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金廷燮谈朝核与中美韩

韩国世宗研究所研究部门副所长、国防研究中心主任金廷燮在首尔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崔银珍摄)

  中评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郭至君 崔银珍)当前东亚地区的“阵营化”趋势似乎在增强,“新冷战”的声音也愈演愈烈。日前,中评社记者在首尔专访了韩国最有影响力的公益民间智库——世宗研究所研究部门副所长、国防研究中心主任金廷燮,就当前朝核问题、韩美同盟现状、中韩关系等地区热点议题向其请教。总体来看,金廷燮博士对东亚阵营化态势表示担忧和悲观,同时他也指出,韩美日三国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密切合作的方向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这不能等于将矛头完全指向中国。

  金廷燮,韩国世宗研究所。首尔大学政治系学士,哈佛大学政策学硕士,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1997-1999年在韩国国防部负责美洲政策和对美政策,2003-2005年在青瓦台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事务处战略企划室任职。从2006年到2013年,历任韩国国防部国际政策科科长、财政计划科科长、战力政策科科长、组织科科长,2017-2020年任韩国国防部企划调整室室长。金廷燮博士研究及关注主要领域是:国防政策和韩美同盟、中美战略竞争、核战略。以下为专访全文:

  朝鲜第七次核试验难预测韩国尚为转向自主拥核

  中评社记者:日前朝鲜首艘核潜艇下水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您对此如何评价?

  金廷燮:对于此次推出的战术核潜艇的技术方面,不少专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普遍的评价是,由于发射技术相对于主体的过度改进,其在隐身性和机动性方面将受到限制。从操作角度来看,肯定存在局限性。然而,尽管其技术上存在局限性,但其战略意义却是巨大的。朝鲜此次引进的潜艇,是针对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海域的武器系统,是对我方构成足够威胁的资产,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朝鲜核主义的一贯趋势。
 
  解释一下,朝鲜的核理论有两个层面:第一,有惩罚性威慑,通过拥有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洲际弹道导弹)来压制美国的行动;其次,具备对朝鲜半岛、日本等周边地区进行打击的战术核行动能力,以及在实际战术上更灵活地运用针对美国的微弱惩罚性威慑能力的拒止威慑能力。就是通过拥有潜艇来增加朝鲜自身的威慑能力,而这艘潜艇似乎就是符合这第二个方面的现象。

韩国世宗研究所研究部门副所长、国防研究中心主任金廷燮在首尔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崔银珍摄)

  中评社记者:现在看来朝鲜在今年进行第七次核试验的可能性有多大?您认为朝鲜目前的核打击力量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金廷燮:核试验的可能性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但确实很难预测。朝鲜在军事需求方面有足够的动力。纵观朝鲜的核发展历史,第1次、第3次、第5次试验都是核裂变弹,第4次、第6次试验则是利用核聚变技术的氢弹。如果进行第7次核子试验,这将是证明战术核能力的氢弹试验。

  朝鲜目前最关注的是核弹头的小型化以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更可靠地运输的运载方式。核小型化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核弹头直径估计约为60厘米,已经能够挂载在“飞毛腿劳动”导弹、KN-23、KN-24导弹等短程导弹上。所以,有专家认为,一枚导弹已经可以挂载了,就没有必要进行第七次核子试验了。这并没有错,但如果朝鲜再贪图一点,直径能达到40、30厘米,战略性的打击就更大了,灵活性也将会增加。也就是说,与这款战术核潜艇一样,小型潜艇搭载的微型潜射弹道导弹的直径很可能小于60厘米,而巡航战略导弹也有目前小型化水准无法搭载运载,所以核弹头小型化的可能性更大,如果能取得进展,运载工具将会大幅增加。此外,弹头小型化和轻量化技术非常有必要,不仅要简单地使这些战术核弹头变得更小,而且要在洲际弹道导弹上装载多个弹头。从这方面来看,进行第七次核试验有技术上的必要,但他们似乎正在考虑这样做会带来的负担或成本,特别是朝鲜目前关注似乎更加集中的是优先发展可靠的运输工具而不是核弹头。

  中评社记者:面对日益增长的朝鲜核威胁,韩国是否考虑将来“自主拥核”?

