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高雄市长补选是为韩国瑜报仇之战?
在民众党方面,原本一直在打国民党的算盘,进行“蓝白合作”,但又要由自己掌握主导权。国民党当然不会渡让主权,已经将户籍迁到高雄市的民众党组织部召集人蔡壁如,在吃了国民党的“闭门羹”后,转身另外找人,找到亲民党的高雄市议员吴益政,以民众党的名义征召他出选高雄市长。不过,这并非是“党对党”的共识,而是吴益政的个人行为,但他又希望能够仍然保留亲民党的党籍。亲民党是否会对其祭出党纪处分?柯文哲恳求说,民众党和亲民党都是柔性政党,应当柔性处理。但似乎是亲民党并不买账,还是将会开会讨论吴益政的党籍问题。
这似乎是折射出,柯文哲要选“总统”,关键原因是如何将“空军”转型为“陆军”,网路流量并不等于是选票。台湾地区尤其是中南部的年长者,未必会使用电脑,这个盲点难以突破。民众党连一位象样的高雄市长参选人都难以在本党中寻觅,要求助于他党,但又要掌握主导地位。因而可以预见,民众党泡沫化的速度和力度,可能不逊于亲民党。实际上,民众党和亲民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人政党”,如果柯文哲有何“冬瓜豆腐”,这个党就将迅速崩溃。
由此看来,民众党在高雄市长补选中,不是持抱“必胜”的决心,而是要籍此在南台湾打开知名度,为柯文哲参加二零二四年“总统”大选,提前布局。这也正是国民党拒绝“蓝白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愿“为他人作嫁衣裳”也。
在国民党方面,在六月六日的“罢韩”投票结果出炉后,党务高层便设定后续市长补选人选要寻找“四十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并订出“在地”、“年轻”、“深耕”及“形象好”的条件。据说,一开始就是锁定在全台知名度几乎等于“零”的李眉蓁。但在过程中,有蓝营辅选要角私下表达疑虑,直指李家的政治色彩及背景可能需要再作考量。随后,党中央陆续征询其他在地人选,但知名度高的医界大老均无参选意愿,其他有意愿者,包括现任市议员李雅静、黄绍庭,前高雄市民政局长曹桓荣,中央委员孙健萍及前行管会副主委李福轩等,却又都未受到党中央青睐,因而直到昨日深夜,才又回到最初属意的李眉蓁。不过,说不定这也是国民党的“欺敌”战术运用,让民进党和陈其迈摸不着头脑。国民党终于在昨日傍晚举行记者会宣布,是由高雄市议员李眉蓁出选高雄市长。
据说,国民党千挑万拣,终于确定由李眉蓁出线,是基于她在中间选民、年轻选民中的爆发力较高,且各区域及教育程度的支持度也更平均等“综合考量”。同党市议员都认为她清新、年轻及高颜值形象,可谓奇兵刺客,盼成为补选“吸票机”。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心照不宣”的原因,其一、她全家都是高雄市的“大韩粉”。实际上,她父亲李荣宗与韩国瑜的关系十分友好,当初“三山”造势时,李荣宗在过程中就出力甚大;而韩国瑜刚就任高雄市长,夜宿果菜公司时,就是睡在李荣宗的办公室;二零一九年八月韩国瑜被国民党提名为二零二零年“总统”大选候选人时,颜清标曾南下密会韩国瑜,双方密会时,李荣宗是陪同韩国瑜出席的人之一。其二、韩国瑜因为曾经出任台北市农产运销公司总经理,期间他将公司转亏为盈,因此他曾自称“卖菜郎”;而李眉蓁的父亲李荣宗也是“卖菜郎”,现在就是果菜公司的总经理,这也可能是韩国瑜刚出任高雄市长时进行“微服调查”,首站就是在他的果菜公司的办公室夜宿的原因,这与韩国瑜的“卖票郎”形象高度重迭。因此可以说,国民党将高雄市长补选定位为“为韩国瑜报仇”之战。
不要看韩国瑜被“高票”罢免了,但他在高雄市的选民中,仍然拥有较高的支持度,而且更有不少人为他鸣冤叫屈。正因为如此,在“罢免案”前夕,那些“北漂”青年返回高雄投票,竟然不得家门而入,因为他们的父母及其他亲人是“韩粉”,甚至“威胁”自己的子女,倘若在“罢免案”中投赞同票,就将断绝其金援。他们只好向“翻白眼”市议员黄捷求援,为他们安排住处。
