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护国”为名加征关税,究竟保护了谁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电/美国政府5月14日宣布,将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针对的目标是电动汽车、电池、钢铁和关键矿物等。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在今年从25%骤增至100%。
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便以“不公平贸易”为由,发起301调查,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25%的关税。自此,中国汽车企业对进入美国市场始终持谨慎态度。2023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纯电动汽车仅为1.24万辆,金额不到24亿元,两项数据占比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总量均不足1%(154.6万辆、2403.14亿元)。因此,即便美国政府进一步提高进口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不过,美国政府为此依然做足了戏。
2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了一份致力于“解决美国汽车行业国家安全风险”的声明,除了老生常谈指责中国的“不公平贸易政策”外,还诋毁中国电动汽车“收集美国公民和基础设施数据并回传中国”“可以被远程访问或禁用”从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进而用关税杠杆对中国特定行业进行贸易霸凌,已经成为近年来美国政府的惯用伎俩,此次可谓是故技重施。既然美方张口闭口谈所谓的“保护国家安全”,那么,美国政府的关税壁垒到底保护了谁?
搞政治作秀只为保护个人仕途
由于美国已经加征25%的关税,基本上把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挡在美国市场之外。因此,新的关税政策单从产业角度讲,起不到多少“保护美国企业”的作用,完全是戴斗笠撑伞——多此一举。但若放在政治内斗严重的大选年,这种煽动意味浓厚的政策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美国俄亥俄州素来是美国大选的“关键战场州”,也是美国五大湖沿岸“铁锈带”地区之一、汽车制造业基地。3月16日,特朗普便特意在当地的选举集会上扬言,若重返白宫将对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制造的汽车征收100%的进口关税。宾夕法尼亚州同样是美国的“铁锈带”地区、重工业中心。4月17日,拜登专门在该州的匹兹堡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总部发表讲话,以所谓“产能过剩”为由,威胁对华钢和铝产品加征3倍关税。
而与特朗普相比,拜登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作为现任总统其有能力将“口嗨”变成政策现实。此次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落地成文,将毫无疑问成为其“政绩”,助其在与特朗普的激烈选战中谋得些许优势。
搞“逆向淘汰”只为保护特殊利益集团
据美国彭博社气候和能源领域专栏作家戴维·菲克林透露,在美国政府酝酿本轮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过程中,美国车企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为了游说政客,美国一些车企将研究电气化改革时投入的“一次性成本”,算作了长期“投资”,进而得出了“每卖一辆电动汽车亏损超过10万美元”的荒唐账。
这种消极动向造成的负面效应,远远超过给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添堵”的范畴。因为这种生产电动汽车“不划算”甚至“赔本赚吆喝”的虚假宣传,一旦得到政府认可,甚至成为美国全社会的共识,将极大迟滞美国汽车业的绿色转型步伐,乃至让其倒退回污染严重的化石能源时代。
美国政府的畸形关税政策、传统车企对开发电动汽车的意兴阑珊、虚假宣传给消费者带来的犹疑,或将在美国市场形成对优质电动车产品的“逆淘汰”,得利的只有那些想当“鸵鸟”的传统车企,而被牺牲掉的不只是渴望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美国消费者,还有信誓旦旦要履行减排责任的美国政府的信誉,甚至,还有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共同努力。
拜登在宣布《通胀削减法案》时曾宣称:“美国人民赢了,特殊利益集团输了。”如今看来,这更像是一句讽刺意味十足的黑色幽默。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电/美国政府5月14日宣布,将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针对的目标是电动汽车、电池、钢铁和关键矿物等。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在今年从25%骤增至100%。
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便以“不公平贸易”为由,发起301调查,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25%的关税。自此,中国汽车企业对进入美国市场始终持谨慎态度。2023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纯电动汽车仅为1.24万辆,金额不到24亿元,两项数据占比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总量均不足1%(154.6万辆、2403.14亿元)。因此,即便美国政府进一步提高进口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不过,美国政府为此依然做足了戏。
2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了一份致力于“解决美国汽车行业国家安全风险”的声明,除了老生常谈指责中国的“不公平贸易政策”外,还诋毁中国电动汽车“收集美国公民和基础设施数据并回传中国”“可以被远程访问或禁用”从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进而用关税杠杆对中国特定行业进行贸易霸凌,已经成为近年来美国政府的惯用伎俩,此次可谓是故技重施。既然美方张口闭口谈所谓的“保护国家安全”,那么,美国政府的关税壁垒到底保护了谁?
搞政治作秀只为保护个人仕途
由于美国已经加征25%的关税,基本上把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挡在美国市场之外。因此,新的关税政策单从产业角度讲,起不到多少“保护美国企业”的作用,完全是戴斗笠撑伞——多此一举。但若放在政治内斗严重的大选年,这种煽动意味浓厚的政策就有了“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