  金廷燮:最近的韩国民意调查显示,支援率约为70-80%。然而,追求拥有核武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支持率很高,但也没有强烈的意愿去不惜一切代价拥有核武器。这是因为韩美同盟有基本的信任和延伸的威慑。当然,随着朝鲜洲际弹道导弹发展的不断进行,延伸威慑的可靠性已经大幅下降,但事实上,延伸威慑的可靠性并不仅仅取决于导弹的技术能力。例如,即使在冷战期间,当美国全境都暴露在苏联洲际弹道导弹之下时,法国和英国最初也研制了核武器,但无论如何,其他西欧国家都没有研制核武器。也就是说,可以看出美国当时对北约的延伸威慑是保持的。换句话说,美国本土容易遭受苏联核报复,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的核保护伞本身就会被撕裂,就像即使朝鲜有能力用核武器打击美国,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延伸威慑也不会简单地崩溃一样。尽管韩国对朝鲜的核发展感到焦虑,但它并没有转向核军备选项,以至于危及当前的韩美同盟。

  事实上,拥核问题并非由朝鲜核发展驱动,而是取决于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是维持还是动摇,这是一个更重要的变数。目前,韩国有美军驻扎,韩美同盟也没有出现重大问题,朝鲜问题虽然有些不稳定,但仍会维持下去。但如果特朗普在下届美国总统大选中当选,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对韩政策、驻韩美军等等。如果这一点动摇,那么韩国的独立拥核诉求就会发展到另一个层面。

韩国世宗研究所研究部门副所长、国防研究中心主任金廷燮在首尔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崔银珍摄)

  中评社记者:中韩两国在朝鲜无核化问题上是否有合作空间?

  金廷燮:目前朝鲜似乎基本没有无核化的意愿。拜登政府目前处于局势管理层面,韩国政府本身也希望实现无核化目标,但针对这一目标逐步对话谈判的态度冷淡。我现在其实有点悲观。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政府很可能要进入下一步,无论是拜登第二任期,还是其他共和党,不知道美国总统大选后,朝鲜是否会再次试图接近美国?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跟中国更密切的沟通来拿出一个方案,如果我们要走向无核化,没有中国的合作是做不到的,所以这方面的沟通是必要的,但是目前的情况看,仅通过韩国和中国的合作实现目标看起来很难。

  中美竞争外生变数影响中韩关系韩美日不会三边联盟

  中评社记者:您如何评价当前的韩美同盟关系?

  金廷燮:当前韩美关系非常好。尹锡悦政府将外交政策重点放在韩美同盟上,拜登政府似乎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政府层面关系很好,但韩国内部对于韩美同盟和政府外交政策的看法并存,进步派阵营中也有担忧的声音。但总体来看,韩美关系可以说处于非常好的状态。韩美同盟是韩国安全的基础资产,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和任何国家一样,这个联盟只是一种手段,但由于韩美联盟运行这么久,而且如此成功,韩国似乎将韩美联盟本身演变为目标化。这在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独立思考和外交空间。尽管它运作得很好,但什么事情都是,运行地特别顺利的时候也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韩国世宗研究所研究部门副所长、国防研究中心主任金廷燮在首尔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崔银珍摄)

  中评社记者:从韩国学者的视角看,您如何评价当前的中美关系?您是否认为中韩关系转差是因为美韩同盟更加紧密而导致?

