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评:安倍国葬何以变成政治负资产?

9月27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国葬仪式在东京举行,民众在日本武道馆附近设置的献花点献花。(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9月28日电/据大公报评论,日本政府昨日为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国葬。这是一场迟到且勉强的葬礼—— 一方面,安倍遇刺身亡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早就过了举行葬礼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别有目的;另一方面,安倍家属已经举行过私人葬礼,且不主张国葬。尊重死者家属意见才能让逝者为安,非要给死者国葬以彰显死后“哀荣”,如此“国葬”与其说是荣耀,还不如说是政治负担。

  耗费巨大国民反对声音不绝

  日本民众也对这场迟来的国葬感到不满。据日本媒体报导,超过六成受访日本民众反对这场国葬。原因有三:一是国葬耗费太巨,超过16.5亿日圆(折合约9千万港元),甚至较英女王国葬经费(推算经费为800万英镑,折合约6.7千万港元)还要“天价”。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如此花费公帑不得民心。二是安倍晋三之死充满争议,有些人更由最初对安倍的同情转为对凶徒的同情。毕竟,安倍晋三是日本右翼政客,遭到左翼和保持和平宪法人士的批评。第三,安倍生前的政治丑闻以及安倍家族和自民党与“世界和平统一家庭联合会”(旧称统一教)的暧昧关系,也让日本人觉得安倍晋三配不上如此高规格的国葬。

  这也意味着,给安倍举行国葬,在日本变成了不得民心,安倍政治遗产也变成了政治负资产。

  讽刺的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并非安倍派政治人物,他的新内阁排除了包括安倍胞弟岸信夫在内的安倍派政客。但是,岸田文雄还是坚持给安倍举行国葬,其中的政治动机颇耐人寻味。

  一方面,岸田文雄并非属于安倍派,但是安倍遇刺身亡给自民党赢得大选提供了悲情助力,作为大选的获益者,岸田文雄要通过国葬表达对安倍晋三前首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谢。而且,这也能够团结安倍派政客,以及安倍强大的右翼拥趸。

  所以,这场国葬具有政治招魂的意味,既通过安抚安倍派和日本喧嚣的右翼政客,达到自民党内部权力平衡,以实现本届政府的长治久安。毕竟,日本首相很少像安倍晋三那样“长命”,大多数都是“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

  另一方面,岸田文雄要用安倍晋三的国葬对日本的“朋友圈”进行测试。相比刚刚去世的英女王国葬上的“豪华吊唁团”,安倍晋三的国葬并未迎来足够分量的政治大咖。岸田文雄政府一再强调安倍国葬的“重要意义”,不断向西方国家发出公关信息,但日本最看重的七国集团(G7)的国家首脑一个都没有来。可以说,岸田文雄的“吊唁外交”颜面尽失。首相府相关人士也承认“毫无亮色”。该来的没来,来的未必重要,岸田文雄通过安倍晋三国葬对“朋友圈”的测试,凸显日本在G7这个西方核心圈的地位并非想像的那么重要。作为美国附庸,日本难改政治侏儒的形象。

  内部有争议,外部不捧场,岸田文雄政府精心准备的安倍国葬,不仅未达政治目标,反而成了政治负资产。而且,如此政治负资产还会持续发酵,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安倍遇刺身亡更显日本社会潜藏的矛盾复杂化、表面化。

  安倍晋三的政治生涯固然在战后日本可圈可点,但其本人的政治光谱也充满争议。除了他右翼政治世家的身份以及顽固的右翼思维,他还善于机变──尤其是在中美两强之间不断转换自己的立场,倡导所谓“君子豹变”。但不得不说,善变投机的安倍晋三或是成功的政客,但称不上令人尊重的政治家,从安倍晋三国葬的热闹但没有内涵,也能看出国际社会对安倍本人的观感。

“吊唁外交”机关算尽终搞砸

  因为投机善变,安倍也不乏传出政治丑闻,而且还和统一教脱不了关系。政治右翼、私德有亏的安倍晋三,在日本社会充满争议,除了公愤潜藏私仇也就难以避免。

  他被刺杀的悲剧,正是安倍个性的折射。在讲求派阀政治,游走于派系丛林的安倍晋三,没有成长为大国政治家的环境,只能变成善变投机的政客。特别是,战后日本变成美国附庸,即使成长为 经济大国,也受美国牵制。为了让日本成为所谓正常国家,只能对内搅动右翼思潮,鼓吹修宪,甚至“拜鬼”,对外则捆绑在美国的地缘政治战车上,充当美国马前卒。因此,安倍晋三的生前身后名,正是日本政治现当代史的现实写照。

  岸田文雄时代,国内经济情势更困窘,国外环境更复杂。从中日关系恶化,日俄关系史上最糟到日本对美依附性更强,凸显岸田文雄政府只能沿着安倍晋三时代的老路踯躅前行。然而,岸田文雄精心准备的安倍国葬礼,不仅未达政治目的,反而让安倍难以入土为安。岸田文雄这么做,一场“吊唁外交”算是搞砸了。

  (作者:宇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9月27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国葬仪式在东京举行,民众在日本武道馆附近设置的献花点献花。(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9月28日电/据大公报评论,日本政府昨日为前首相安倍晋三举行国葬。这是一场迟到且勉强的葬礼—— 一方面,安倍遇刺身亡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早就过了举行葬礼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别有目的;另一方面,安倍家属已经举行过私人葬礼,且不主张国葬。尊重死者家属意见才能让逝者为安,非要给死者国葬以彰显死后“哀荣”,如此“国葬”与其说是荣耀,还不如说是政治负担。

  耗费巨大国民反对声音不绝

  日本民众也对这场迟来的国葬感到不满。据日本媒体报导,超过六成受访日本民众反对这场国葬。原因有三:一是国葬耗费太巨,超过16.5亿日圆(折合约9千万港元),甚至较英女王国葬经费(推算经费为800万英镑,折合约6.7千万港元)还要“天价”。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如此花费公帑不得民心。二是安倍晋三之死充满争议,有些人更由最初对安倍的同情转为对凶徒的同情。毕竟,安倍晋三是日本右翼政客,遭到左翼和保持和平宪法人士的批评。第三,安倍生前的政治丑闻以及安倍家族和自民党与“世界和平统一家庭联合会”(旧称统一教)的暧昧关系,也让日本人觉得安倍晋三配不上如此高规格的国葬。

  这也意味着,给安倍举行国葬,在日本变成了不得民心,安倍政治遗产也变成了政治负资产。

  讽刺的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并非安倍派政治人物,他的新内阁排除了包括安倍胞弟岸信夫在内的安倍派政客。但是,岸田文雄还是坚持给安倍举行国葬,其中的政治动机颇耐人寻味。

  一方面,岸田文雄并非属于安倍派,但是安倍遇刺身亡给自民党赢得大选提供了悲情助力,作为大选的获益者,岸田文雄要通过国葬表达对安倍晋三前首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谢。而且,这也能够团结安倍派政客,以及安倍强大的右翼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