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张亚中论独台与美国因素

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中评社 林艶摄)

  中评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林艳)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10月30日受邀参加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并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台独与独台路线、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影响、两岸如何避免冲突、民进党所谓和平主张论如何破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张亚中表示,从目前来看,80%的可能是美国在战略上把台湾当成是东方的乌克兰,作为美国的一个打手;20%的可能是必要的时候,美国也可以牺牲台湾去换取大陆更好的让步。简单地说,如果台湾不能自行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在美国的战略构想中,台湾只有“被战争”或“被岀卖”两个结果。张亚中认为,两岸应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政治对话,只有沟通才能够避战,和平才能止战,而不是备战才能够避战。

  “独台”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政治论述

  “台独”与“独台”二者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张亚中表示,“台独”是指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要制宪、要改名;而“独台”是指中华民国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两岸互不隶属,所以不需要再独立。简单来说,就是台独戴上中华民国这顶帽子来掩饰一下。民进党又不愿意接受中华民国这个概念,有时候就用“中华民国台湾”来表述。张亚中指出,赖清德过去主张自己是一个务实台独工作者,他本质也是主张台独的。但是美国并不允许他走台独路线,为了选举也只好调整路线。所以,他现在走的是美国可以接受的路线,也就是“独台路线”。美国不能够接受法理上的“台湾独立”,但却可以接受一个政治上“独立的台湾”。

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中评社 林艶摄)

  张亚中分析称,民进党对独台这个概念的阐释可以简单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显性的台独,就是摆明了要走台独;第二阶段是民进党为了选举,在1999年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标志着民进党从显性的台独走向隐性的台独,就说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只是名字暂时叫中华民国。第三个阶段是蔡英文上台以后,从隐性台独走向显性独台。显性独台就是指摆明了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现在民进党走的就是显性独台路线。国民党目前的当权派则是隐性独台策略,就是刻意把国与家分开处理,通俗地说“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台湾是我们的家”,法理来说,刻意把主权与治权模糊处理。一方面主张中华民国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另一方面又主张一中宪法。民进党主张台湾前途由2300万人共同决定,国民党就主张中华民国的前途由2300万人共同决定。从这次大选来看,“隐性独台”和“显性独台”已经合流,这两股力量已经是台湾最主要的力量,所以一种似独的政治独台已经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政治论述,民进党代表的是显性独台,国民党代表的隐性独台。

  张亚中表示,大陆提出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主义,但隐性独台对于北京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毕竟国民党还坚守一中宪法的中华民国宪法。张亚中认为,要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还是要从台湾内部着手。两岸关系能否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最大变数还是取决台湾内部的态度。

  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都需要方法,目标应该一致,但方法可以不同。我长期主张的“和合论”,就是以不分裂整个中国为前提,尊重彼此的分治,共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以中华民族共同利益去思考两岸关系。因此,在战略上,“和合论”在台湾内部是面对独台和台独最能够分庭抗礼的一个论述及路线。如何改变目前国民党当权派的思路及作为,让国民党从隐性独台回到和合论,不再只是“维持现状”、“只经不政”、“亲美备战”,而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勇于进行两岸政治对话、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走向和平,再走上融合。只有如此才能压制民进党的“显性独台论”,如果还是一昧地以“隐性独台论”来因应民进党的“显性独台”主张,那不只无法抵抗,反而会使“独台”汇流,让两岸关系愈来愈背道而驰。

张亚中与与会者合影

  两岸如何避免发生冲突?

