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稳定器”
中评社北京7月2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创造有利条件,为稳定经济发展预期、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来,为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中国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正如美国《世界谷物》杂志所言,所有国家都誓言要把确保国内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但近年来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加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约占全球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外媒还关注到,在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严重冲击全球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中国始终是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韩国《亚细亚经济》报导称,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稳定器。
稳固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5月,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信息称,目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说:“中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4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显示,未来10年,中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将提高到88%左右。
今年4月,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12760.1万公顷),较2021年底净增加约130万亩。
据英国路透社报导,随着粮食安全的根基不断稳固,中国人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中国消费升级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确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华尔街日报》报导称,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粮食储备。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支撑。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日本经济新闻》表示,受到中央政策推动,中国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例如为农户购买无人机提供补贴等。在中国,农业改革的氛围更加浓厚,一系列高科技应用正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新加坡的《海峡时报》称,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商行业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电商解决了农民农产品滞销、农产品价格过低等问题,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据英国路透社报导,为进一步改善粮食安全状况,中国政府曾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在全国范围加大力度降低收获等环节的粮食损失,同时提倡减少厨房、餐厅等的食品浪费。
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合作
韩国《亚细亚经济》刊文称,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健增长已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基石。虽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影响全球粮食安全,但中国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养活本国人口的负责任态度将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有所帮助。
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粮食安全作为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新动力。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执行秘书阿利斯夏巴纳表示,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粮食安全纳入重点合作领域,有利于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与联合国加强全球合作和重振多边主义的愿景相契合。
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通过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和适用技术,务实地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巴西农村发展部部长保罗·特谢拉表示,近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减贫等领域的相关经验值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巴西与中国同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南南合作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在农业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中国为全球粮农治理作出积极贡献。我们期待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框架下的‘手拉手’行动计划等,帮助各国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转型,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合作。”
马达加斯加农业和畜牧业部农业技术专家拉姆杜阿萨拉马称赞说,马中两国和粮农组织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中国专家帮助下,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单位产量远高于常规稻,成为当地摆脱贫困、走向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工具之一。
中评社北京7月2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创造有利条件,为稳定经济发展预期、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来,为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中国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正如美国《世界谷物》杂志所言,所有国家都誓言要把确保国内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但近年来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加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约占全球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外媒还关注到,在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严重冲击全球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中国始终是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韩国《亚细亚经济》报导称,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稳定器。
稳固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5月,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信息称,目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说:“中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4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显示,未来10年,中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将提高到88%左右。
今年4月,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12760.1万公顷),较2021年底净增加约13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