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利娟詹琳:论台湾基层农民与大陆交流路径
中评社香港7月20日电/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讲座教授、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邓利娟与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副教授暨乡村治理与组织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詹琳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总第330期发表专文《推进台湾基层农民与大陆交流交往路径探讨》。作者认为,台湾中南部农民群体长期以来是民进党的重要社会基础,但他们的政治倾向并非一成不变。近20年来大陆采取一系列涉农惠台政策并取得积极成效,不过在政治和社会互信等方面的政策成效还不如预期。新形势下大陆应转变对台涉农政策的思路,将重心转向加强与台湾农民交流交往,争取他们认同;精准聚焦涉农经贸红利的受益者,让台湾基层农渔民直接受惠;在两岸融合示范区内大胆探索台湾农民与大陆交流交往的新路。具体路径:开展差异化的台湾农民与大陆交流交往,实施更加精准的对台涉农经贸政策,充分发挥两岸民间涉农机构的桥梁沟通作用,将“台创园”打造成台湾农民对大陆交流交往的重要基地,充分重视对台湾农民的舆论宣传与政策推介等。文章内容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6年民进党在台湾重新上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就陷入严峻复杂的局面。2024年民进党“双独”组合上台后,两岸关系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及不确定。虽然民进党在2024选举中只在7成多投票率下获得了40%台湾选民的少数支持,但其仍大致巩固了所谓“基本盘”,而中南部农民群体便是这“基本盘”的重要构成。据统计,民进党比国民党选票数大约多91万票,而其中70多万票就来自农业占重要地位的中南部4个县市:嘉义、台南、高雄、屏东。①由此可见,作为台湾重要社会基础的农民群体仍是支持民进党的重要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