  随着两岸“兵凶战危”的氛围感上升,两岸应该如何避免真正发生冲突?张亚中表示,两岸双方都会避免冲突。民进党避免冲突的方式是在政治上尽量不要宣布台独,在法理上也不要搞台独,但它会希望政治与法理上走向“独台”。简单来讲,民进党走的是文化台独,加上政治、法理的“独台”路线。从文化台独的角度来看,民进党已经成功。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中国史,包括台湾人对中国人身份认同问题,现在“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论调已经高达65%左右,年轻人中认为“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大概占八九成。民进党知道政治台独和法理台独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他们一直在走所谓的“政治独台”与“法理独台”的路线。民进党的想法就是“只要我不去触碰到法理台独,两岸就不会发生冲突”,民进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不论是赖清德是否,都不会在法理台独方面再做大文章,而是只会在“独台”方面不断地默默深化。

  张亚中表示,北京方面不可能允许分裂主义,但是怎么解释分裂主义很重要。“法理台独”是分离主义,那么“隐性独台”算不算是分离主义?如何在军事行动上界定两者的关系?因为北京如果要真的打台湾,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说辞。不过到目前为止,北京还是把国内建设摆在第一位,毕竟北京也不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被轻易打断,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对台动武。北京的主基调还是和平统一,希望通过两岸的交流强化心灵契合,让两岸透过交流而融合,台湾逐渐往两岸和平统一的方向迈进,所以北京不会急于要发动一场两岸军事冲突。因此,等到北京真正要出手的时候,就已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状况了。   沟通才能避战和平才能止战

  张亚中指出,现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候选人有三个共同的基本战略思维:

  第一个就是要亲美,像民进党赖清德毫无疑问是亲美的,朱立伦也亲美,包括像侯友宜甚至柯文哲,他们在整个战略上都是比较亲美及依赖美国的,也就是服从于美国对台湾的战略规划。

  第二就是主张备战,他们全都认为备战才能够止战。而且这个备战,是美国战略规划下的备战。

  第三就是比较笼统的反共不反中,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反对中国大陆,但是口头上又讲不反中。对九二共识,目前的国民党采模糊处理,民进党则不接受。

  而这三个思维立场将来必然会使台湾成为美国的一个棋子,或者是美国的一个代理人。两岸什么时候擦枪走火,决定权取决于美国,而不是取决于台湾。

  张亚中认为,在这次地区领导人选举过程中,赖清德的本质是服从于美国战略利益的,因为赖清德对大陆是敌视的,但是赖清德的人格特质及台独原始信念又让美国比较担心他会不会走极端,所以美国这段时间一直在对赖清德进行“驯化”。从目前来看,赖清德的行动已经给美国充分说明不会去刺激中国大陆,包括找了美国及蔡英文认可的萧美琴当副手,以明确暗示如果当选就走蔡英文的路线,也就是走“文化台独、法律和政治独台”的路线;侯友宜和柯文哲基本上也被美国认为不会去挑战美国战略规划的人,所以现在美国对于三个候选人基本上是比较放心的,无论谁当选都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张亚中表示,美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美国要自己掌握两岸擦枪走火的权利,什么时候擦枪走火取决于美国的战略规划,它不容许台湾的领导人掌握这个权利,只需要台湾去配合它的行动。所以严格来说,真正主导两岸是否发生冲突的关键在于美国,两岸其实都不愿意战争,什么时候有冲突就取决于美国什么时候认为对它是最有利的时候。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美国发现中国大陆崛起势不可挡,那美国也必须要跟中国大陆进行合作,这个时候就可能造成另外一个结果,即如何把台湾以一个好价钱卖给大陆。从目前来看,80%的可能是美国在战略上要把台湾当成是东方的乌克兰,作为美国的一个打手,20%的可能是必要的时候,美国也可以牺牲台湾去换取大陆更好的让步。当然,台湾“被战争”与“被岀卖”的发生比率多少会随着美中权力关系的转移或需要而变化。

  张亚中表示,台湾应该要思考的问题是,如果今天让美国掌握台湾的命运,将来就两个结果,一个是成为东方的乌克兰,一个是被美国出卖,所以台湾的前途命运必须要自己去决定,也就是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政治对话,要深化九二共识,把两岸的敌对关系变成和平关系,让两岸的事情变成两岸中国人自己的事情,靠自己来找到和平的方法,而不是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美国的身上。要想办法与中国大陆进行政治沟通,只有“沟通才能避战,和平才能止战”,而不是备战才能够避战。