  金廷燮:对于美中关系的看法和很多人是一样的。随着美国继续积极遏制中国的崛起,美中竞争似乎正在加剧,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由于美国正在联合其盟友和朋友展开统一战线来遏制中国,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困难。看来,未来的美中关系不会一帆风顺。可以说,韩中关系也受到韩美同盟的影响。现在的韩中关系几乎可以说处于韩中建交以来的最低点,这似乎不是韩中之间发生的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外生变数。换言之,中美竞争的外生变数正在给韩中关系造成重大困难。

  中评社记者:美日韩三国8月在戴维营的峰会引人瞩目,在您看来,美日韩三边关系最终会从“两盟并立”(美韩同盟、美日同盟)走向“三位一体”(美日韩同盟)吗?

  金廷燮:我认为这很难。韩美日安全合作有可能深化,但要发展成为韩美日三角联盟,从根本上来说是困难的。首先,韩日之间的历史问题虽然已经被大大淡化,但想要整齐地整理起来并不容易(韩日历史问题不可能说清楚),而且还有独岛问题。在存在领土问题的情况下,组建军事联盟似乎很困难。目前,似乎很少有人相信它会发展成为韩国、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某种三角联盟。与其担心这个,如果韩美日在安全方面的合作逐渐深化和巩固,其影响本身其实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正在考虑或者关心的是它对东亚秩序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似乎没有多少人担心这会导致三国联盟。从结构上来说,这并不容易。

  中评社记者:中国有声音担忧美日韩三国关系走近,会形成“亚太小北约”,给地区安全带来风险,对此您怎么看?

  金廷燮:与上面的问题一样,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北约基本上就是很多国家走到一起进行集体防御,如果一国的安全受到侵犯,所有国家都将其视为自己的安全并共同应对。然而,与欧洲不同的是,东亚秩序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轴辐系统。换句话说,韩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纽西兰等各国并没有像欧洲那样形成多边联盟,而是以美国为中心,像车轮的辐条一样紧密相连。二战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建立安全秩序时,它具有不同的性质是有原因的。欧洲基本上就是一个战场。集体安全防卫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所有国家都承认邻国的安全与自身安全直接相关的安全联系,因为它们聚集在一个大陆上。但亚洲太大了,例如,菲律宾或纽西兰的安全是否与韩国的安全相关?这不太合理。因此,由于东亚地区幅员辽阔,像北约这样的集体安全体系很难在结构上形成。基本上,这是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安全利益。

  但之所以不断出现“亚洲版北约”之类的词汇,是因为美国正处于后冷战时代初期的一国时代(单极格局),通过双边同盟维持该地区的轴辐体系并不存在困难。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实力的削弱,希望更多地团结该地区的盟友,但由于不再能够通过双边方式聚集力量,但可以通过建立适合的重迭多边安全机制来有效威慑中国。美日印澳四方联盟(QUAD)、美英澳三边联盟(AUKUS)、韩美日安全合作等。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对于将东亚地区统一为一个联盟的看法不同,我认为不宜将其与北约或联盟进行比较,引用冷战或欧洲的例子。

  尽管如此,美国有一个明确的团结盟友的举动,即使不能组建北约或联盟,也会继续建立较低级别的多边联盟。因此,很明显,随着合作水准的提高,如韩国、美国和日本,安全风险也会增加。当然,对于韩国来说,朝核威胁可能是一个真正的理由,也可能是一个正当理由,但支持者基本上也都认同美国遏制中国的普遍观点,并且有一个基本共识:我们必须合作也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威胁。然而,韩国内部对于韩美日是否需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建立军事同盟来遏制中国存在意见分歧。

韩国世宗研究所研究部门副所长、国防研究中心主任金廷燮与中评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专访后合影(中评社 崔银珍摄)

  中评社记者:您如何评价当前的韩美日合作?

  金廷燮:正如我在其他文章中所写,我并不认为韩美日合作的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无论如何,韩国也是自由派阵营,美国是我们最重要的盟友,日本也是友方。尽管我们并不敌视中国,但中国的崛起确实是一个将改变地区秩序的挑战者。因此,我不认为韩美日三国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密切合作的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我认为把这一点说得太明显和明确就太过分了,比如深化军事合作就是在台湾问题上公然对中国进行牵制,或者完全将矛头指向中国。即使美国或日本可以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也没有必要走那么远,因为韩国的立场在某些方面与美国和日本的立场不同。

  中评社记者:您是否认为当前正在形成“美日韩”VS“中朝俄”的阵营化对抗?对此您担忧吗?

