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虎: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五点看法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义虎(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李子宁)以“融合发展与港台机遇”为主题的中评智库思想者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义虎在论坛上表示,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对台工作理念和政策主张,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融合发展的理念、思想和政策主张一直有发展,内涵、形式也在不断扩张。

  一、融合发展是创新型理念、也是内涵不断扩张的概念

  李义虎表示,从大的方面讲,融合发展与和平发展两个概念彼此连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和平发展指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阶段,融合发展指的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路径和方式,既是必要路径,也是有效方式。从核心内涵来讲,融合发展的目标走向是和平统一,并在这一过程中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这也意味着它是实现高水平和平统一的坚实铺垫,也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先决条件。完成和平统一需要心灵契合,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需要休戚与共,这些都要在融合发展中得以实现。

  从小的方面讲,融合发展与“同等待遇”存在密切关系,但融合发展属于战略层面,同等待遇属于政策措施层面,或者说技术层面,是对融合发展的贯彻执行和具体落实。在这里,需要强调融合发展跟过去所说的“经济让利”、“惠台政策是有区别的,并不是盲目地“给予好处”,而是有目的地促使两岸民间社会有所整合,在整合中让更多台湾同胞对大陆方面的善意和诚意有感。总的来讲,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到“各领域融合发展”,在目前阶段是应融则融,能融则融,将融合发展与和平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融合发展与和平统一紧密联系起来。

论坛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二、融合发展在初期还是要“以我为主”

  李义虎说,两岸融合发展本应是双方的一体化整合,是双向发力的事情。大陆经济总量、整体实力的发展和成就为两岸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0多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也已经让两岸至少在经济领域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在目前岛内特殊的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尽管双方可以进行一些交流合作,但还较难实行双向的融合发展。因此,在现阶段融合发展可能首先要“以我为主”、“单向启动”,可以在以后适当时机考虑“从单向走向双向”。

  三、重在做人的工作、做人心的工作

李义虎表示,两岸融合发展主要面向台湾同胞,要做好广大台湾同胞的工作,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就是做好人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有了一些新的举措,在大陆方面发布过的“31条”和“26条”中都得到充分的反映,“31 条”中有19项措施面向的是台湾同胞,也就是面向的是人。“26条”中有13项措施面向的也是台湾同胞,也就是也面向的是人。而在各省市颁布的多种多样的“几十条”中,大致也是如此。这反映了一种值得注意的政策导向和政策重点,就是充分考虑两岸关系发展的底层逻辑,即展现善意、善念、人情,满足两岸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和诉求;通过具体措施的推行,让两岸关系从“兵凶战危”转到人化世界,对当下两岸关系和两岸事务进行符合民心民意的治理。当然,对于对台工作来讲,就是重在做人的工作、做人心的工作。

论坛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四、要做岛内“沉默的大多数”和“陌生的一部分”的工作

  李义虎分析,应该说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在技术上不存在太大问题,问题是政策和人为因素。疫情前的2019年两岸人员往来曾达到约900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超过 600 万人次。2015年实施台胞来往大陆免签注,全面实施卡式台胞证,大大方便台胞往来两岸,当年即达到985万人次峰值。两岸实现“三通”后,截止2021年,双方人员往来有1.5亿人次,台胞赴大陆计约1.12亿人次。这意味着,双方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社会性交往的局面。但是,在民进党当局限制交流、阻断对等信息的做法下,在岛内无良媒体的操弄下,两岸同胞之间的相互瞭解和理解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台湾民心民意仍然存在“两张皮”的情况。