  “疑美论”持续发酵台湾民间与政治高层认知不同

  张亚中表示,美国这个国家就像一个青年人,比较冲动不考虑后果,也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善后处理方式。美国不像欧洲这些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有时候装也要装点样子出来,美国到最后连装都会不装了。以美国的做事风格,必要的时候当然会把台湾推上战场。因为台湾问题能够触动到中国大陆最敏感的神经,而且最容易且成本最低、效果也最大,加上现在台湾的这些领导人都愿意去配合美国,因此美国的战略家也愿意打台湾牌。   张亚中指出,不过台湾社会出现了一个新情况,特别是在看到俄乌冲突以及美国这几年不顾颜面的各种操作后,台湾政治高层和一般人民对美国的认知有所不同。其中,“疑美论”在老百姓中持续发酵,比如美国可以信赖吗?美国这样搞下去,我们要变乌克兰吗?美国连乌克兰都不帮,会帮台湾吗?我觉得,台湾民众对美国的认识基本上越来越清楚。但是台湾政治高层还不敢对美国说“不”,这牵涉到美国长时间对台湾的介入,很多高层政治人物与美国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美国对台湾政治人物的控制也是很强的。由此可见,台湾民间和台湾政治高层的态度不同,民众最在乎的还是关乎自己生命的安全,因此我认为两岸关系还是充满希望。张亚中表示,今年初他在争取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就提出台湾应自我定位为一个非战和平区的主张。< 他认为,拥有了和平,台湾民意才愿意也才能够摆脱成为美国的棋子;只有两岸关系改善,台湾民众才会越来越认同中国人。否则,两岸在敌对状态下,美国就有介入的空间。

  亲美备战之路行不通 2024年应是和平方法论的选择

  2024年台湾大选被舆论视为“战争与和平”的选择,最新岛内民调显示过半数民众不愿自己或家人上战场。对此,张亚中认为,2024年选举应该定调为“和平方法论”的选择,而不是和平与战争的选择。现在非绿阵营说,如果民进党执政会发生战争,但民进党却并不承认,他们有自己的说辞认为,他们也主张和平,但因为大陆与台湾有敌对关系,所以要亲美,要备战,这样才能保护台湾。张亚中并不同意民进党的方法,而认为真正追求和平应该是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沟通,告诉台湾老百姓要追求和平,台湾要做什么承诺,大陆也必须做什么承诺。张亚中认为,台湾要成为非战和平区,台湾应做出四个承诺:一是坚持不分裂整个中国,二是认同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三是不允许外国力量把台湾作为一个军事前进的基地,四是台湾要有军事力量,但仅是用于防卫,而非攻击之用。要想要和平就必须要尊重这些条承诺,否则没有这种政治承诺,两岸怎么会有和平呢?   张亚中指出,目前国民党当权派和民进党对两岸的高政治议题上的态度其实差不多,要和平不要战争都是两党的一个口号而已,真正应该要辩证的是两党的和平方法论。遗憾的是,目前的国民党没有意愿去导向和平方法论的辩论,也提不出一个真正的和平方法论。目前当权国民党的和平方法和民进党的和平方法很相近,都是备战、亲美、反共不反中、对“九二共识”采取质疑的态度。张亚中认为,两岸是兄弟关系,国民党应思考并勇敢并正面处理两岸政治难题,提出创造两岸和平的方案,让两岸真正从和平走向融合,这才是国民党应该提出的逻辑,而不是走亲美备战、质疑“九二共识”的路线。