  金廷燮:此前,我认为“新冷战”这个概念或词语应该谨慎使用。无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如何加剧,都很难像过去那样在阵营之间形成阻隔,我以前认为越是强调派系化,我们的思想和实际行动的半径就越窄。最近,我真的很担心派系之争。现在看来不可否认这样的趋势。事实上,在美中竞争中,很难将韩国视为完全的冷战阵营,但这在尹锡悦政府的统治下清晰可见。除了简单的韩美日合作之外,总统亲自访问乌克兰以及对交战方之一的坚定支持,也向俄罗斯发出了明确的资讯。朝鲜也正在摆脱因安理会制裁而被孤立的局面,与俄罗斯举行首脑会谈,走向军事合作层面。重要的是要看看朝中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将来,随着来自其最终竞争对手美国的压力加大,随着朝鲜战略价值的增加,同时考虑与俄罗斯联手的负担,要看中国在多大程度愿意加强中俄朝的合作。但是,韩国未必是中国可以完全放弃的合作伙伴,中国正在认真讨论如何在外交上对待韩国,听说目前重点是控制局势,但中国如何行动非常重要。相反,它也可能会根据美国压力的大小以及韩国政府的立场而发生变化。目前看来,派系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我认为它有可能比现在更加固化或者加深。

  (感谢韩国外国语大学博士闵锐的翻译,本专访为2023年中评智库韩国行系列深度专访之一,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韩国世宗研究所研究部门副所长、国防研究中心主任金廷燮在首尔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崔银珍摄)

  中评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郭至君 崔银珍)当前东亚地区的“阵营化”趋势似乎在增强,“新冷战”的声音也愈演愈烈。日前,中评社记者在首尔专访了韩国最有影响力的公益民间智库——世宗研究所研究部门副所长、国防研究中心主任金廷燮,就当前朝核问题、韩美同盟现状、中韩关系等地区热点议题向其请教。总体来看,金廷燮博士对东亚阵营化态势表示担忧和悲观,同时他也指出,韩美日三国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密切合作的方向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这不能等于将矛头完全指向中国。

  金廷燮,韩国世宗研究所。首尔大学政治系学士,哈佛大学政策学硕士,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1997-1999年在韩国国防部负责美洲政策和对美政策,2003-2005年在青瓦台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事务处战略企划室任职。从2006年到2013年,历任韩国国防部国际政策科科长、财政计划科科长、战力政策科科长、组织科科长,2017-2020年任韩国国防部企划调整室室长。金廷燮博士研究及关注主要领域是:国防政策和韩美同盟、中美战略竞争、核战略。以下为专访全文:

  朝鲜第七次核试验难预测韩国尚为转向自主拥核

  中评社记者:日前朝鲜首艘核潜艇下水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您对此如何评价?

  金廷燮:对于此次推出的战术核潜艇的技术方面,不少专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普遍的评价是,由于发射技术相对于主体的过度改进,其在隐身性和机动性方面将受到限制。从操作角度来看,肯定存在局限性。然而,尽管其技术上存在局限性,但其战略意义却是巨大的。朝鲜此次引进的潜艇,是针对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海域的武器系统,是对我方构成足够威胁的资产,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朝鲜核主义的一贯趋势。
 
  解释一下,朝鲜的核理论有两个层面:第一,有惩罚性威慑,通过拥有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洲际弹道导弹)来压制美国的行动;其次,具备对朝鲜半岛、日本等周边地区进行打击的战术核行动能力,以及在实际战术上更灵活地运用针对美国的微弱惩罚性威慑能力的拒止威慑能力。就是通过拥有潜艇来增加朝鲜自身的威慑能力,而这艘潜艇似乎就是符合这第二个方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