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两岸学者共议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
中评社香港1月31日电(记者林艳袁晓麦)第十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不久前在中山举行,来自两岸的多位专家学者聚焦美国大选与台海局势走向,共同探讨了特朗普时期的台海政策及其对两岸关系的潜在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表示,特朗普再度执政给未来两岸关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他分析指出,特朗普的性格属于自恋型,特别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特朗普对待中美关系更侧重利益交换,只要中国能够给一些价码,有些事是可以交易的。他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会更趋于主张利益交换,体现其商人交易理念。一方面是向台湾要价,要求台湾对美方诉求做出更多让步,如开放市场,将台积电变成美积电,为美国创造就业和财富;另一方面,要求台湾增加国防开支,让台湾购买更多的美国武器。此外,特朗普利用台湾问题向中国大陆抬高要价的可能性也很大,但这并不是说一揽子的把台湾卖了,而是通过视中国大陆给出的加码来决定不做什么或是少做什么,以此作为交易。个人判断,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态势下,特朗普政府不会改变“以台制华”手法,仍会加强美台勾连,武装台湾等。
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表示,对特朗普而言,所谓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运动,实际上主要是集中于美国自身发展。这一点对外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努力施压以增加极端筹码,为自己谋取最大好处;另一方面,美国非常清楚中美之间不能发生战争,也不愿意发起战争,这至少是底线。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滨指出,特普朗政府台海政策将呈现四大特征。一是美国将不放弃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工具作用。特朗普再次执政并不意味着其政策会转向对华交易台湾问题,反而很有可能将台湾问题作为策应“贸易战”、“关税战”的工具加以使用;二是避免中美台海冲突仍是主要意图。对于美国新行政当局而言,维持霸权地位仍是其战略和政策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在对华关系和“印太战略”中,如何实现重大战略资产避险是其考虑的重点,也不会由于行政当局的更迭而出现本质性改变,避免对华因台湾问题而爆发直接冲突必然成为新行政当局的政策选择。三是加剧台海紧张局势是极限施压策略对两岸要价最大化的需要;四是迫使台湾对美利益输送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