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权:马“开波”球已被抛到侯朱金手中

  中评社香港11月11日电/澳门新华澳报11日发表富权文章:马英九“开波”球已被抛到侯朱金手中。以为文章内容。

  今日是十一月十一日,距离“中选会”进行受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登记的作业只剩下不到十天,但“蓝白合”却频临破局,而且柯文哲还有与郭台铭合作的倾向,这不但是将会让赖清德“躺着选也可当选”,白白糟蹋极有可能实现“政党轮替”的难得机会,及六成以上民众“下架民进党”的强烈意愿,而且也将会导致侯友宜落选的同时,国民党的“立委小鸡”失去中间选民的支持而致议席流失,无法形成民进党“立委”议席不过半的有利态势。
  
  就在这关键时刻,马英九“应出手时就出手”,不顾“卸任者干政”的非议,但又保留“并非直接干政”的回旋空间,昨日上午由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以接受广播节目专访的方式,代表马英九提出呼吁,用“侯柯配”或“柯侯配”,与民进党的“赖萧配”作对比民调,力挺以“全民调”方式决定“侯柯配”或“柯侯配”搭档组合人选。
  
  马英九这个提议,一方面呼应了柯文哲“全民调”的主张,但另一方面却又不赞同柯文哲的那三份“加权民调”,是分别以柯文哲及侯友宜与赖清德对比的“组合式全民调”方式。实际上,马英九提出的方式,不但是促进“蓝白合”的应有之道,而且也符合台湾地区各政党长期以来的初选民调惯例,更为科学合理。
  
  其实,马英九这个呼吁,还有一层更深而不便宣诸于口的用意,就是阻挡郭台铭独立参选,形成以“蓝白合”VS“赖萧配”的“一对一”势态比拼,提高“政党轮替”的机率。实际上,郭台铭当时是以促成“主流民意大联盟”的籍口,并声称要其冲刺百万份连署书件的压力,整合非绿阵营的,甚至还一度声言,如果非绿阵营能够实现整合,他可以考虑退出。因此,倘若马英九的建议获得蓝白双方的接受,促成“蓝白合”,那就等于是非绿阵营整合成功,郭台铭的所谓“整合非绿阵营”的“使命”,就不再存在了。
  
  当然,蓝白两阵营还是应当欢迎郭台铭加入“蓝白合”阵容,承诺胜选后,由其担任类似张忠谋的角色,代表台湾地区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中华台北”可以参与的国际会议,甚至因为其没有公职,不受台湾地区现行法律的限制,可以代表台湾地区领导人前往大陆,进行“最高层会晤”。这个角色,契合郭台铭平时的抱负,因而可能会获得其欣然接受。因此,马英九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郭台铭“解套”,从而“救赎”郭台铭。
  
  萧旭岑在代表马英九提出国民党应当接受“全民调”的呼吁时,透露马英九会有这个构想,是因近日一位“蓝营大老”来看马英九,提出此建议,获得马英九的支持。而综合台湾政媒两界的消息,这位蓝营重量级大老,是马英九当政时的第一位“阁揆”刘兆玄。而马英九向来十分重视刘兆玄的建议,在其出任国民党主席后面对第一场地方选举,马英九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概提出,如果县市长选举国民党没有过半,就请辞党主席一职。结果促使国民党士气大振,担心国民党未能“达标”而削弱马英九的气势,不利其在两年后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因而全党团结一致,终于拿下了过半县市长席位。这个主意就是由刘兆玄向马英九建议的,如果县市长选举国民党没有过半,马英九就请辞党主席一职。
  
  今次刘兆玄向马英九提出与侯友宜、朱立伦,尤其是自己的亲密战友金溥聪完全相反的呼吁,本来是不想公开喊话,以维护侯友宜、朱立伦和金溥聪的威信,及避免民进党批评“卸任领导人干政”。因而是由萧旭岑向侯办执行长金溥聪知会,但金溥聪却是已读不回。于是,萧旭岑透过侯友宜竞办的副执行长谢政达,转达消息,但随后金溥聪仍未有任何回应。因而萧旭岑只好透过接受广播节目专访的方式,代表马英九公开喊话。
     果然,马英九的建议遭到国民党内“利益相关者”的反弹。侯友宜回应说,已到政党协商,大家意见他都尊重,很明显是并不乐意接受。而处于既要继续抗拒“全民调”主张,又担心“得罪”自己的老上司的金溥聪,则以缺席侯办会议的方式来回避,但却又声称,应当交由朱立伦主席决定。
  
  一味希望能够尽量协商出侯友宜可以接受的方式的朱立伦,却没有开声回应。但国民党政策会副执行长凌涛昨日下午主持记者会时表示,国民党提出的“德国制”,就是“全民调”,而且兼顾个人与团队的合作,是最好的制度,他们也尊重马英九及各界对整体方案的意见。其实是婉言拒绝马英九的提议。
  
  但国民党部分“正蓝”人士,从韩国瑜、罗智强等,到部分国民党“立委”参选人,还有部分县市长,都热烈呼应马英九的建议。孙大千还对国民党提出四点质疑:第一,国民党党内初选,哪一次不是以“全民调”为主?第二,此次决定征召侯友宜,是否也是因为参考了“全民调”?第三,既然许多民调显示,侯友宜已经领先柯文哲,为什么国民党仍然迟迟不敢接受“全民调”?第四,究竟是“中华民国”的生存重要?还是国民党的利益重要?国民党真的不愿意为“中华民国”牺牲吗?
  
