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民进党在阶级属性上已逐渐国民党化

  中评社香港7月28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原本已经淡出政坛十多年,但在民进党陷入低谷时毅然复出担任秘书长,辅助党主席卓荣泰卧薪尝胆,带领民进党在“总统”和“立委”选举中大获全胜,却又再次急流勇退,淡出政坛的罗文嘉,最近在接受媒体专访,回顾过去一年的党务运作时坦言,他深感民进党自文化到派系生态、政党价值皆出现许多改变,已非当年在街头冲撞且充满理念的政党,已然成为世俗化政党。罗文嘉不禁感叹说,民进党已不是自己熟悉的政党,甚至有些处理事情的界线,已超过他的理解,因而他认为民进党“迟早会出事”。

  这正是罗文嘉对他曾经为之奋战服务的民进党“爱之深,憾之切”的表现。实际上,罗文嘉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考取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组时,就充满改革社会的理想,因而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当选为台湾大学学生会第一届会长。后来一直追随陈水扁,担任其“立委”助理及国会办公室主任,并参与各项社会及政治运动,包括“野百合学运”、“废除刑法第一百条”等。而当年的学运战友们如郑文灿、林佳龙、锺佳滨、陈俊麟、李文忠、郭正亮、沈发惠、段宜康、翁章梁等,与他一样皆称为民进党的中生代力量;参与其他政党的范云、刘一德、徐永明等,也在政坛上叱诧风云。而似乎是在前期,因为跟随了陈水扁,他比其他学运战友更早冒出头踏入政坛。一九九四年陈水扁当选台北市长后,罗文嘉担任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处长兼台北市政府发言人,成为当时台湾地区最年轻的政务官,并与陈水扁另一近身亲信马永成,被并称为“罗马兵团”,后来还被批评为“童子军治国”。

  一九九九年陈水扁参选“总统”期间,罗文嘉出任民进党文宣部主任。二零零零年陈水扁当选并出任“总统”后,罗文嘉担任“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副主委。二零零一年在台北市北区参选“立委”并当选。二零零四罗文嘉出任“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主委。但后来在陈水扁贪腐案发后,逐渐与陈水扁疏远,并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发表演说时,虽然认为陈水扁并未贪污,但却批评陈水扁为南线专案等抗辩说法前后矛盾是“很糟糕”的策略,因而饱受“挺扁”人士抨击“忘恩负义”,民进党“扁系立委”高志鹏更批评说“全世界的人都可对阿扁划清界限,只有罗文嘉不行”,《美丽岛新闻网》总主笔叶柏祥批评罗文嘉“以激进的口吻,罕见公开批评昔日提拔他的长官、也是他从政生涯以来的贵人……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就痛骂昔日主子”。因此,在“深绿”发动“手术刀”行动时,他被列为“十一寇”之一。   后来,对民进党颇为失望的罗文嘉,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在桃园县种水稻,并收购水牛出版社及接任社长,一派夕露沾衣,悠然自得的样子。直到民进党二零一八年底惨败“九合一”选举,蔡英文引咎辞去党主席职,在补选中当选的新任党主席卓荣泰邀请他接任民进党秘书长,才再次出山。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民进党从谷底爬升,终于在今年初的“总统”和“立委”大选中狂胜。罗文嘉在民进党中常会宣布因“总统连任、国会过半”任务已达成,请辞秘书长职务,并向党主席卓荣泰表达不会留任,做到同年五月十九日任期届满为止,再次归隐田园。

  可以说,罗文嘉在第一次归隐田园后,得以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脱出来,以“旁观者清”的角度,结合自己年轻时参与学运的左倾立场,冷静观察民进党的蜕变,并可能也梳理出自认为可以将民进党扳回原来充满理想的方法。也正在此时,新任党主席卓荣泰邀请他重新出山,他就怀抱“将民进党带回正轨”的抱负,重返政坛。谁知民进党的“世俗化”已经积重难返,他自叹“无能为力”,而再次归隐田园。

  罗文嘉批评的“民进党已经世俗化”,用另一种形式表述,就是民进党已经“国民党化”。而国民党当年的代表大财团利益,及独裁贪腐,正是他积极参与学运,并加入与国民党作斗争的民进党的政治驱动力。意想不到的是,民进党在两度执政后,也逐步走上当年国民党的独裁及贪腐老路,而且其阶级属性也从代表工农及中小企业主的利益,蜕化为代表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甚至有部分民进党的党政高层本身就是大地主或大财团主,并掌握着垄断话语权的媒体,因而与他过去的理想,以至他过去所熟悉的民进党,南辕北辙。

