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对柯文哲不离不弃 中间选民左右选情

  中评社香港11月28日电(作者 欧阳春)11月下旬之前,国民党与台湾民众党在“下架民进党”的共识下,积极推动“蓝白合”。但是,还是乔不拢由谁当“总统”、由谁当“副总统”,结果就是一场“无言的结局”。

  民进党提名的赖清德并未受到这次“蓝白合”事件的波及,从八月份以来大致维持在四成左右的支持度。在“蓝白不合”的实况转播的过程中,受到屈辱的侯友宜,反而是这个事件中受益最大者。侯友宜顺利找赵少康担任副手人选,一下子选票增加超过8个百分点。但是,“侯康配”增加的比率并不是来自赖清德或柯文哲的支持者,应该是来自过去“不表态”的选民。

  这些不表态者,大部分来自50岁以上和国民党认同,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深蓝”支持者。在“蓝白不合”事件之前,侯友宜一直被质疑“蓝皮绿骨”,或是被怀疑“侯柯配”输给“柯侯配”。因此,这群“深蓝”支持者一直不愿提早表态支持侯友宜。

  很意外的,柯文哲的支持度并没有受到这次“蓝白不合”事件的影响,而大幅流失支持者。目前他仍有二成五的支持度,这些都是他的铁粉(目前已有二成左右的民众认同台湾民众党)。以前大家推论柯文哲的支持者,应该有部分是来自“深蓝”选民,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柯文哲与侯友宜的支持者,他们的重迭度并不高,将来如果国民党或民众党想要运作弃保效应,是具有高难度的工程。

  “蓝白不合”事件后,柯文哲能为稳住局面,主要来自台湾年轻的族群。根据最新的网路民意调查,在20-29岁的族群中,将近五成的人还挺柯文哲。赖清德在这场事件中稍微受到一点好处,在20-29岁的支持度略微提升三个百分点,来到三成五。侯友宜在20-29岁的族群中仍只有一成二,虽然略微提升二个百分点。年轻人为什么对柯文哲不离不弃?台湾与全世界民主国家类似,年轻人都具有一种“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的倾向,对传统政党或政治人物高度不信任,反而比较支持提出简单改革口号的“民粹领袖”。
 
  “蓝白不合”事件后,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各政党认同者已陆续归队,各自支持自己认同政党所推出的候选人。菱传媒在今年5月份调查的时候,国民党认同者支持侯友宜的比率只有6成左右,随后缓慢生高。到“蓝白不合”事件后,国民党认同者支持“侯康配”的比率已经达到九成五,跟其他两个政党认同者对各自后选人的支持度已不相上下。三位候选人已经在各自政党中获得全部的支持,接下来就要看“没有政党倾向”的中立选民,他们未来会如何投票。   未来公开的电视辩论会,将会是下一个重要的选举事件,因为它会影响中立选民的投票决定。那位“总统”候选人能够在电视辩论会中脱颖而出,如同2014年台北市长选举的电视辩论会,柯文哲碾压连胜文一样,谁就比较能获得未来“总统”的大位。

  大选进入倒数阶段,民进党“赖萧配”、国民党“侯康配”、民众党“柯盈配”三脚督鏖战。民进党在驻美大使萧美琴回国后,刮起“萧美琴旋风”,一度炒热选情。不过,战猫的战斗力似乎未顺利转化成民调数字,“赖萧配”支持度41.12%,虽仍居三组参选人之首,但较10月赖清德未公布副手前的支持度下滑1.73个百分点,与排名第二的“侯康配”差距,已被拉近到10.07个百分点。

  过去一个多月政坛陷入蓝白合议题纷扰,赖清德声量受到挤压,曝光度受限,直到萧美琴19日返国确定“赖萧配”成形,绿营政坛刮起一阵萧美琴旋风,赖、萧两人登记时配戴的“选对的人”猫狗徽章,更是成为近期最夯的竞选小物,支持者热度让绿营内部士气大振。

  不过,国民党连续几波选举操作,包括推出“侯康配”、决定由高雄市前市长韩国瑜领军“国会”,以及吸纳地方派系进入不分区名单后,似乎成功收拢战斗蓝、韩粉以及正蓝军,蓝营士气势如破竹,民调数字显着提升,相较之下民进党的“赖萧配”反而未出现公布副手红利,民调结果甚至些微下滑。

  至于何项政策最能止战,约6成的人赞成与对岸全面对话,4成5的人认为是购买军备提升“国防”能力。
 
  与大陆交流对话是国民党强项,在此问题上,台湾民众的倾向对国民党有利。检视各党支持者在这议题的态度,多数国民党支持者首要支持对话,而多数民进党支持者首要支持军备,又是蓝绿各自归队。而民众党支持者则与国民党支持者高度雷同。

