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从“港版国安法”看港台工作思路之变

  中评社香港6月17日电/马超:从“港版国安法”看港台工作思路之变

  来源:思考香港

  5月28日,“港版国安法”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此后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而在此期间,台湾也颇不平静。日前高雄市长韩国瑜遭罢免,台湾对“港版国安法”大做文章,炒作对港人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方案,以及蔡英文“520”就职演说的谨慎为妙,都受到关注。
  
  在“港版国安法”推出的背景下,一方面需要看到香港如今面临的问题,想找出路,恐怕要多管齐下,从多方位入手。

  《易经》中就讲究天、地、人的“三才之道”。《易传 · 系辞下》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站在今天,香港赢得未来之路,仍然需要从天、地、人三方面入手。

  所谓的天,是香港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虽然凭藉“两制”,香港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地位,但“一国”,确保国家外交和领土主权完整,永远是香港的天,这是不容挑战和质疑的。

  所谓的地,是脚踏实地,要着手解决香港社会最基层的问题,不难想到的便是民生和就业。香港深层次的种种社会矛盾,比如住房、物价、就业、教育、年轻人看不到未来等,也是我们收获民心必须要解决的。不久前,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也曾在两会上强调,香港有很多经济、民生的深层次问题,一定要从全局、长远、远近结合的角度,去提出解决方案,回应香港社会和香港市民他们的关切。

  有了“天”和“地”,最终还要注重人。接地气,说到底为的是抓人心。如何抓住大多数年轻人的心,为他们的发展创造理想的环境,这是港府必须做的课题。

  另外一方面,在“港版国安法”出台的背景下,也可以窥见中央一定程度上转换了港台工作的思路。具体来看,有四个方面。

  一是战略上,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从“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到“上房揭瓦必须打屁股”。

  张晓明副主任曾经表示,此次“港版国安法”的出台,是中央出手将反对派及激进势力逼出来,把中央的克制忍让当作软弱可欺,“做得太过分了”。忍让的结局是反对派和激进势力一再挑战底线思维,所以港版国安法迫在眉睫。此前中央会考虑到中美关系,香港的国际地位,“一国两制”不能受到破坏。但是国破山河就不再,对挑战底线的行为必须要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外界普遍担忧的美国与香港的彻底脱钩,并没有发生。香港是美国很多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在亚太地区,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的商业战略要地。目前,约有1300多家在港发展的美国企业,有8.5万名美国公民居住在香港。如果美国真的对香港出手,可以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在港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美企不可能放弃香港这个踏足中国市场的跳板。

  而蔡英文也正是看到这一点,今年的“520”就职演说仍然很谨慎。台湾海峡的战略补给地位也在一样,南海吹沙造岛基本有模有样,加上美国近年来拼拼的“退群”行动,使得蔡英文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是战术上,从非你不可,到四面开花。

  张晓明副主任表示,国家安全底线越牢,“一国两制”空间越大。没有稳定,哪来的繁荣。可以看到,之前中央对香港是无底线的支持、优惠、包容,的确,自回归以来,香港在为内地吸纳外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天底下,就没有非你不可的事情。

  如今深圳社会主义示范区,海南自由贸易岛,等等,将可以分化的功能都分化掉,没你照样活得好好的。所以,这在告诉香港,不要拿着国际地位和劳苦功高逼宫。当然,我们并不否定香港在内地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招商引资贡献,但是随着内地的日渐开放,香港的国际地位和跳板作用,日渐下降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再看台湾。从这一点上来讲,台湾占据了技术和制造业的优势,特别是台积电在芯片方面,似有对华为卡脖子的态势。华为占台积电的营收比重也很大,仅次于苹果。中美关系紧张之下,有人把台积电拒绝承接华为订单成为美国放出的一个绝招。

  好在内地还有半导体大厂中芯国际。据传其已经开始在跳过10纳米制程而研究7纳米的试产,虽然需时可能会漫长,但是在危机之中,也算因祸得福,让我们知道技术研发的重要性。
三是经济上,无形的手到有形的手。