  张亚中指出,要思考三个问题:首先,亲美问题。检验一下到底是美国利益优先还是台湾利益优先,今天完全按照美国的战略规划真的对台湾好吗?台湾会不会成为乌克兰,美国是不是可以百分百信赖?这是大家要去辩证的问题。其次,军事备战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陆与台湾的GDP相差越来越大,备战的背后需要国防力量,如果发生战争会在台湾还是福建?要多少武力才能够避战?第三,两岸问题本质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就要政治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也符合中华民国宪法,保证不分裂,追求国家未来的统一。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解决两岸的政治定位问题,这才是两岸应该要谈的。

  改善两岸关系僵局要从台湾内部突破

  那么,面对当前的僵局,两岸关系应该如何改善?张亚中表示,要改善当下两岸关系面临很多困难。   第一,美国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在马英九任内,虽然“九二共识”没有解决一中内涵,但当时因为美中关系是好的,所以大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两岸有交流就好。现在美中处于对抗状态,台湾方面没有美国同意也不敢政治对话,大陆方面也不会对九二共识让步,最后卡住的结果就是被美国完全操纵。现在的问题是“九二共识”断掉后,在美中台三角关系中,台湾只剩下美国这条线,大陆也只剩下与美国的这条线,但是美国却又有对中与对台两条线,这种情况下美国就可以从中得利。

  第二,两岸要结束敌对签署政治和平协议,两岸必须坐下来谈,但是彼此对对方仍有不信任。台湾担心和平协议不可信,大陆担心台湾的民主制度政党会轮替也不可信。大陆在没有百分百确定的情况下,在“分治”问题上不敢做任何一点让步。另外,大陆有些人觉得现在大陆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台湾没有资格跟中国大陆平起平坐,两岸和平也已经没有什么好谈的,这种声音也正中美国和民进党下怀。

  张亚中认为,因此要突破当前这种僵局状态,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先从台湾内部突破,才有可能往前再走,但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北京也应该思考,如何能够让台湾消弥不必要的疑虑,方便台湾内部处理争议以与大陆可以相向而行。

  张亚中认为,国民党必须先有一套完整的论述,即“和平统一方法论”的大论述,才有可能在论述上与民进党的两岸论述做区隔,并取信于中国大陆。同样的,如果北京仍坚持和平统一,也宜提出北京的“和平统一方法论”,即和平统一前的论述,而不是只有统一后的“一国两制”论述,如此才能化解台湾的可能疑虑,并避免给美国操弄台湾的空间。   张亚中表示,“信任”是中华民族在处理争议时最基本、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如何让双方可以互相信任,这是未来处理两岸政治难题必须时常挂在心上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是建立信任的必要路径。

 (后方支援记者:李子宁)

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中评社 林艶摄)

  中评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林艳)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10月30日受邀参加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并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台独与独台路线、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影响、两岸如何避免冲突、民进党所谓和平主张论如何破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张亚中表示,从目前来看,80%的可能是美国在战略上把台湾当成是东方的乌克兰,作为美国的一个打手;20%的可能是必要的时候,美国也可以牺牲台湾去换取大陆更好的让步。简单地说,如果台湾不能自行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在美国的战略构想中,台湾只有“被战争”或“被岀卖”两个结果。张亚中认为,两岸应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政治对话,只有沟通才能够避战,和平才能止战,而不是备战才能够避战。

  “独台”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政治论述

  “台独”与“独台”二者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张亚中表示,“台独”是指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要制宪、要改名;而“独台”是指中华民国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两岸互不隶属,所以不需要再独立。简单来说,就是台独戴上中华民国这顶帽子来掩饰一下。民进党又不愿意接受中华民国这个概念,有时候就用“中华民国台湾”来表述。张亚中指出,赖清德过去主张自己是一个务实台独工作者,他本质也是主张台独的。但是美国并不允许他走台独路线,为了选举也只好调整路线。所以,他现在走的是美国可以接受的路线,也就是“独台路线”。美国不能够接受法理上的“台湾独立”,但却可以接受一个政治上“独立的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