  若说蓝白弃保将左右最后结果,国民党如何撼动白营选民?他们认同两岸对话,但未必认同国民党的“战争与和平”牌,菱传媒历次民调有个趋势,白营支持者较类似中间、不表态选民,他们不会硬是在和中与亲美间二选一,而是认为政治并非如此两极。所以国民党的课题是,稳住深蓝的同时,不能赶走白营选民,甚至能拉拢白营选民,这做起来相当艰难。方法一,让两岸关系不要成为选战主轴,面对绿营的抗中亲美保台,国民党另带领选战节奏,引领其他议题,例如当民进党高喊“民主台湾与专制中国的选择时”,国民党回应的,不着重在“战争与和平”的选择,而是着重在其他议题的对比,例如治理能力、贪污等,对白营民众较有吸引力。方法二,国民党的基层实力能变现为声势。   民众党的强项,国民党最弱处,一直是年轻人。菱传媒民调数字,年轻人赞成两岸对话比率高于加强军备,这点与全年龄层民众的趋势一致,但多数年轻人认为美国会协防台湾,这与民进党支持者的趋势接近。若白营崩盘,20岁到39岁的此族群,蓝绿则都有抢食的机会。

  白营有无可能撼动蓝营?难。因为空战要以陆战为基础,黄珊珊的台北市长选举是前鉴。白营的课题不在赢,而是少输为赢,如何稳住其基础。从民调资料看来,夹于国民党、民众党之间,白营群众并非是在蓝绿间摆荡的一块,不是西瓜靠大边的骑墙族,而是自有其好恶,相当固着的一块,固着的基础在于讨厌过度分化的社会氛围,这个族群,在过去几年某些阵营的焦点访谈,甚至参与式民主的纪录片,都可以发现,这个族群支持曾经“不像民进党”的蔡英文,也支持曾蓝绿通吃的侯友宜,民众党此刻激昂的声调,与此族群有距离,遑论感动,在蓝绿都固守深蓝与深绿的此刻,这族群也难偏向蓝绿任一方,投票时,他们会是缺席的一群?持续支持民众党?或者蓝或绿有某些感动的话语可以号召他们?三党都有机会,且看下月的菱传媒民调。   中评社香港11月28日电(作者 欧阳春)11月下旬之前,国民党与台湾民众党在“下架民进党”的共识下,积极推动“蓝白合”。但是,还是乔不拢由谁当“总统”、由谁当“副总统”,结果就是一场“无言的结局”。

  民进党提名的赖清德并未受到这次“蓝白合”事件的波及,从八月份以来大致维持在四成左右的支持度。在“蓝白不合”的实况转播的过程中,受到屈辱的侯友宜,反而是这个事件中受益最大者。侯友宜顺利找赵少康担任副手人选,一下子选票增加超过8个百分点。但是,“侯康配”增加的比率并不是来自赖清德或柯文哲的支持者,应该是来自过去“不表态”的选民。

  这些不表态者,大部分来自50岁以上和国民党认同,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深蓝”支持者。在“蓝白不合”事件之前,侯友宜一直被质疑“蓝皮绿骨”,或是被怀疑“侯柯配”输给“柯侯配”。因此,这群“深蓝”支持者一直不愿提早表态支持侯友宜。

  很意外的,柯文哲的支持度并没有受到这次“蓝白不合”事件的影响,而大幅流失支持者。目前他仍有二成五的支持度,这些都是他的铁粉(目前已有二成左右的民众认同台湾民众党)。以前大家推论柯文哲的支持者,应该有部分是来自“深蓝”选民,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柯文哲与侯友宜的支持者,他们的重迭度并不高,将来如果国民党或民众党想要运作弃保效应,是具有高难度的工程。

  “蓝白不合”事件后,柯文哲能为稳住局面,主要来自台湾年轻的族群。根据最新的网路民意调查,在20-29岁的族群中,将近五成的人还挺柯文哲。赖清德在这场事件中稍微受到一点好处,在20-29岁的支持度略微提升三个百分点,来到三成五。侯友宜在20-29岁的族群中仍只有一成二,虽然略微提升二个百分点。年轻人为什么对柯文哲不离不弃?台湾与全世界民主国家类似,年轻人都具有一种“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的倾向,对传统政党或政治人物高度不信任,反而比较支持提出简单改革口号的“民粹领袖”。
 
  “蓝白不合”事件后,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各政党认同者已陆续归队,各自支持自己认同政党所推出的候选人。菱传媒在今年5月份调查的时候,国民党认同者支持侯友宜的比率只有6成左右,随后缓慢生高。到“蓝白不合”事件后,国民党认同者支持“侯康配”的比率已经达到九成五,跟其他两个政党认同者对各自后选人的支持度已不相上下。三位候选人已经在各自政党中获得全部的支持,接下来就要看“没有政党倾向”的中立选民,他们未来会如何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