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澳报:蓝白合或跨越“黄金会谈”才能成功

  中评社香港10月23日电/新华澳报23日发表文章认为,“蓝白合”或跨越“黄金会谈”才能成功,以下为文章内容。

  为推动“蓝白合”而进行的侯柯两阵营高级幕僚“二对二”磋商于本月十四日举行后,虽然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包括以“蓝白合”方式实现政党轮替,如果合作取得执政权后,组成“联合内阁”这个重大主轴。但在“产生在野最强候选人方式”上持不同主张,无法通过而被保留。主要是民众党主张,找五家民调公司、市话手机各半、采对比式民调,以平均数决定结果。国民党则主张采用美国、法国、韩国等民主国家行之有年的开放式“开放式民主初选”,由民众投票,展现直接民意。而且更棘手的是,原本也达成共识的在本月十五日公布第二次“二对二”磋商的日期,却因双方主谈金溥聪与黄珊珊在“产生在野最强候选人方式”上持不同主张,双方事后“透过传播媒介进行谈判”,而柯文哲的“副谈”周瑜修更是口出恶言,连“国民党并非想赢过赖清德,只是想干掉柯文哲而已”这样的话都能说出口,形同破局,因而不但是未能按照原定计划公布“二对二”磋商的日期,而且还一直在“拖”,因而人们将“蓝白合”形容为“蓝白拖”——当然,这个“拖”更是对广义的“蓝白合”而言。再加上宣布征集连署书已经跨过“门槛”,而且其“副手”赖佩霞也办妥了脱离美国国家手续的郭台铭,也再次摆出要与柯文哲合作的架势,因而人们普遍地悲观,“蓝白合”将会破局,非绿阵营将会保送赖清德“躺着选也能当选”,白白地糟蹋这次有六成人渴望“下架民进党”的难得机会。
     而就在这股悲观情绪这在弥漫之际,似乎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侯友宜、柯文哲和朱立伦等人的谈话中,看到了“蓝白合”的曙光。而且还是由柯文哲率先“爆料”,透露他其实早已分别与朱立伦、侯友宜见面,而且还不止一次。柯文哲还首次放软口气说,与国民党合作不是不行,他甚至还声称民众党就是人少,因而首度公开表示民众党不会整碗端走,若跟国民党合作,主力当然还是蓝营。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组阁”的方向也是交给国民党。当有记者问及,目前是否考虑搁置磋商领导人这部分,先以“立委”合作为主?柯文哲表示,这也是一个办法,有困难的先拖住、可以解决的先解决,这也是一种策略。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外传的金溥聪拒接柯办发言人陈智菡电话,而被政媒两界大肆炒作一事,柯文哲却是轻轻地以一句“这小事”化解,并表态“不要为了这种枝节去吵架,这种事都不要放大”。
  
  而朱立伦也在此前“忍辱负重”、“戒急用忍”的基础上,释放更高的善意。他不但告诉记者,早在上月底就跟柯文哲见面了,讨论各区域“立委”怎么协调,且从美国回来又再见面了一次,谈到要跟柯文哲组成“选举联盟”、正副领导人怎么搭配、选后“行政院长”等安排。
  
  国民党果然是将善意化为行动。在“黄金会谈”之前,已经在“立法院”常设委员会总召选举中,礼让一席给民众党党团,及在新北市第二选区蓝白共同支持民众党提名的李有宜的基础上,昨日又达成在台中市第一选区蓝白共同支持民众党提名的蔡壁如的共识,初步兑现“蓝白合从『立委』开始”。因此,虽然“黄金会谈”触礁,但朱立伦和柯文哲在此之后却仍继续会谈,而且还有“蓝白合初级阶段”的动作,因而“蓝白合”并未完全破局。
  
  为何原本“吃定”侯友宜害怕“比民调”及“辩论”,而一直意图“以小博大”,甚至还有“蛇吞象”难看“吃相”的柯文哲,却会放软口气?看来,首先是他的基本主轴,是为了将“立委”议席尽量扩大化,争取在“三党不过半”的态势中成为“关键政党”;至于台湾地区领导人,并非是终极目标,能够当选固然是高兴,落选了也没有“损失”。但是,倘是实行“蓝白合”,却还有胜选的可能,即使是当“副手”,也可挟着“立法院”中“关键少数”的民众党党团,成为“有兵权的副领导人”,牵制“联合政府”以至是国民党的“正”领导人,以及争取到“行政院”副院长的职位。倘“蓝白合”破局,这个难得的机会就将从自己的“手指罅”中流失殆尽。
  
