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防疫纾困及振兴经济方案形同牛步
或许防疫单位对于运气不错的说法,会认为这是在抹煞他们防疫的努力。不过,磐石舰官生在执行任务期间,曾向舰上医官求诊人数多达148人、226人次,其中包括5人发烧、10人有上呼吸道症候等类似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状,在疫情随时可能蔓延期间,难道不该严阵以待吗?返台后未隔离14天即放假,造成防疫可能出现重大破口的疑虑,若非运气不错未使疫情失控,有什么更好的解释?
当新冠肺炎在台湾及全球各地开始蔓延时,台湾医疗、公卫专家与“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就始终存在普筛或有疑似感染症状再筛检的争辩。“中央疫情指挥中心”不主张普筛的理由,是避免让伪阴性人员趴趴走,以免增加防疫的风险。“中央疫情指挥中心”的此种防疫措施,甚至引发其与高雄市政府间的防疫冲突,因高市府打算让四万余名医护人员普筛,以降低防疫第一线人员的染疫风险。
令人不解的是,明明国际防疫优等生的德国及韩国,都是采取普筛且成功控制疫情蔓延的案例,为何“中央疫情指挥中心”不比照办理?实际的状况却是台湾的筛检能量不足,难以针对有感染风险的社区进行普筛,也不能针对所有入境人士进行普筛,而应不是伪阴性的问题。同样令人困惑的是,台湾许多研究单位不是已研究出快筛试剂,为何不能派上用场?
根本原因是“卫福部”食药署未能依《药事法》动用紧急授权法规,让快筛试剂从申请到上市本要220天的流程,能缩短在一个月内完成,以致未能有效授权合格厂商制造足够的普筛试剂。反观韩国在第一时间采快速审批,一个月内批准4种筛检试剂上市,每天即可生产10万个筛检试剂,甚至出口至有需要国家供其作防疫之用。台湾每天最大的筛检量却只有8千,应非生技水准不如人?
这个政府在协助民众度过经济难关方面,犹如防贼一样。若大家不健忘,应记得在“总统”大选期间,在野党候选人提出学贷利息全由政府负担,以协助经济弱势的青年学子的政策。不料“财政部”对此却表示,担心有人会藉此套利。学贷核准后是直接拨到就读学校帐户而非个人帐户,试问要如何套利?如今用绑行动支付等复杂方式来振兴经济,如果不是想要靠运气,何以致此?
口罩外交的实施亦复如此,捐口罩给新加坡,不仅扯出新加坡在台湾口罩禁止出口政策下,必须将所投资之口罩生产线搬回新加坡生产的旧怨,也产生新加坡总理夫人一句“Errr”的新伤。同样是捐给越南的30万片口罩,却爆出被越南转捐给其他国家。偏偏是在台湾民众还需要排队买口罩的情况下,政府将口罩捐给无迫切需要国家,如果这不是只靠运气在办外交,怎会如此?
由此可知,民进党政府不论在防疫、振兴经济及口罩外交等施政方面,都存着靠运气的成分。一旦运气不佳,施政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换言之,若非防疫的运气不错,以磐石舰此种未隔离足够天数即放假的防疫表现,岂会不造成大规模的社区感染?然而靠运气总有靠不住的时候,施政还是需要执政能力,是到了政府展现实力的时候了,毕竟运气有用尽的一天!
或许防疫单位对于运气不错的说法,会认为这是在抹煞他们防疫的努力。不过,磐石舰官生在执行任务期间,曾向舰上医官求诊人数多达148人、226人次,其中包括5人发烧、10人有上呼吸道症候等类似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状,在疫情随时可能蔓延期间,难道不该严阵以待吗?返台后未隔离14天即放假,造成防疫可能出现重大破口的疑虑,若非运气不错未使疫情失控,有什么更好的解释?
当新冠肺炎在台湾及全球各地开始蔓延时,台湾医疗、公卫专家与“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就始终存在普筛或有疑似感染症状再筛检的争辩。“中央疫情指挥中心”不主张普筛的理由,是避免让伪阴性人员趴趴走,以免增加防疫的风险。“中央疫情指挥中心”的此种防疫措施,甚至引发其与高雄市政府间的防疫冲突,因高市府打算让四万余名医护人员普筛,以降低防疫第一线人员的染疫风险。
令人不解的是,明明国际防疫优等生的德国及韩国,都是采取普筛且成功控制疫情蔓延的案例,为何“中央疫情指挥中心”不比照办理?实际的状况却是台湾的筛检能量不足,难以针对有感染风险的社区进行普筛,也不能针对所有入境人士进行普筛,而应不是伪阴性的问题。同样令人困惑的是,台湾许多研究单位不是已研究出快筛试剂,为何不能派上用场?
根本原因是“卫福部”食药署未能依《药事法》动用紧急授权法规,让快筛试剂从申请到上市本要220天的流程,能缩短在一个月内完成,以致未能有效授权合格厂商制造足够的普筛试剂。反观韩国在第一时间采快速审批,一个月内批准4种筛检试剂上市,每天即可生产10万个筛检试剂,甚至出口至有需要国家供其作防疫之用。台湾每天最大的筛检量却只有8千,应非生技水准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