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昌:两岸融合发展是巩固统一的粘合剂
中评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李子宁)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10月20日在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与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共同主办的“思想者论坛”上表示,大陆方面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举措必然为完成祖国统一的伟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心灵契合的基础,更为统一后岛内经济大发展提供强大活力,也使到台湾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宿感飞跃式提升。他认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不仅功在统一前,更是着眼台湾统一后百年大计。
融合发展《意见》是促进统一的好抓手
刘澜昌认为,《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有6项涉及企业与产业议题、7项关于民众生活福祉、4项系社会文化发展及4项政策保证。特别在一开始强调要“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与过去惠台的作法比较,《意见》更为具象化、针对性及操作性,无论是“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台先行先试的提出,或是“厦门金门同城生活圈”及“福州马祖同城生活圈”的推动,都能推动两岸扩大融合发展至中国大陆全域。
刘澜昌说,《意见》针对台湾民众前往福建地区就学的安排,从子女的中小学、托育到大专院校的招生,都强调了“同等待遇”及“多元入学”;以及鼓励就业和社会参与,特别是将台湾民众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取消“暂住登记”的要求,以及鼓励申办“居住证”,达至社会生活“均等化”、“普惠化”及“便捷化”,形成海峡西岸的强大吸引力。他认为,海峡西岸的优质生活水准,才会凸显惠台政策的吸引;“建设登陆第一家园”也才可成为台胞台企的心中追求。
两岸融合发展是统一后继续反“台独”、巩固统一的粘合剂
刘澜昌回顾了香港回归过程,他认为,争取港人对国家民族认同和归宿的方方面面工作依然艰巨细致。一旦有所疏忽,就会被西方的反华势力趁虚而入。香港融合内地发展的工程,事实上是回归后反“港独”的工程,不但是经济的融合,也是政治的黏连。他认为,香港的经验证明,台湾的回归和实行“一国两制”之后,反对“台独”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依然是长期的。
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维一和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主持。与会者包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所副所长李环,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义虎,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巫永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振广,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政党政治研究所所长、教授陈星,中美交流基金会政策顾问、《思考香港》执行总编辑李剑诸,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香港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李风,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香江智汇副主席、香港新闻联副主席郭一鸣,香港《超讯》总编辑纪硕鸣,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长林菁菁,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束沐。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台湾事务部副部长肖洪、二级巡视员魏敬东和一级调研员潘世杰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全体教师、研究人员出席论坛。
中评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李子宁)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10月20日在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与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共同主办的“思想者论坛”上表示,大陆方面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举措必然为完成祖国统一的伟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心灵契合的基础,更为统一后岛内经济大发展提供强大活力,也使到台湾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宿感飞跃式提升。他认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不仅功在统一前,更是着眼台湾统一后百年大计。
融合发展《意见》是促进统一的好抓手
刘澜昌认为,《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有6项涉及企业与产业议题、7项关于民众生活福祉、4项系社会文化发展及4项政策保证。特别在一开始强调要“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与过去惠台的作法比较,《意见》更为具象化、针对性及操作性,无论是“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台先行先试的提出,或是“厦门金门同城生活圈”及“福州马祖同城生活圈”的推动,都能推动两岸扩大融合发展至中国大陆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