  其次,柯文哲“比民调”的诉求,并非是“犀利武器”。自从韩国瑜不计前嫌出马挺侯友宜之后,侯友宜的民调已经逐步上升,《美丽岛电子报》的最新几波民调,侯友宜已经反超了柯文哲,甚至超过误差范围。在侯友宜参与国民党各地“立委小鸡”的造势活动后,其民调还将会上升,因而柯文哲的民调不见得具有绝对优势。倘若国民党以放弃“开放式民主初选”,来换取民众党“手机民调”的所占比例适当调低,即使是以“全民调”决定“正副”,柯文哲也未必能赢。
     再次,柯文哲可能发觉,美国对侯友宜的态度比较友善,包括侯友宜在访美时,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罗森伯格、处长孙晓雅以及多名参众议院议员都跟他见了面,而自己访美却未能见到比较出名的政治人物,而且他自我贴金的“最能与美中沟通”,被葛来仪“打枪”。这对于自称“亲美”的柯文哲来说,情何以堪。
  
  而且也让柯文哲流失底气的是,他所委任的“二对二”磋商代表,竟然都不是民众党员,其中周瑜修还是民进党员及骨干,这与非绿阵营“下架民进党”的诉求形成了巨大的冲突,并因此而让自己在“蓝白合”中各项议题的正当性的“含金量”大减。
  
  而在国民党这边,金溥聪虽然是国民党员,但却与国民党中央的沟通不良,而且与柯营的黄珊珊一样,都是“主战派”,不利于“蓝白合”的顺利磋商,尤其是他所提出的“开放式民主初选”,不但让民众党产生“以大压小”的感觉,而且也难以实施。反而得到党主席朱立伦信任及授权的黄健庭秘书长,在“二对二”磋商中“没有角色”。
  
  从柯文哲分别与侯友宜、朱立伦会晤后,“蓝白合”反而取得一定进展的情况看,“蓝白合”似乎是应当跳出授权不足或是与本党的中央沟通不良的“二对二”幕僚磋商,直接由两党主席朱立伦、柯文哲,及两位候选人侯友宜、柯文哲对谈,其中前者是“联合政府”的大议题及“立委”选举的合作,后者是领导人选举的技术合作的问题,可能才会顺利进展并获得成功。   中评社香港10月23日电/新华澳报23日发表文章认为,“蓝白合”或跨越“黄金会谈”才能成功,以下为文章内容。

  为推动“蓝白合”而进行的侯柯两阵营高级幕僚“二对二”磋商于本月十四日举行后,虽然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包括以“蓝白合”方式实现政党轮替,如果合作取得执政权后,组成“联合内阁”这个重大主轴。但在“产生在野最强候选人方式”上持不同主张,无法通过而被保留。主要是民众党主张,找五家民调公司、市话手机各半、采对比式民调,以平均数决定结果。国民党则主张采用美国、法国、韩国等民主国家行之有年的开放式“开放式民主初选”,由民众投票,展现直接民意。而且更棘手的是,原本也达成共识的在本月十五日公布第二次“二对二”磋商的日期,却因双方主谈金溥聪与黄珊珊在“产生在野最强候选人方式”上持不同主张,双方事后“透过传播媒介进行谈判”,而柯文哲的“副谈”周瑜修更是口出恶言,连“国民党并非想赢过赖清德,只是想干掉柯文哲而已”这样的话都能说出口,形同破局,因而不但是未能按照原定计划公布“二对二”磋商的日期,而且还一直在“拖”,因而人们将“蓝白合”形容为“蓝白拖”——当然,这个“拖”更是对广义的“蓝白合”而言。再加上宣布征集连署书已经跨过“门槛”,而且其“副手”赖佩霞也办妥了脱离美国国家手续的郭台铭,也再次摆出要与柯文哲合作的架势,因而人们普遍地悲观,“蓝白合”将会破局,非绿阵营将会保送赖清德“躺着选也能当选”,白白地糟蹋这次有六成人渴望“下架民进党”的难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