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乌克兰“颜色蝴蝶”又飞到香港
中评社北京4月5日电/据大公报评论,1991年乌克兰立国,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采取美国专家引入的“休克疗法”,对经济进行改革,寡头得到腐败政府的配合,淘空国有资源产业,化为私人财富,继而从经济角色转向政治角色。
寡头之一是在乌克兰土生土长的会计经济师尤先科,1993年,尤先科作为金融专家,到美国访问,认识了一个32岁乌克兰裔叫丘马琴科的美国女人,她是“美国─乌克兰基金会”首席代表。1995年,尤先科离婚与丘马琴科结婚,成为亲西方意识很强烈的“美国女婿”。
作为美国公民的丘马琴科,早在15岁时就已经加入由前乌克兰纳粹头子斯捷潘.班德拉的支持者建立的海外乌克兰极右翼纳粹民族主义青年组织──乌克兰青年联盟。1982年她从乔治城大学毕业之前就已经被美国中情局招募。23岁毕业后,便在白宫的“社会联络处”工作,专门处理美国与东欧族裔的关系,及担任美国国会乌克兰委员会代表。1985年至1991年,她在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分析师。
1998年,两个人结婚后,尤先科在妻子的引荐下,成为以索罗斯为金主的“乌克兰开放社会研究所”的董事会成员。
“橙色革命”由美国一手操控
乌克兰刚独立后,经济很糟糕,不得不向外借款,尤先科参与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借钱的工作。凭着有“美国特务”之称的妻子关系,尤先科成功的为乌克兰借了大量的外债,让乌克兰在金融危机中安稳度过,并得到了时任总统库奇马的赏识。1999年,尤先科被提名为总理,后来因为理念不合,2001年他辞职并和丘马琴科夫妻俩创建反对派政党“我们的乌克兰”,丘马琴科从“乌克兰─美国基金会”中拨款6500万美元支持这个党派。短短1年时间里,这个党派便成为乌克兰议会第一大党,坐拥议席中112个席位。
2004年,乌克兰总统选举,亲美的尤先科决定参选,总统库奇马培养的亲俄的接班人亚努科维奇也参选。亚努科维奇领先尤先科4%的选票,赢得了大选。
美国当然不满意。于是美国中情局出手了,利用几个寡头资本家控制的媒体,操纵民意,发动了全面的舆论攻势,利用网络对亚努科维奇抹黑造谣,说亚努科维奇在大选中舞弊。
尤先科发动了一场“橙色革命”。数万青年人将橙色的丝带绑在头上,纷纷来到基辅独立广场聚集示威游行,与警察发生冲突,并包围了总统府,美国控制的媒体则称,乌克兰的街头运动是民主运动,不断告诉百姓,乌克兰唯一的问题就是不民主,只要有了民主,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中情局旗下的民主基金会等100多个“公益组织”,在乌克兰不惜血本砸钱鼓励老百姓上街。索罗斯也捐了8200万美元。
有报道指,为了扩大游行的声势,反对派明码标价雇人,扮演普通和平抗议者的,30美元一天;作为人体盾牌冲击警察的,50美元一天;下黑手制造暴力冲突的,100美元一天。在抗议活动的压力下,乌克兰最高法院只得宣布大选无效,并重新选举。
经过重新选举,尤先科以52%的得票率当选。2005年1月23日,尤先科成为新一届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上台,立即倒向西方,宣布要加入欧盟,还要加入北约。
他把乌克兰英雄奖章颁给二战时期跟德国纳粹合作的反苏人士、被认为是法西斯纳粹匪徒的班德拉,奉他为国家英雄。
尤先科当总统的几年,是乌克兰最乱的几年,也是乌克兰最分裂的几年;人民生活越来越糟,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失望至极的乌克兰人在2010年终于把他选下去了,而乌克兰也面目全非。
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成功的培植了亲美政府代理人,而成为最早期美国推行“颜色革命”的“成功典范”。在地球另一面的香港,外国势力也正编织着另一张“颜色革命”代理人网络,引发连串动荡。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一切顺利过渡。但1998年6月,亚洲金融危机来袭,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在国家的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向市场投入庞大资金托市,成功把国际炒家击退。
1999年,港英培植的代理人黎智英,借壳上市集资后,成立壹传媒,以歪曲手法宣扬仇恨祖国的意识。还有一些电台政治评论烽烟节目的名嘴,全方位全时段的批评丑化特区政府及官员。众多传播媒体每天引导群众的意向和社会议程的方向,不断的打击政府管治的权威,而特区政府的社会舆论阵地亦从此失守。
2002年11月,本港输入首宗“沙士”(SARS)个案,不料翌年疫情进一步肆虐,2003年3月中成为疫埠。3月下旬,疫情在九龙牛头角淘大花园大爆发,数周内便有百多人被感染。特区政府一些人以“人权”及“恐成国际笑柄”为由,拒绝对淘大花园E座执行隔离令,最终由特首召开紧急会议,直接指令有关部门执行隔离令。4月初的一个早上,民政署、民安服务队、卫生署合力把淘大花园E座居民迁到康文署辖下在西贡的度假营地作隔离。其后疫情平息了下来。特首在5月28日公布成立相关委员会,就处理及控制SARS疫情的工作进行检讨。
2003年10月,政府专家委员会发表的报告认为香港的医疗体制存在很多漏洞,但是报告认为没有官员疏忽或失职。立法会内务委员会随即于10月11日通过另外成立立法会专责委员会,公开地调查“沙士”(SARS)事件期间政府及医院管理局的处理手法,追究责任,是否有官员失职。经过大半年的扰攘,委员会在2004年7月5日公布的调查报告中,点名批评时任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和医院管理局主席在内的多名行政人员。两日后局长和医管局主席辞职。
同时,疫情导致百业萧条,触发本地楼价大跌,不少业主沦为负资产,破产失业者众,一些人将问题归咎于政府。另一方面,在2002年9月24日,特区政府发表了“实施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咨询文件”。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订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23条击中欧美政治企图死穴
