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燕:两岸青年交流机遇挑战并存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粤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主任李仕燕(中评社 袁晓麦摄)

  中评社广州1月27日电(记者袁晓麦)聚焦“两岸青年交融的湾区角色”,由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粤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不久前在广东广州展开深入探讨。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粤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主任李仕燕从疫情后首次带领智库赴台交流谈起,分析当前两岸青年交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的视角展望后续在两岸青年交流中的湾区作为。

 李仕燕表示,虽然当前两岸关系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青年作为一个敢于突破限制与束缚的群体,双方交流的机遇一直是存在的,而且也慢慢在加强。她指出,首先,两岸青年交流具有一定的内生动力。青年群体原来就是好奇心旺盛以及心理包袱较轻的群体,加上两岸同文同种,双方交流的障碍相对较小,彼此更容易理解对方的语意和表达的想法。李仕燕表示,此次赴台交流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彼此青年都在意对方。台湾是大陆青年从小就向往的宝岛,大陆也是影响台湾青年发展的重要因素。双方青年交流是自然的,必然的,也是有内生动力的。

  此外,两岸青年交流有虚拟与现实的条件。李仕燕指出,无论是近来网络出现的各种小短视频或街访,还是先前赴台交流的感受,两岸青年在虚拟场域的交流非常顺畅,日渐成为彼此相互增进认识的工具。她回忆道,赴台交流团在去台南和云林参访时,就借助了“小红书”上的台湾网友的攻略找到了“深夜食堂”。而随行的研究生学生也因为“小红书”而与在台湾的同学有了共同的话题,实现了由“加好友”到“成朋友”的转化。

  李仕燕说,在线下,大陆部分高校已经逐步恢复了与台湾各高校的交换生项目,台湾方面也恢复审批大陆高校师生赴台的文教交流。李仕燕认为,双方都有善意,都有意愿推动恢复双方青年的文教交流是一件好事,希望双方青年能在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协作当中相互认识,增进友谊,让两岸青年交流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化,常来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