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专家答中评:东北亚国家应共护稳定
郑万永说,尹锡悦总统从今年4月24日到29日美国访问是时机上是恰当的、有意义的,重要的。因为这是从2011年以来第一次韩国总统的美国国事访问,也是纪念韩美同盟七十周年的访问。在韩国对外战略方面也可以看做很成功的访问,因为美国顾虑美中竞争,因而邀请韩国到美国做过比较多努力的痕迹在礼宾方面以及在首脑会谈结果上明显地反映了出来。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也可以做肯定的评估,因为那带来了减少朝鲜盲目核挑衅的可能性效果,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平息韩国国内要求核武装的舆论。韩国国内的批判虽然存在,那还是从国内政治的因素或者少数圈外人的反外情绪因素出来的可能性更大,并不能看是专家有见识的批判。因为在现在韩国的状况下,如果第三国不拿出更好的备选方案,韩国不能找到比加强韩美关系更好的方案。
今年3月16日到17日,尹锡悦总统对日本进行了工作访问,接着5月7日到8日,岸田文雄首相对韩国进行了工作访问,以此韩日两国间的穿梭外交时隔12年复原。“我想那是意味着韩国和日本回复了各自的战略弹性,持有很大的意义。”郑万永说,“韩日两国,虽然互相合作时都可以得到很多好处,过去10多年的时间不但没有合作还持续了不必的对立和纠葛关系,因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时期强制征用以及慰安妇问题等过去历史问题一直抓住不放。自然事实上在韩国国内也有一些批判说虽然可以赞赏复原穿梭外交确保了互相合作的基础,但是为此韩国做了太多的让步,可是我觉得还是可以期待日方逐渐地会做更多些呼应。因为岸田首相今次消极的呼应是基于他在日本保守政界内部的基础虚弱的原因,以后还可以慢慢改善。我估计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也可以做肯定的评估,因为过去很久以韩日关系恶化等做为绊脚石挡住韩中日首脑会议,而这次首脑会议再开的条件改善了,为东北亚和平以及共同繁荣的基础也巩固了。
郑万永说,韩中关系以后持续发展或者恶化不只赖于韩国还更多赖于中国的选择。“如果中国在美中竞争结构下也包容韩国继续努力与它合作,当然韩国也会积极呼应,会继续推动与中国关系的持续发展。我想韩中日首脑会谈甚至更进一些的东盟加三首脑会谈很可能当作韩中持续合作的很好平台,好好活用这个平台对韩中两国都很重要。但是我想虽然韩国对韩中关系改善表示积极,假如中方对美中竞争结构保持很窄的心态给韩国强加选择,韩国为从朝鲜的核威胁保护自己的安全与生存只好不顾牺牲其他利益选择更多依赖于美国的核保护伞的方案,因此期待中国保持更有度量的态度。”他说。
郑万永表示,韩国与美国,美国与日本间各有安保合作机制,但是对设置进一步的韩美日三国间军事合作机制的方案,大部分韩国人对于允许日本自卫队再进来韩半岛的可能性事实上还是觉得有很反感。但是如果韩国人考虑韩半岛周边环境,从朝鲜的核威胁看我们的安全觉得除了韩美日合作机制以外没有别的选择的话,韩国民有可能不得已选择那样的方案。因此,如果中国不愿意在东北亚看到像北约那样的韩美日安保合作机制的制度化与固着化,中国应该采取与韩国更多包容的合作姿势,包括更积极地运用韩中日合作机制等给韩国国民更多的能对应朝鲜核威胁的方案。
(后方支援记者:郭至君)
郑万永说,尹锡悦总统从今年4月24日到29日美国访问是时机上是恰当的、有意义的,重要的。因为这是从2011年以来第一次韩国总统的美国国事访问,也是纪念韩美同盟七十周年的访问。在韩国对外战略方面也可以看做很成功的访问,因为美国顾虑美中竞争,因而邀请韩国到美国做过比较多努力的痕迹在礼宾方面以及在首脑会谈结果上明显地反映了出来。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也可以做肯定的评估,因为那带来了减少朝鲜盲目核挑衅的可能性效果,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平息韩国国内要求核武装的舆论。韩国国内的批判虽然存在,那还是从国内政治的因素或者少数圈外人的反外情绪因素出来的可能性更大,并不能看是专家有见识的批判。因为在现在韩国的状况下,如果第三国不拿出更好的备选方案,韩国不能找到比加强韩美关系更好的方案。
今年3月16日到17日,尹锡悦总统对日本进行了工作访问,接着5月7日到8日,岸田文雄首相对韩国进行了工作访问,以此韩日两国间的穿梭外交时隔12年复原。“我想那是意味着韩国和日本回复了各自的战略弹性,持有很大的意义。”郑万永说,“韩日两国,虽然互相合作时都可以得到很多好处,过去10多年的时间不但没有合作还持续了不必的对立和纠葛关系,因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时期强制征用以及慰安妇问题等过去历史问题一直抓住不放。自然事实上在韩国国内也有一些批判说虽然可以赞赏复原穿梭外交确保了互相合作的基础,但是为此韩国做了太多的让步,可是我觉得还是可以期待日方逐渐地会做更多些呼应。因为岸田首相今次消极的呼应是基于他在日本保守政界内部的基础虚弱的原因,以后还可以慢慢改善。我估计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也可以做肯定的评估,因为过去很久以韩日关系恶化等做为绊脚石挡住韩中日首脑会议,而这次首脑会议再开的条件改善了,为东北亚和平以及共同繁荣的基础也巩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