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制胜在人不在器
文章说,美台军购向来是政治考量,泰半是中美台三边角力下的产品。我们需要的,人家不见得肯卖;人家肯卖的,我们不见得需要。有时我们觉得急需,对方可能拖个十几二十年,考虑中美关系、考虑台湾听不听话,甚至考虑他们生产线就业需要,到时再卖过时的型号,或者把我们不需要的塞给我们。有了幻象机,才卖F-16;有了拉法叶舰,才卖纪德舰,出发点当然都不是为着台湾安全。这回把庞然大物的重战车赏给“国军”,真的有比前几回合理、合算吗?
随便举例,M1A2战车号称在2000公尺外,仍然具有击穿80公分装甲的实力。但问题是台湾的环境,要找个2000公尺没有任何障碍物,让战车能够为所欲为,发挥火力的场域,答案是没有!现在军方的说法,是希望重战车在“滩岸决胜”时,能够部署北部,作为海岸、要塞防卫,也就是一字排开,对着海面射击。那多买一些便宜的替代品,不是更好,何必暴殄天物呢?更何况新战车超宽、超高及超重等麻烦,都不禁让人想起上个世纪国共内战,美式装备遗弃一地的惨状。
清朝末年,曾国藩说过“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台湾有了新战车,诚如军方解释,主要是士气考量。但是士气能不能振作,终究还是人的问题。当三军统帅直言不讳,说“国军”和她的党“不亲”;当走在乡间,到处都是弃置无人的军营,则新战车进口,除了刺激中共,还有让当权者骄其妻妾,告诉大家,她跟美国有多好,美国有多挺她之外,我们要问:“国军”真的受用吗?大家真的有更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