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祖华:在中国文化中寻找两岸统一之路

顾祖华

  中评社香港3月30日电(作者 顾祖华)以下是我3月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上的演讲:

  清明节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融合了自然界的节气变换,忠君爱国的文化大义;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循环的敬畏,对家族繁衍的传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既是民俗更是哲学,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生与死、阴与阳,和合互补融于一体的关系。

  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连续举办12届,两岸的朋友共同参与,充分说明我们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有共同的血缘纽带,我们都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炎黄子孙,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特别是民进党当局执掌岛内政权以来,在历史文化上大肆“去中国化”,意图把台湾说成是一个与中国文化没有关系的地方,为“台独”理论奠定文化基础。最近赖清德又宣布大陆为“境外敌对势力”,把两岸推向战争边缘。

  两岸关系的路应该怎么走?我觉得应该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当年,漳、泉先民冒死渡过“黑水沟”来到台湾,他们不但开垦了台湾的土地,也带来了中原的文化。我曾经参观过基隆的7月中元祭,被深深震撼。基隆人把先民的血腥械斗变为欢娱的阵头、把家族的祭奠与孤魂野鬼的普渡相结合,甚至还祭奠当年侵略台湾的法国战死者,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博大,是中国文化在台湾土地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