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札记:羽生结弦的花滑中传达什么?
首先,我看到了羽生结弦选手对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倾注的全身心的爱。
实际上,羽生选手出现在国际赛场上后战绩辉煌,成名很早。他拥有两届冬季奥运会金牌、两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金牌、四届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金牌和一届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金牌,是花滑史上首位男子单人滑青年组(JWC、JGPF)和成年组主要赛事全满贯(SUPER SLAM)得主,但他并未选择在“功成名就”后隐退,而是不停歇地去挑战花样滑冰的新目标。翻看他的采访,发现他在赛后说的很多的一个词就是“悔しい”(遗憾、不甘)。他会第一时间反思自己的表现,甚至在拿了奥运金牌后与教练、家人讨论的仍是节目动作有什么失误;他会在上冰前轻抚冰面并说一句“请多指教”;他会在赛前用触觉和味觉来感受冰的质量,调整自己的动作部署;他会自己一个人在凌晨的冰场上不断进行跳跃训练;也会帮助志愿者们在非比赛期间修补冰面……他把每一块划过的冰面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把自己会的每一种高难度跳跃当成自己的朋友,这种种表现,令人感受到的是他发自内心对冰场、对花样滑冰这项运动赤诚的爱。
从19岁拿到索契冬奥会金牌开始,羽生结弦选手的商业价值就不断冲高,但是他没有公开的社交平台帐号,几乎不参加综艺录制,未曾利用滑冰之外的任何事件来维持人气,却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们被他专注冰场的稳定性吸引、感动。羽生选手在冰面流畅的滑行和肆意的笑容似乎在不断告诉每一个人,对一项事业极致的喜爱和无上的追求是幸福的,去坚持、去努力、去热爱,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工作的领域成为那颗闪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