  而国民党的部分“立委”参选人则指出,由于民众党只是提名十一席“区域立委”(其中有三席是国民党“礼让”),因而国民党提报“区域立委”参选人,有五十八个选区是民众党没有参选,如果实现“蓝白合”,就可以邀请柯文哲站台,争取民众党支持者的选票。否则,就将会流失中间选票,胜算机率大减。
  
  实际上,如果“蓝白合”破局,非绿选民认为胜选无望,或许失去热情而不愿出门投票,或是因情绪不满而下“报复票”,可能国民党的“立委”席次会大幅萎缩。
  
  而马英九的提议,不但可以避免出现这种负面情况,而且还可“将”柯文哲一“军”,因为“全民调”这个游戏规是由柯文哲提出的,没有理由不接受,而且只有“全民调”才能说服中间选民。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让人质疑,侯友宜“害怕全民调这种民主方式”。
  
  显然,柯文哲受到了触动,他表态指出,只要侯友宜愿以“全民调”方式整合,两党可立即恢复协商。
  
  当然,倘是国民党愿意作出这个重大让步,柯文哲也应该作出适当的让步,在挑选执行民调作业的机构,及固定电话与手机的比例等,不要“挪火为自己煮食”,双方透过协商寻求最大的公约数。   中评社香港11月11日电/澳门新华澳报11日发表富权文章:马英九“开波”球已被抛到侯朱金手中。以为文章内容。

  今日是十一月十一日,距离“中选会”进行受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登记的作业只剩下不到十天,但“蓝白合”却频临破局,而且柯文哲还有与郭台铭合作的倾向,这不但是将会让赖清德“躺着选也可当选”,白白糟蹋极有可能实现“政党轮替”的难得机会,及六成以上民众“下架民进党”的强烈意愿,而且也将会导致侯友宜落选的同时,国民党的“立委小鸡”失去中间选民的支持而致议席流失,无法形成民进党“立委”议席不过半的有利态势。
  
  就在这关键时刻,马英九“应出手时就出手”,不顾“卸任者干政”的非议,但又保留“并非直接干政”的回旋空间,昨日上午由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以接受广播节目专访的方式,代表马英九提出呼吁,用“侯柯配”或“柯侯配”,与民进党的“赖萧配”作对比民调,力挺以“全民调”方式决定“侯柯配”或“柯侯配”搭档组合人选。
  
  马英九这个提议,一方面呼应了柯文哲“全民调”的主张,但另一方面却又不赞同柯文哲的那三份“加权民调”,是分别以柯文哲及侯友宜与赖清德对比的“组合式全民调”方式。实际上,马英九提出的方式,不但是促进“蓝白合”的应有之道,而且也符合台湾地区各政党长期以来的初选民调惯例,更为科学合理。
  
  其实,马英九这个呼吁,还有一层更深而不便宣诸于口的用意,就是阻挡郭台铭独立参选,形成以“蓝白合”VS“赖萧配”的“一对一”势态比拼,提高“政党轮替”的机率。实际上,郭台铭当时是以促成“主流民意大联盟”的籍口,并声称要其冲刺百万份连署书件的压力,整合非绿阵营的,甚至还一度声言,如果非绿阵营能够实现整合,他可以考虑退出。因此,倘若马英九的建议获得蓝白双方的接受,促成“蓝白合”,那就等于是非绿阵营整合成功,郭台铭的所谓“整合非绿阵营”的“使命”,就不再存在了。
  
  当然,蓝白两阵营还是应当欢迎郭台铭加入“蓝白合”阵容,承诺胜选后,由其担任类似张忠谋的角色,代表台湾地区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中华台北”可以参与的国际会议,甚至因为其没有公职,不受台湾地区现行法律的限制,可以代表台湾地区领导人前往大陆,进行“最高层会晤”。这个角色,契合郭台铭平时的抱负,因而可能会获得其欣然接受。因此,马英九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郭台铭“解套”,从而“救赎”郭台铭。
  
  萧旭岑在代表马英九提出国民党应当接受“全民调”的呼吁时,透露马英九会有这个构想,是因近日一位“蓝营大老”来看马英九,提出此建议,获得马英九的支持。而综合台湾政媒两界的消息,这位蓝营重量级大老,是马英九当政时的第一位“阁揆”刘兆玄。而马英九向来十分重视刘兆玄的建议,在其出任国民党主席后面对第一场地方选举,马英九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概提出,如果县市长选举国民党没有过半,就请辞党主席一职。结果促使国民党士气大振,担心国民党未能“达标”而削弱马英九的气势,不利其在两年后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因而全党团结一致,终于拿下了过半县市长席位。这个主意就是由刘兆玄向马英九建议的,如果县市长选举国民党没有过半,马英九就请辞党主席一职。
  
  今次刘兆玄向马英九提出与侯友宜、朱立伦,尤其是自己的亲密战友金溥聪完全相反的呼吁,本来是不想公开喊话,以维护侯友宜、朱立伦和金溥聪的威信,及避免民进党批评“卸任领导人干政”。因而是由萧旭岑向侯办执行长金溥聪知会,但金溥聪却是已读不回。于是,萧旭岑透过侯友宜竞办的副执行长谢政达,转达消息,但随后金溥聪仍未有任何回应。因而萧旭岑只好透过接受广播节目专访的方式,代表马英九公开喊话。
  

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