  前不久大陆五所著名高校的学生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到台湾访问交流,受到岛内各界人士的欢迎。北大一位同学回来兴奋地表示跟台湾青年交流没有障碍,似乎见面三分熟。这次赴台访问连同马英九先生的大陆行,应该说是今年两岸交流中的两件大事,对两岸关系缓和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但两岸关系的真正转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是有不少台湾同胞对大陆比较陌生,甚至有的还抱有一些成见。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岸交流交往已有30多年,彼此来往也曾呈现热络的局面,但还是有很多、甚至是多数台湾人没来过大陆,对大陆并不太瞭解。民进党当局操控舆论和在这种操控下两岸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确实窄化了部分岛内民众的视野,弱化了认知能力,很多人长期被“洗脑”,形成路径依赖。应该说,对于我们来讲,他们是“陌生的一部分”。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岛内特殊的政治生态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在政治问题上并没有公开表达态度,处于某种“潜水”状态,也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因此,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就要更多地与“陌生的一部分”接触、来往和交流,从陌生到熟悉、到相知,改变两岸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加强他们对两岸现实和大陆对台政策的认知;也要激发“沉默的大多数”的觉悟,让他们得到更多正能量的支撑,也敢于传播正能量、弘扬正能量。因此,要有效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两岸交流、对台工作的重点应该更多地转向那些没有来过大陆的、对大陆基本信息无法接触、知之甚少或得到扭曲信息的民众的工作。   五、用大陆治理绩效的事实和造福台湾同胞作为关键吸引力

  李义虎表示,刘兆玄会长在中华文化论坛的大会演讲中强调,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是否能满足民众的福祉和利益。在某种意义上讲,制度优势首先体现在治理绩效、效能,而绩效和效能的核心就是对民众福祉和利益的满足及其满足程度,这也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大陆方面领导人强调,中国大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40多年来大陆确实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处于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说,大陆方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有40余年,成就有目共睹,现在大陆方面正全力以赴贯彻落实“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是对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和充实,因此大陆的发展更有着光辉的前景。

  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这里,“关爱”和“造福”两个词是很暖心的,“造福”一词是首次使用。台湾同胞跟大陆同胞一样,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是在民进党荒腔走板的执政下这个主题被淹没。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命运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息息相关,台湾同胞福祉系于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多年来,大陆方面接连颁布惠台政策,采取多方面实际措施,大力推动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落实台湾同胞“同等待遇”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贯彻于对台工作的细节。随着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继续推行,其效果将不断彰显,有感度会越来越高。   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维一和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主持。与会者包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所副所长李环,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义虎,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巫永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振广,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政党政治研究所所长、教授陈星,中美交流基金会政策顾问、《思考香港》执行总编辑李剑诸,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香港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李风,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香江智汇副主席、香港新闻联副主席郭一鸣,香港《超讯》总编辑纪硕鸣,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长林菁菁,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束沐。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台湾事务部副部长肖洪、二级巡视员魏敬东和一级调研员潘世杰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全体教师、研究人员出席论坛。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义虎(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李子宁)以“融合发展与港台机遇”为主题的中评智库思想者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义虎在论坛上表示,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对台工作理念和政策主张,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融合发展的理念、思想和政策主张一直有发展,内涵、形式也在不断扩张。

  一、融合发展是创新型理念、也是内涵不断扩张的概念

  李义虎表示,从大的方面讲,融合发展与和平发展两个概念彼此连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和平发展指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阶段,融合发展指的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路径和方式,既是必要路径,也是有效方式。从核心内涵来讲,融合发展的目标走向是和平统一,并在这一过程中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这也意味着它是实现高水平和平统一的坚实铺垫,也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先决条件。完成和平统一需要心灵契合,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需要休戚与共,这些都要在融合发展中得以实现。

  从小的方面讲,融合发展与“同等待遇”存在密切关系,但融合发展属于战略层面,同等待遇属于政策措施层面,或者说技术层面,是对融合发展的贯彻执行和具体落实。在这里,需要强调融合发展跟过去所说的“经济让利”、“惠台政策是有区别的,并不是盲目地“给予好处”,而是有目的地促使两岸民间社会有所整合,在整合中让更多台湾同胞对大陆方面的善意和诚意有感。总的来讲,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到“各领域融合发展”,在目前阶段是应融则融,能融则融,将融合发展与和平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融合发展与和平统一紧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