  这就是民进党的“国民党化”,可能也将会与国民党一样,丧失占台湾人口大多数的低下阶层的支持,终有一日也将会与国民党一样,丧失政权。这与有人所说的国民党已经“民进党化”,并不是同一组概念。有人所指的“国民党已经民进党化”,是指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定位上,逐渐有着“民进党化”的趋向,放弃“九二共识”,从“中华民国在台湾”变成民进党的“中华民国是台湾”,相差无几,逐渐接近。这是弃长趋短,但选举能力又不如民进党,只有末路狂奔一途。   而所谓民进党正在“国民党化”,则是反映在阶级属性上,逐渐趋近于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及大财团的利益的阶级属性。实际上,台湾地区的政治学家制作的“政党光谱”,国民党是位于“右”的一端,偏向于维护既有秩序及富有阶层的利益,带有保守色彩。而民进党则是位于“左”的一端,信仰民主社会主义及福利社会主义,代表工农阶层及中小企业者的利益,带有改革色彩,因而其支持者是以劳动阶层为主。但民进党在两度执政后,全盘掌握了政治及行政资源,以及庞大的国营企事业,也是走上了与财团勾结的道路,或其高层本身就是财团大老板,并掌握媒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已经与过去的国民党差不多了。

  因此,对民进党有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然后再以“改造党”的理念重返民进党高层,但发现无能为力,因而加深感性认识的罗文嘉,就有民进党“迟早会出事”的结论。其实,民进党已经出事过一次,而且就是他的直接老板陈水扁,被揭发涉嫌多宗贪腐案,并被司法机关控诉审判。这也正是当年导致民进党第一次丧失政权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是令到罗文嘉对民进党极为失望,而离开政坛,归隐田园的原因。

  后来罗文嘉又出来跳落“酱缸”,可能是认为蔡英文毕竟不同于陈水扁,尚算清廉,而且他所挚爱的党陷于低谷,不愿看到民进党就此走向消亡。但在担任民进党秘书长这一年间,看到了许多让他看不过眼的事情。从政人员的腐败,比过去的国民党还要严重,但民进党却生就硬拗的本事,纵容及掩饰党人的腐败,却对国民党的不规则行为不假辞色。这就让罗文嘉更为失望,不禁发出民进党已不是他所熟悉的政党的哀叹。   中评社香港7月28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原本已经淡出政坛十多年,但在民进党陷入低谷时毅然复出担任秘书长,辅助党主席卓荣泰卧薪尝胆,带领民进党在“总统”和“立委”选举中大获全胜,却又再次急流勇退,淡出政坛的罗文嘉,最近在接受媒体专访,回顾过去一年的党务运作时坦言,他深感民进党自文化到派系生态、政党价值皆出现许多改变,已非当年在街头冲撞且充满理念的政党,已然成为世俗化政党。罗文嘉不禁感叹说,民进党已不是自己熟悉的政党,甚至有些处理事情的界线,已超过他的理解,因而他认为民进党“迟早会出事”。

  这正是罗文嘉对他曾经为之奋战服务的民进党“爱之深,憾之切”的表现。实际上,罗文嘉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考取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组时,就充满改革社会的理想,因而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当选为台湾大学学生会第一届会长。后来一直追随陈水扁,担任其“立委”助理及国会办公室主任,并参与各项社会及政治运动,包括“野百合学运”、“废除刑法第一百条”等。而当年的学运战友们如郑文灿、林佳龙、锺佳滨、陈俊麟、李文忠、郭正亮、沈发惠、段宜康、翁章梁等,与他一样皆称为民进党的中生代力量;参与其他政党的范云、刘一德、徐永明等,也在政坛上叱诧风云。而似乎是在前期,因为跟随了陈水扁,他比其他学运战友更早冒出头踏入政坛。一九九四年陈水扁当选台北市长后,罗文嘉担任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处长兼台北市政府发言人,成为当时台湾地区最年轻的政务官,并与陈水扁另一近身亲信马永成,被并称为“罗马兵团”,后来还被批评为“童子军治国”。

  一九九九年陈水扁参选“总统”期间,罗文嘉出任民进党文宣部主任。二零零零年陈水扁当选并出任“总统”后,罗文嘉担任“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副主委。二零零一年在台北市北区参选“立委”并当选。二零零四罗文嘉出任“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主委。但后来在陈水扁贪腐案发后,逐渐与陈水扁疏远,并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发表演说时,虽然认为陈水扁并未贪污,但却批评陈水扁为南线专案等抗辩说法前后矛盾是“很糟糕”的策略,因而饱受“挺扁”人士抨击“忘恩负义”,民进党“扁系立委”高志鹏更批评说“全世界的人都可对阿扁划清界限,只有罗文嘉不行”,《美丽岛新闻网》总主笔叶柏祥批评罗文嘉“以激进的口吻,罕见公开批评昔日提拔他的长官、也是他从政生涯以来的贵人……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就痛骂昔日主子”。因此,在“深绿”发动“手术刀”行动时,他被列为“十一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