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管中闵的六月雪 暗淡的台湾民主
窦娥冤是官僚杀人,管中闵冤却是“国家机器”杀人。民进党政府拔管的事,相信大家都记忆犹新,行政机关相互配合,找尽各种理由,包括赴陆讲学、担任独立董事等等,都被用显微镜来检视,并且牺牲了三位“教育部长”,结果却是鸡蛋里挑不出骨头,最后才让管中闵就任。老实说,这件事如果到此为止,民进党政府虽然损失惨重,折损三个部长再加上九合一大败,但至少已经止血了。以民众善忘的特性来看,也不致于会影响到未来的“总统”大选。令人意外的是,蔡英文提名的“监察委员”仍不放手,以莫须有的罪名来弹劾管中闵。
这些“监察委员”弹劾所依据的事实以及理由,只要稍微懂事者皆知其为罗织,因为为杂志写稿,不论稿酬多少,不论是否定期,皆不是兼职。即使从铨叙部以及大法官的解释来看,也不是兼职。然而提案“监委”就像不闻的聋子、不视的瞎子,硬是通过弹劾案,将管中闵送上了公惩会。民进党政府内部对于管中闵一人一事的执着,已超乎一般常轨,这种超乎常轨的执着,背后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管中闵冤比窦娥冤更有意义,因为台湾民主的前途就系于此案。后冷战时代,杀死民主的凶手不会是军人,而是民选的领袖,他们穿着合法的外衣,用各种的藉口来整肃异己,来扩张权力。老实说,一般人民很容易受到这些民选领袖的欺骗,要防止民选领袖来慢性谋杀民主,还是要靠政治菁英。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时,声望极高,他为了推动新政,提案要扩大大法官的规模,好安插自己瞩意的人马。然而,罗斯福的提案无异要把大法官政治化,因此引来两党议员及法界的强烈反对。这些政治菁英无惧于罗斯福的声望,挽救了美国的民主。管中闵日昨的声明引用了金恩博士的一句话,“最终极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压迫与残酷,而是好人对此的沈默。”不要说好人了,政治菁英的沈默就已暗示台湾民主暗淡的未来。
管中闵兼职案尚待公惩会审理,但今年六月是否会飞雪呢?大家都在看。
窦娥冤是官僚杀人,管中闵冤却是“国家机器”杀人。民进党政府拔管的事,相信大家都记忆犹新,行政机关相互配合,找尽各种理由,包括赴陆讲学、担任独立董事等等,都被用显微镜来检视,并且牺牲了三位“教育部长”,结果却是鸡蛋里挑不出骨头,最后才让管中闵就任。老实说,这件事如果到此为止,民进党政府虽然损失惨重,折损三个部长再加上九合一大败,但至少已经止血了。以民众善忘的特性来看,也不致于会影响到未来的“总统”大选。令人意外的是,蔡英文提名的“监察委员”仍不放手,以莫须有的罪名来弹劾管中闵。
这些“监察委员”弹劾所依据的事实以及理由,只要稍微懂事者皆知其为罗织,因为为杂志写稿,不论稿酬多少,不论是否定期,皆不是兼职。即使从铨叙部以及大法官的解释来看,也不是兼职。然而提案“监委”就像不闻的聋子、不视的瞎子,硬是通过弹劾案,将管中闵送上了公惩会。民进党政府内部对于管中闵一人一事的执着,已超乎一般常轨,这种超乎常轨的执着,背后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