“扬短避长”。国民党今后要赢,就将更是难上加难。在经过多月来的争论之后,昨日中常会终于通过了新的“结论”,并将提交“全代会”议决。由于可能是采用“鼓掌通过”的形式,而不是可以“点人头”的“举手表决”方式,更遑论因受条件限制而未能实行“按电钮”方式表决,因而在付诸时,行礼如仪地通过的机率甚高。
就此,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定位,已经从连战、吴伯雄出任党主席时确定的内涵大倒退,也与本来就已经倒退的马英九、吴敦义时期相比更不如。如果说,马英九是国民党执政时期,有着迁就进行两岸协商的需要,而必须对“九二共识”进行模糊处理的话,那么,连战、吴伯雄任党主席时,国民党是在野阶段,民进党还发动人数不菲的街头活动恶化两岸关系,却能旗帜鲜地坚持“九二共识”;江启臣出任党主席,也是国民党处于在野状态,却严重地扭曲“九二共识”的内涵,可见已经颠覆了人们过去的认知:年长者较为保守,年青者较进取。但事实已经证明,年长的连战、吴伯雄等对“九二共识”内涵的认知,才是正确的。
九月六日召开的“全代会”,是江启臣获补选为党主席后首次主持的“全代会”。至于是否他最后一次主持“全代会”,在排除了于本届期内召集“临全会”的可能只会,就要看明年五月党主席选举的结果而定。因此,他在接任党主席之后所主持的党务改革是否成功,得到全党以及多数国民党支持者的拥护,就很重要。
实际上,在吴敦义为“总统”和“立委”败选而引咎辞职后,党内掀起“改革”的呼声,江启臣就是打着推动党内改革的旗号参选而当选的。投票给江启臣的党员们,希望这位属于党内中生代,而且不但拥有海外负笈的博士级高学历,也经历过岛内民意洗礼(“立委”选举),了解民意的年轻人,能够带领国民党走出低谷。
但江启臣毕竟缺乏定力及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并因其具有浓郁的国民党地方势力的背景,不敌国民党内本土意识的强大挟持,因而曾经将党内改革引领到被部分人质疑为“民进党化”的方向去,在今年六月九日释放的党务改革草案内容中,竟然过度淡化甚至是要放弃“九二共识”,而引发党内部分人士及支持者的不满,马英九更是提出委婉的批评。随后,江启臣有所醒悟,率领相关团队对党务改革草案的四点结论,尤其是有关两岸关系的部分进行调适,修订为“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基础下推动两岸对话,并在党内分别对党代表和党员进行民调,在取得百分之六十九的党代表及百分之八十一的党员赞成这样的论述方向。于是,就将党务改革结论提交给昨日召开的国民党中常会审议,在经过超逾四个小时的讨论之后获得通过,将于九月六日召开的国民党“全代会”议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