  香港一系列事件证明,百姓对港府失去了信心。港府的执政能力受到严重的怀疑。特别是大是大非面前,中央必须使用有形的手,只依靠港府回天乏力。如果基本的社会秩序、安全生活不保,天快要塌下来的时候,中央再不出手,不知道香港经济还会倒退多少年。

  香港有4000多家中资支撑经济,这是回归以来深耕细作的结果。但目前,笔者认为还不够,还可以更多一些。特别是在民生和就业的领域,比如吃的用的,能让港人每天看每天吃,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

  在台湾,基本没有中资,大多数依靠国民党的机构和公司。大资产阶级为主的国民党,基本上成了民进党的推手和奶嘴。将大部分大陆给予台湾的红利通过民进党的奶嘴给予百姓,特别在南部。经济上,中资或者民营企业可以多布局台湾,比如农业、大数据等相关领域。

  四是工作对象,大资产阶级到人民群众中去。

  今年2月,正值疫情期间,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走访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等在港中资企业。在走访期间,他要求在港中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把防疫抗疫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在市场供应和金融纾困中的积极作用,全力支持配合特区政府抵御风浪,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继续以实际行动体现“植根香港、心系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在疫情下,更令人看到,中资需加强在港的民生就业领域的存在感,而不仅仅只是在金融领域发挥作用。香港分为四个阶层,大资产阶级、白领、蓝领、青年学生。台湾多了农民阶层。以往大多依靠大资产阶级的统战思维,如今变天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家法宝是群众路线,可惜一直以来大资产阶级是统战的主要对象。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孰是孰非尽收眼底。只要我们做的是服务于大多数利益的,总会受到拥戴。就像骆惠宁主任所讲,是人心所向。之前人们都认为香港是安全安定的社会,但暴力以来惶惶不可终日,走在路上都会担心生命安全。

  在台湾,国民党代表的也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没有深入群众,特别是在南部。以至于在民进党最困难时候,国民党总能帮扶一下,成就民进党的使命。近日独派大佬、台湾制宪基金会董事长辜宽敏表示,他认为国民党越来越糟,建议另筹组台湾国民党,用以制衡民进党。也是受到很多人的支持。所以,在台湾,笔者始终认为要有一股新的力量出来。就像在香港,建制派也要多换一些新鲜血液。

  说到底,香港和台湾问题的背后,是中美博弈的重要棋子,中美企业经济上相爱,而政治上相杀,也不可能完全实现。因为中国今非昔比!看看美国近期的骚乱,以及疫情的自顾不暇,让人深刻体会到,国强则民强。靠实力说话的年代,坚守底线思维,抓住大多数百姓,做强做大自身综合国力,方为天道。   中评社香港6月17日电/马超:从“港版国安法”看港台工作思路之变

  来源:思考香港

  5月28日,“港版国安法”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此后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而在此期间,台湾也颇不平静。日前高雄市长韩国瑜遭罢免,台湾对“港版国安法”大做文章,炒作对港人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方案,以及蔡英文“520”就职演说的谨慎为妙,都受到关注。
  
  在“港版国安法”推出的背景下,一方面需要看到香港如今面临的问题,想找出路,恐怕要多管齐下,从多方位入手。

  《易经》中就讲究天、地、人的“三才之道”。《易传 · 系辞下》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站在今天,香港赢得未来之路,仍然需要从天、地、人三方面入手。

  所谓的天,是香港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虽然凭藉“两制”,香港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地位,但“一国”,确保国家外交和领土主权完整,永远是香港的天,这是不容挑战和质疑的。

  所谓的地,是脚踏实地,要着手解决香港社会最基层的问题,不难想到的便是民生和就业。香港深层次的种种社会矛盾,比如住房、物价、就业、教育、年轻人看不到未来等,也是我们收获民心必须要解决的。不久前,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也曾在两会上强调,香港有很多经济、民生的深层次问题,一定要从全局、长远、远近结合的角度,去提出解决方案,回应香港社会和香港市民他们的关切。

  有了“天”和“地”,最终还要注重人。接地气,说到底为的是抓人心。如何抓住大多数年轻人的心,为他们的发展创造理想的环境,这是港府必须做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