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青年论坛:曹润来论香港机遇与前景

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11月10日电(中评社报导组)第十四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于8月14日上午举行,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在论坛上发表观点表示,虽然目前香港形势面临一些挑战,但是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进入爱国者治港的时代,香港政府摆脱了过去的很多牵制,可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巩固国际化优势,相信香港一定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期间,曹润来也结合其长期在港工作生活的经历与观察,分享了三点对于香港整体形势的思考。

  此次论坛由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共同主办,主题为“研判香港新形势探寻香港兴动能”,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研究员林艳主持。参加此次论坛的中评智库青年研究员有: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中评社研究部副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陈倩羚,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付佳琪。

  曹润来表示,作为在港工作生活、爱国爱港的中评智库青年研究员,他对香港整体形势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是国家安全是香港发展的前提。曹润来表示,香港国安法是“一国两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至今已经实施了三年。这三年来,香港经历了由乱到治,到如今步入了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在后疫情时代正在发生着生的变化。香港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一直是中西博弈的焦点和前线,形势复杂。一个安全及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来发展,特区政府在中央的支持下,坚持贯彻实施香港国安法,落实爱国者治港,政治恢复了稳定,大批乱港组织瓦解,社会不再动荡,市民生活、经济发展、公共政策等各方面都展现了新面貌,迎来了新气象。由此可见,香港国安法是不仅是香港由乱到治的法律利器,也是由治及兴的法律支柱,为香港的长期繁荣打下了稳定的基础。

  二是香港经济面临挑战但更有重大机遇。曹润来指出,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为香港进一步的经济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形势也复杂多变,经济放缓、整体形势严峻。香港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给香港带来了重大机遇。

  首先,曹润来认为,香港作为历史悠久的国际金融中心,背靠内地广大市场,而且拥有与西方接轨的税制和法律体系,享有高度自治和法治,有着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市场经济,具备绝佳的营商环境,是外资进入内地、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特区政府也牢牢把握”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大局所带来的机遇,积极为国家充当对外的“桥头堡”。这些战略为香港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合作空间,为香港青年创造了新的就业和发展空间。香港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可以借助国家的各项发展战略,加强与内地和其他国家、地区的互联互通交流合作,如主动对接内地各项需求,提升各方面服务能力,成为内地出海的首选地。   其次,曹润来表示,香港可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香港全面通关以来,特首李家超也频繁出席国际会议,收获了显着的成果,为香港提供了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香港也可以借助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瞭解和信任。

  再者,香港可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曹润来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确立香港为八个重点领域的发展中心,新一届特区政府在首份施政报告中也积极布局,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中特别加入了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习总书记、夏宝龙主任来港时也都特别视察了科学园相关创科企业,体现了国家对香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支持和决心。近年来香港的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发展迅速,为香港提供了更多的增长点和动力源,也为香港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和创新平台。香港可以发挥自身在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实力,大疆科技等就是十分成功的例子。同时,香港也可以借助科技创新,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提升自身的效率和质量,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可以在香港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是香港人才政策有突破。曹润来表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中一大亮点就是人才政策。此次人才吸引政策有很大的突破,具体有五个特点:一是战略上更全面地和国家整体规战略划对接,为“十四五规划”中香港的八大中心的定位进行服务;二是更注重成体系,成立了人才服务窗口,政务司进行统筹;三是行业更为聚焦,尤其是重视创新科技行业;四是所吸引的人才背景更多元,也重视内地人才;五是措施更接地气,比如将来港人才纳入消费券发放范围、推出买房退税、电子签证等措施。   但是,目前的入境政策更多是为人才移入降低门槛、减少阻力,还应该在如何留住人才上下功夫。同时,目前的人才政策主要集中于香港已有的优势行业,下一步还需要倾斜更多的资源到创科等新兴行业中。曹润来表示,结合自身对创新科技行业的观察,在吸引和留住创科人才方面有如下五点建议:一是要积极引进行业龙头,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及吸引能力,带动更多的企业、人才到香港发展;二是要重视初创企业,初创企业不仅可以吸引外来人才,更对本地人才的就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元素;三是要提升创科行业人才待遇和地位,改善产业环境和形象;四是降低大湾区之间人才流通的门槛,研究使更多的大湾区的人才来港、本港人才赴内地的双向交流发展,可以弥补本地创科人才培养的不足,快速补充创科的血液;五是对学校培养提供更多帮助,提升香港在创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形成科研并成果落地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11月10日电(中评社报导组)第十四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于8月14日上午举行,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在论坛上发表观点表示,虽然目前香港形势面临一些挑战,但是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进入爱国者治港的时代,香港政府摆脱了过去的很多牵制,可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巩固国际化优势,相信香港一定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期间,曹润来也结合其长期在港工作生活的经历与观察,分享了三点对于香港整体形势的思考。

  此次论坛由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共同主办,主题为“研判香港新形势探寻香港兴动能”,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研究员林艳主持。参加此次论坛的中评智库青年研究员有: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中评社研究部副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陈倩羚,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付佳琪。

  曹润来表示,作为在港工作生活、爱国爱港的中评智库青年研究员,他对香港整体形势有以下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