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政治语言唯真不破 韩国瑜如是说

韩国瑜

  中评社香港1月29日电/去年九合一选举胜选的新任县市首长就职己满月了,原本外界以为高雄市长韩国瑜的网路声量,会随着就职后面临实际的施政检验而失去原有的热度,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热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是持续维持高档的状况。媒体记者特别询问韩国瑜原因为何?韩国瑜对此表示:“政治语言,唯真不破”。这样的说法,似乎与过去流行之“政治是高明的骗术”的论述有所出入,值得深究。

  大华网路报今天专栏文章说,其实台北市长柯文哲在2014年得以无党籍身分崛起当选市长,姑且不论2018年投票秩序因公投造成混乱致可能影响选举结果的变数,他能在蓝绿白“三脚督”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突围而惊险连任,所凭藉的就是直白率真的发言。这让市民有一新耳目的感觉,尤其是此等发言深受年轻选民的喜爱,因而能够使其维持应有的声望。只是原本率真的发言,因过多的立场反覆致声望受到影响。

  最显着的例子,莫过于柯文哲关于“两岸一家亲”的发言。为了顺利推动台北与上海的双城论坛,柯文哲表达了“两岸一家亲”的说法。然而这样的说法引发不少绿营人士的负评,柯文哲为不使绿色选票大量流失,故在接受立场倾绿的电台专访时指出:“在双城论坛所说的‘两岸一家亲’是讲太快,当时是希望‘可以过关’就好,若让大家听了不悦,对此道歉。”

  尽管柯文哲事后对此解释立场没有改变,并且声称道歉的说法,纯粹是对于某些人士的不高兴说句闵南语的“歹势”,是很正常的话,也是一种情绪的抚慰,怎么想都觉得这“很自然”。只是柯文哲口中的“自然”,听在中间选民耳中已失去白色价值,更被外界视为系因受到台北市长选举“三角督”选情不甚稳定的影响,必须以此方式来拉拢亲绿人士的权谋。市长选举最终只是惨胜,应不意外。

  相对于柯文哲前后立场出现不一致现象,民进党的政治人物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去年新北市长选举大输近30万票的“行政院长”苏贞昌,曾在台北市保安宫宣誓不会在同一个地方选第三次。然而出马竞选台北县改制的新北市长,等同违背当初的承诺,即使再会打选战,也无法避免大输的结局。偏偏曾经承诺落选也不会入阁,选后却接任“阁揆”,试问民众对其施政的承诺还有信赖度吗?   专栏文章说,当然最经典的例子就属现任驻日代表谢长廷了,他曾经为了在2008年“总统”选举中展现破釜沈舟的决心,对外宣称选输就从此退出政坛。谢长廷落选后也的确在政坛上沉寂一段时间,不过终究敌不过政治活动的魔力,选择违背承诺重出江湖。2016年民进党胜选后,谢长廷出任驻日代表,由于经常在社群媒体上评论国内政治,引发的负评声量甚高,这恐怕亦与其说话不算话有关。

  至于蔡英文在政治语言不真上亦不遑多让,在就职演说中表明要以“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事务,也就是要维持现状。然而却在就职后不接受以“中华民国宪法”为基础的“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关系发展陷入僵持状态,致现状不保。在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习五点”后,蔡英文更藉口不接受“九二共识”,系因大陆将“九二共识”等同“一国两制”的缘故。

  只要对两岸关系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一国两制”说法是大陆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在1981年针对台湾的未来提出的终局安排,而“九二共识”系前陆委会主委苏起为避免两岸关系因2000年政党轮替变调而提出,不同年代的说法岂能等同。曾经担任过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又岂会不知两者的差异,但是为挽救低到不行的声望,只得使出鱼目混珠的诈术。

  西谚有云:你可以短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你也可以长时间欺骗少数人,但是你无法在长时间欺骗所有的人。政治人物发表不真的言论,也许一时之间可以达到愚弄选民的效果,但是时间一久终究会纸包不火而受到选民唾弃,尤其是在网路无远弗届的时代,政治人物的任何言论都会被保留下来,不真岂能经得起检验。由此可知,“政治语言唯真不破”恐怕是现在及未来从政人士必须遵循的准则。

韩国瑜

  中评社香港1月29日电/去年九合一选举胜选的新任县市首长就职己满月了,原本外界以为高雄市长韩国瑜的网路声量,会随着就职后面临实际的施政检验而失去原有的热度,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热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是持续维持高档的状况。媒体记者特别询问韩国瑜原因为何?韩国瑜对此表示:“政治语言,唯真不破”。这样的说法,似乎与过去流行之“政治是高明的骗术”的论述有所出入,值得深究。

  大华网路报今天专栏文章说,其实台北市长柯文哲在2014年得以无党籍身分崛起当选市长,姑且不论2018年投票秩序因公投造成混乱致可能影响选举结果的变数,他能在蓝绿白“三脚督”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突围而惊险连任,所凭藉的就是直白率真的发言。这让市民有一新耳目的感觉,尤其是此等发言深受年轻选民的喜爱,因而能够使其维持应有的声望。只是原本率真的发言,因过多的立场反覆致声望受到影响。

  最显着的例子,莫过于柯文哲关于“两岸一家亲”的发言。为了顺利推动台北与上海的双城论坛,柯文哲表达了“两岸一家亲”的说法。然而这样的说法引发不少绿营人士的负评,柯文哲为不使绿色选票大量流失,故在接受立场倾绿的电台专访时指出:“在双城论坛所说的‘两岸一家亲’是讲太快,当时是希望‘可以过关’就好,若让大家听了不悦,对此道歉。”

  尽管柯文哲事后对此解释立场没有改变,并且声称道歉的说法,纯粹是对于某些人士的不高兴说句闵南语的“歹势”,是很正常的话,也是一种情绪的抚慰,怎么想都觉得这“很自然”。只是柯文哲口中的“自然”,听在中间选民耳中已失去白色价值,更被外界视为系因受到台北市长选举“三角督”选情不甚稳定的影响,必须以此方式来拉拢亲绿人士的权谋。市长选举最终只是惨胜,应不意外。

  相对于柯文哲前后立场出现不一致现象,民进党的政治人物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去年新北市长选举大输近30万票的“行政院长”苏贞昌,曾在台北市保安宫宣誓不会在同一个地方选第三次。然而出马竞选台北县改制的新北市长,等同违背当初的承诺,即使再会打选战,也无法避免大输的结局。偏偏曾经承诺落选也不会入阁,选后却接任“阁揆”,试问民众对其施政的承诺还有信赖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