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港网:盛事之都愿景 香港道阻且长

启德体育园开幕后的第一场国际大赛--世界桌球大奖赛香港站首日即闹出风波。3月4日晚上11时许,大会现场屏幕出现这段通告,要求所有现场观众离场。

  中评社香港3月13日电/识港网13日发表评论员路易文章:【识港话事】盛事之都愿景 香港道阻且长。以下为该文章内容。

  启德体育园开幕后的第一场国际大赛--世界桌球大奖赛香港站首日即闹出风波。首先,赛事组织工作很多环节都透露着“外行”。例如比赛期间严格限定媒体采访时间,甚至连电视片剪辑时长都有限制。要知道成功主办国际赛事一方面是提升现场观众体验,另一方面是保障全球媒体全面报导,此类限制实在匪夷所思。

  再有关于现场观众可携带物品的管理规定也突显混乱。一方面禁止瓶装水入场,一方面又向贵宾席提供瓶装水,而在舆论质疑后又撤下,让人摸不到头脑。

  当然其中引起最大争议的,莫过于主办方居然以比赛超时为由,未完场就“赶走观众”。任何赛事都希望尽最大可能留住观众,而我们却在“赶客”。此行为本身就体现出赛事组织的不专业,主办方不瞭解斯诺克不限时的规则,未做好预案,而现场又不知谁能最终下决定延长续租场馆,最后只得混乱收场。

  退场期间,现场屏幕的讯息赫然显示观众离场原因是根据“local curfew rules(本地宵禁规例)”,更让人惊掉下巴。当然,从纯英文的角度讲curfew可能可以指代场馆清场。然而local一词的搭配使用让几乎所有人都形成了误解。这里我们不纠结语言细节,不揣测背后原因,客观上此事件已大大伤害了香港的国际形象。而且在国际赛事做出有如此误导性的官方声明,甚至可能需负上法律责任。堂堂国际城市如此表现,令人唏嘘。

  就在首日赛事结束后第二天,一位许久未联络的海外朋友给笔者发信,问起香港为何仍在宵禁。笔者先是震惊于他对香港的误解之深,但看过新闻又只能承认“确有其事”。向朋友解释了一轮后他理解了。然而,全球看到这条新闻的有多少人又像我这位朋友一样误解了香港,有人去向他们解释吗?

  本届特区政府提出盛事经济,一方面是希望在香港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创造一个大生意;另一方面就是向全世界推广香港的形象,所谓讲好香港故事,让香港走回国际舞台中央。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盛事经济也是香港议题的重点,很多港区代表委员都在为如何办好盛事出谋划策。尤其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今年底由粤港澳联合举办,这将成为未来大湾区联合承办顶级国际赛事的“预演”,香港将有机会辐射整个大湾区成为世界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香港的天赋毋庸置疑,然而,上舞台前要做好准备,办盛事要配得上盛事,要在赛事筹备,场馆运营,观众服务,媒体传播等方面做到专业。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香港成为“盛事之都”的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盛事都是这样办,还不如不办。

  这次乌龙事件可能有偶然因素,但背后的必然因素是本地文体活动运营体系缺失,且人才不足。以往香港不时有顶级国际赛事,但据本地学者透露,例如七榄等赛事,运营团队大体都来自海外,本地元素很少。最近两年政府有指示大学提高本地体育产业相关人才培训,以适应未来香港发展方向。然而,整个体系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本届七榄将于月底移师启德举行,是启德体育场世界级赛事的“处子秀”,具有指标性意义,可谓不容有失。主办方与政府需认真做好预案,保障赛事组织工作专业。未来香港要沉下心,以创业的姿态为每一次“上台”都做足准备,配得上每个盛事。

  要讲好香港故事,首先需避免讲坏香港故事。一个讲坏的故事所造成的影响是十个好故事都扭转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