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成功连任的关键原因
然而,如果分析一下马克龙胜选的原因,就会发现背后这场胜选,恰恰凸显了法国乃至西方的文明危机。
选民惧怕极右势力上台
众所周知,此次大选马克龙的表现远逊于五年前,竞选时犯了不少错误。比如参选太晚,仅举行过一场造势活动。而且选前主要把精力放到国际事务上。但任何选举都是内政问题,内政问题都是经济问题。选前物价飞涨、连一些生活用品如食用油、面粉等都无法保障,要想赢得选举确实很难。不仅如此,他还非常不按策略甚至过于“诚实”地在选前宣布65岁退休改革政策。根据民调,仅有9%的选民支持。这些失误往往又被选民认为他非常傲慢,自以为已经稳操胜券。
但他之所以能够笑到最后,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法国社会还没有做好接受一名女性当总统的心理准备。法国悠久的女士优先传统背后其实还是视女性为弱者。根据调查,法国政界男性比例长期占比高达80%。只是到了马克龙时代,国会中女性议员的比例才明显提升。前总统希拉克一直认为,在政界只有两种女人:“花瓶”和“讨厌鬼”。2014年佩尔兰女士被奥朗德政府任命为文化部长之后,一位男性记者问她得到这个职务是不是“因为你是一位漂亮的女性”。到目前为止,法国和美国是唯二没有产生过女性领导人的西方大国。
第三,“黄背心”和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已是两年或者四年前的事,选民多有健忘症,一般只记得半年或最近一年的事情。假如是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投票,马克龙肯定会步特朗普的后尘。相反马克龙以应对疫情名义,大量举债发红包,国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第一次超过100%进而达到116%,但选前失业率却下降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没有明显变差。
以上原因虽然都重要,但根本决定胜负的还是极左政党的选票。此次大选形成右翼、极右翼、极左翼三大政治力量。谁能争取到极左翼的支持,谁就能胜选。然而极左翼政党的支持者有一个特殊群体:即占总人口超过十分之一的穆斯林,这主要是因为极左翼主张多元文化,欢迎移民,极左翼候选人梅朗雄曾积极参与伊斯兰组织发起的“反恐惧伊斯兰运动”。虽然梅朗雄并没有号召他的支持者投马克龙,但排外的极右政党使得穆斯林选民会转向马克龙。这和普通极左翼选民出于经济原因反对马克龙不同。当然就算勒庞不是极右政治人物,仅女性身份,穆斯林选民也未必会接受。
虽然整体上讲,目前法国穆斯林选民仍然是相对少数,但在选情极为接近的情况下,它们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一票。事实上今天的法国,穆斯林选民已经某种程度上具备决定选举结果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另一位极右候选人泽穆尔竞选时声称这是唯一一次“拯救法国的机会”。在他看来再过五年,就要选出穆斯林总统了。第二轮选举前,法国社会一致认为极左选民将决定选举结果,但都不敢指出是穆斯林选民决定选举结果。因为民众一旦醒悟,就会把票转向勒庞。
所以马克龙能够胜选是因为穆斯林选民支持了他。而一点正是极右在西方崛起的主要原因。也是西方文明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战后,西方经济起飞出现了严重劳动力短缺,于是大量引进前殖民地劳工,其中多数是穆斯林。一开始确实是双赢,但后来伴随着西方的现代化出现了家庭解体(高离婚率、低结婚率)、少子化现象。像法国连续三任总统,萨科齐任内离婚再婚、奥朗德总统单身、马克龙则无子嗣。总统尚且如此,可想整个社会。但与此同时在西方境内生活的少数族裔却依然保持着高生育率。
人类有不同的文明,文明也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具体对每一个文明来说,其维系和传承的前提得是有一定规模的族群。假如这个族群的构成发生质的变化,这个文明就会消亡。
大选结果加剧西方文明危机
这次大选马克龙胜选的原因就折射出这个严峻的问题。当然任何文明、任何制度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只要有解决之道就不足为患。但目前的西方却束手无策,甚至它的价值观和制度都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所以马克龙胜选了,西方的危机却更加严重,而且这一次更被一些极右派视作是“攸关文明的生死存废”选举。
对于今天西方的境况,正如在美国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许倬云先生发出的感叹:“六十年前,我满怀兴奋进入新大陆,盼望理解这个人类第一次以崇高理想作为立国原则的新国家,究竟是否能够落实人类的梦想。六十年后,却目击史学家、社会学家正在宣告这个新的政体病入膏肓。”
(作者:宋鲁郑 旅法政治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然而,如果分析一下马克龙胜选的原因,就会发现背后这场胜选,恰恰凸显了法国乃至西方的文明危机。
选民惧怕极右势力上台
众所周知,此次大选马克龙的表现远逊于五年前,竞选时犯了不少错误。比如参选太晚,仅举行过一场造势活动。而且选前主要把精力放到国际事务上。但任何选举都是内政问题,内政问题都是经济问题。选前物价飞涨、连一些生活用品如食用油、面粉等都无法保障,要想赢得选举确实很难。不仅如此,他还非常不按策略甚至过于“诚实”地在选前宣布65岁退休改革政策。根据民调,仅有9%的选民支持。这些失误往往又被选民认为他非常傲慢,自以为已经稳操胜券。
但他之所以能够笑到最后,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法国社会还没有做好接受一名女性当总统的心理准备。法国悠久的女士优先传统背后其实还是视女性为弱者。根据调查,法国政界男性比例长期占比高达80%。只是到了马克龙时代,国会中女性议员的比例才明显提升。前总统希拉克一直认为,在政界只有两种女人:“花瓶”和“讨厌鬼”。2014年佩尔兰女士被奥朗德政府任命为文化部长之后,一位男性记者问她得到这个职务是不是“因为你是一位漂亮的女性”。到目前为止,法国和美国是唯二没有产生过女性领导人的西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