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谈中欧关系:如何提升战略互信?

活动现场(中评社 赵海欣摄)

  中评社北京7月3日电(助理记者 赵海欣)7月2日下午,第11届世界和平论坛举行了以“中欧关系:提升战略互信”为主题的小组讨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系教授史志钦主持,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Jorge TOLEDO)、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Caroline Wilson)、西班牙驻华大使德斯卡利亚尔(Rafael DEZCALLAR MAZARREDO)、挪威驻华大使白思娜(Signe BRUDESET)以及前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主任周弘参加讨论。

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Jorge TOLEDO)(中评社 赵海欣摄)

  庹尧诲表示,欧洲理事会仍在进行中欧关系的战略讨论,重申欧盟对于中国多方面的政策,即中国同时是伙伴、竞争对手以及制度性对手。尽管欧盟与中国有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但都应尊重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展开平衡、对等的交往。在俄乌问题上中欧有不同的看法,欧盟认为中国赋有特殊的责任,对于这样的事情不能保持中立。

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Caroline Wilson)(中评社 赵海欣摄)

  吴若兰表示,在不同国家之间,政治体系、价值观可能有根深蒂固的分歧,但是必须要提高互信,因为这是所有关系的基石。我们必须要有跨越国界,解决全球性的挑战。提高互信的方法便是对话,有关各方应该经常对话,事情越困难越需要对话。价值观是信任的核心,信任也应该建立在互惠和平的基础之上。英国会一直保持开放,在对华关系上会提出关切和行动,同时也愿意和中方继续保持建设性的合作。

西班牙驻华大使德斯卡利亚尔(Rafael DEZCALLAR MAZARREDO)(中评社 赵海欣摄)

  德斯卡利亚尔表示,中欧关系非常重要,西班牙希望在中欧之间能有一个积极的议程。虽然脱钩不是一个好的提议,但是“去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去风险”是要消除在供应链方面的过度依赖,尤其是一些关键产品。乌克兰问题等事件影响到了中欧关系,希望中国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促进世界和平,这也能够加强中国在全球的利益。最后,他表示,人文交流的正常恢复,可以帮助中欧大大改善双边关系。

挪威驻华大使白思娜(Signe BRUDESET)(中评社 赵海欣摄)

  白思娜表示,挪威位于北欧,是一个海洋国家,和俄罗斯有非常漫长的海岸线和陆地线的交界。挪威的地理位置和价值观,使其天然希望寻找密切的同盟。挪威也是北约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其安全政策根植于强大的大西洋两岸的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欧洲和挪威的政治思维产生了极大影响。作为五常国家和大国,中国在一些重要的领土问题和主权问题上是有特殊的责任。中国和挪威应该寻找共同的目标,加强合作。中欧也必须保持合作,我们都需要从可预测的、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当中获益。

前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主任周弘(中评社 赵海欣摄)

  周弘表示,中欧之间紧密的交流是有益于双方的、符合双方各自利益的,且能够改善全球治理和推动人类的进步。但在3年疫情之后,中欧关系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历史上最佳时期,我们仍然缺乏民间的交流。外部的障碍主要是来自地缘政治,内部的障碍主要是政治和社会层面导致了力量的重组,心理上的障碍有些是假想、编造的,有些则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尽管面临多重障碍,中欧之间还是有更多积极和务实的力量在推动中欧关系的顺利发展。

活动现场(中评社 赵海欣摄)

活动现场(中评社 赵海欣摄)

  中评社北京7月3日电(助理记者 赵海欣)7月2日下午,第11届世界和平论坛举行了以“中欧关系:提升战略互信”为主题的小组讨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系教授史志钦主持,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Jorge TOLEDO)、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Caroline Wilson)、西班牙驻华大使德斯卡利亚尔(Rafael DEZCALLAR MAZARREDO)、挪威驻华大使白思娜(Signe BRUDESET)以及前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主任周弘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