香港一些团体对咨询文件反应激烈。其实这些人最担心的,是有关政治组织在港活动和对外联系的条款,因为这正是打中了欧美在香港政治企图的死穴。2002年12月,乱港势力组织了反立法游行,由大律师组成的“23条关注组”亦由此出现,为反对和推翻23条立法提供所谓的“专业”声音,并统筹反立法行动。2003年7月1日,香港回归6周年,SARS疫情刚结束,憋了多月的民情怨气,加上经济低迷房价下跌,乱港媒体对政府抹黑,导致出现大批市民当天下午在闹市游行。
7月9日23条立法草案于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前夕,一名行政会议成员突然辞职,其所属政党的立法会议员亦称不会支持这法案,令法案将无法通过。翌日政府宣布撤回法案,立法无限期搁置,负责的保安局局长继而辞职,政府管治大受打击。
11月底,香港18个区议会的400个议席进行选举。区议会是政党与社会市民接触的第一线,成为众多政治人物,尤其是初涉政坛青年梯队争夺的表演场地。支持政府的政党,因为在23条立法的过程中为政府护航,承受了不少政治风险和压力,结果在选举中遭遇失败,区议会继而被乱港势力牵引着,令政府的地区施政举步维艰。
继2003年的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事件后,香港在2004年再次经历又一重大政治争拗,这次是针对基本法四十五条:“行政长官……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第六十八条:“立法会……最终达至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目标”内容,即“双普选”议题。
从2003年底,由一些法律界人士组成的“23条关注组”改变为“45条关注组”,以探讨如何落实“双普选”为名,配合煽动市民多次上街的游行,试图迫使政府提交普选时间表和路线图。2004年从一月开始,香港选举政制改革这话题便被政党媒体炒得热烘烘的。
新华社随之于2月10日发稿指出,“‘一国’是‘两制’的前提,‘港人治港’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并明确表示“研究政制发展时必须听取中央的意见”,社会随后掀起一场“爱国者”大讨论。
法律专家教授们,并同特区政府不断地在众多场合向香港市民详细解释其中关键细节,乱港势力则仍继续怂慂部分市民,谓香港政治问题就是“不民主”,只要有了“民主”,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时任立法会议员李柱铭、涂谨申及李卓人更于三月赴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出席所谓的“听证会”并发言作证,被市民批评为“汉奸加卖国”。
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政制发展作出决定,决定2007年行政长官及2008年立法会不实行普选,2008年立法会的地区直选与功能组别议席要各占一半,并维持立法会分组点票制度。乱港势力又在7月1日发起了游行。9月12日:特区举行了第三届香港立法会选举,爱国爱港力量险胜,拿下全部60议席的35席,守住了过半数议席的控制权。“45条关注组”的四名参选大律师全都当选,之后便成为了公民党。
破坏香港的手段何其相似
民政事务局的公民教育委员会,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在2004年10月1日国庆日,让政府规定无线、亚视及有线三个中文电视台,每晚在播出主要新闻前,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配以《心系家国》短片,香港的爱国教育迈出一步。这立刻惹来一些人的批评和打击,说政府利用公共媒体平台作政治宣传,为市民洗脑云云。
历史事件不会一成不变的重复着,但结果总是何其相似!
(作者:何志平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
中评社北京4月5日电/据大公报评论,1991年乌克兰立国,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采取美国专家引入的“休克疗法”,对经济进行改革,寡头得到腐败政府的配合,淘空国有资源产业,化为私人财富,继而从经济角色转向政治角色。
寡头之一是在乌克兰土生土长的会计经济师尤先科,1993年,尤先科作为金融专家,到美国访问,认识了一个32岁乌克兰裔叫丘马琴科的美国女人,她是“美国─乌克兰基金会”首席代表。1995年,尤先科离婚与丘马琴科结婚,成为亲西方意识很强烈的“美国女婿”。
作为美国公民的丘马琴科,早在15岁时就已经加入由前乌克兰纳粹头子斯捷潘.班德拉的支持者建立的海外乌克兰极右翼纳粹民族主义青年组织──乌克兰青年联盟。1982年她从乔治城大学毕业之前就已经被美国中情局招募。23岁毕业后,便在白宫的“社会联络处”工作,专门处理美国与东欧族裔的关系,及担任美国国会乌克兰委员会代表。1985年至1991年,她在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分析师。
1998年,两个人结婚后,尤先科在妻子的引荐下,成为以索罗斯为金主的“乌克兰开放社会研究所”的董事会成员。
“橙色革命”由美国一手操控
乌克兰刚独立后,经济很糟糕,不得不向外借款,尤先科参与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借钱的工作。凭着有“美国特务”之称的妻子关系,尤先科成功的为乌克兰借了大量的外债,让乌克兰在金融危机中安稳度过,并得到了时任总统库奇马的赏识。1999年,尤先科被提名为总理,后来因为理念不合,2001年他辞职并和丘马琴科夫妻俩创建反对派政党“我们的乌克兰”,丘马琴科从“乌克兰─美国基金会”中拨款6500万美元支持这个党派。短短1年时间里,这个党派便成为乌克兰议会第一大党,坐拥议席中112个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