而在高雄市长补选中,这些已经与家人决裂的“北漂”青年,可能会对返乡投票的兴趣缺缺,尤其是在黄捷也正面临“罢免”的情况下。众所周知,“罢韩”之所以有多达九十多万选民投票,“北漂”青年的返乡投票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地“韩粉”也认同韩国瑜关于仍有一百二十万选民未出来投票,基本上都是“韩粉”,只不过是要响应国民党中央“监票不投票”的号召而缺席而已的分析。因此,李眉蓁并非没有机会,即使是在蔡政府滥用行政资源支援的情况下落败,也仍是保住了国民党在高雄市的基本盘,而且更重要的是,为韩国瑜出一口气,支持韩国瑜的选民,并不止是在“罢免案”中投下反对票的二万多人。
相对于韩国瑜,李眉蓁就是清清白白;而陈其迈则是“跳落黄河洗不清”,因而“卖票郎女儿”就不可能会像“卖菜郎”那样,与陈其迈有“君子协定”,反而接过民进党在“总统”大选中针对韩国瑜的手法,“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反用于陈其迈的身上。
不过,李眉蓁也并非完全没有任何“辫子”被抓。因为她为避免“两头唔到岸”,而有可能是“带职参选”,这正是韩国瑜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她的主要对手陈其迈,则在获民进党提名后,就宣布辞去“行政院”副院长。当然,如果她豁出去了,宣布辞去高雄市议员,就能争取主动,而且也能营造“悲情参选”的形象,反而唤起“韩粉”们的悲情记忆,说不好将会扭转乾坤。
在民众党方面,原本一直在打国民党的算盘,进行“蓝白合作”,但又要由自己掌握主导权。国民党当然不会渡让主权,已经将户籍迁到高雄市的民众党组织部召集人蔡壁如,在吃了国民党的“闭门羹”后,转身另外找人,找到亲民党的高雄市议员吴益政,以民众党的名义征召他出选高雄市长。不过,这并非是“党对党”的共识,而是吴益政的个人行为,但他又希望能够仍然保留亲民党的党籍。亲民党是否会对其祭出党纪处分?柯文哲恳求说,民众党和亲民党都是柔性政党,应当柔性处理。但似乎是亲民党并不买账,还是将会开会讨论吴益政的党籍问题。
这似乎是折射出,柯文哲要选“总统”,关键原因是如何将“空军”转型为“陆军”,网路流量并不等于是选票。台湾地区尤其是中南部的年长者,未必会使用电脑,这个盲点难以突破。民众党连一位象样的高雄市长参选人都难以在本党中寻觅,要求助于他党,但又要掌握主导地位。因而可以预见,民众党泡沫化的速度和力度,可能不逊于亲民党。实际上,民众党和亲民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人政党”,如果柯文哲有何“冬瓜豆腐”,这个党就将迅速崩溃。
由此看来,民众党在高雄市长补选中,不是持抱“必胜”的决心,而是要籍此在南台湾打开知名度,为柯文哲参加二零二四年“总统”大选,提前布局。这也正是国民党拒绝“蓝白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愿“为他人作嫁衣裳”也。
在国民党方面,在六月六日的“罢韩”投票结果出炉后,党务高层便设定后续市长补选人选要寻找“四十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并订出“在地”、“年轻”、“深耕”及“形象好”的条件。据说,一开始就是锁定在全台知名度几乎等于“零”的李眉蓁。但在过程中,有蓝营辅选要角私下表达疑虑,直指李家的政治色彩及背景可能需要再作考量。随后,党中央陆续征询其他在地人选,但知名度高的医界大老均无参选意愿,其他有意愿者,包括现任市议员李雅静、黄绍庭,前高雄市民政局长曹桓荣,中央委员孙健萍及前行管会副主委李福轩等,却又都未受到党中央青睐,因而直到昨日深夜,才又回到最初属意的李眉蓁。不过,说不定这也是国民党的“欺敌”战术运用,让民进党和陈其迈摸不着头脑。国民党终于在昨日傍晚举行记者会宣布,是由高雄市议员李眉蓁出选高雄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