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青年论坛:郭至君论香港由治及兴新优势
中评社香港11月6日电(中评社报导组)第十四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于8月14日上午举行,中评社国际部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郭至君出席论坛并发表观点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6年,一直保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由治及兴”的新发展阶段,香港虽然面临很多挑战,但也有更多机遇,如果香港能在这个新发展阶段的开始就校准航向,利用自身优势,牢牢抓住对内、对外的发展机遇,就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此次论坛由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共同主办,主题为“研判香港新形势探寻香港兴动能”。参加此次论坛的中评智库青年研究员还有: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中评社研究部副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陈倩羚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付佳琪。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助理、研究员林艳主持。
郭至君在论坛上对当前香港总体形势做出了四点研判。
第一,对香港新阶段的个人研判。
郭至君表示,尽管当前香港社会存在对香港国安法的迷思,但她以为,这不仅是由乱入治的法律利器,也是由治及兴的法律支柱。首先,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从根本上堵住了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的漏洞。香港国安法中明确,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特区有关的国家安全事务负有根本责任。香港特区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香港国安法依法保护香港居民享有的法定权利和自由,明确规定任何人未经司法机关判罪之前均假定无罪。同时,香港国安法明确,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可以说,这一系列的规定,把维护国家安全、促进香港社会发展和保护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有机统一起来。而且,香港由乱入治再到由治及兴的整个过程大家都看在眼里,国安法实施三周年以来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制定、实施该法完全符合香港实际,将来也应作为法律支柱持续为香港“保驾护航”。
第二,对当前香港整体经济发展的研判。
郭至君说,总体来看,当前香港经济处于疫后复苏阶段,面临重大挑战也面临重大机遇。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近日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本地生产总值预先估计数字显示,香港经济再次出现收缩迹象,“三架马车”中,投资、出口均不如市场预期,仅剩消费扛起经济增长大旗,且地缘政治因素和高息环境会持续一段时间,势必影响香港出口、全球供应链布局和资金流入香港。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直以来就是在起起伏伏中成长的,因此面对当下的挑战,香港更加不应消极,而是要更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
郭至君认为,主要有几个重点可以进一步思考探讨。一、香港一直以来是享誉全球的国际贸易中心,但在当前国际贸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香港应重新思考定位,从传统贸易中心逐步向国际创科贸易中心转型。二、香港是连接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仍有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大魅力,应该充分发挥其区位和制度优势,展示说明香港的亮点,给内地、国外的企业安心在香港发展落一颗“定心丸”。三、香港应继续扩大外贸朋友圈,应进一步增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参与度,并争取尽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同时还要持续探索加入其它区域经贸协定的可能性。四、从新的角度提高香港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过去香港对世界各地游客来说一直有“购物中心”、“美食天堂”的美誉,但现在更多游客关注人文历史景观的“深度游”,香港需要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展示独有魅力。总体来看,要复苏香港经济,可做的事情有很多,港人对此应具有充分信心,以“实干家”自居,展望未来。
郭至君说,香港人才流失的问题在近年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她认为这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整体香港社会不必对此悲观。举例来讲,李家超政府去年推出的“高才通”政策大受欢迎,就证明香港还是对全球人才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地方,然签证易下但人才难留,接下来香港政府要聚焦的是打开大门“抢人才”之后,如何“留人才”的问题。
郭至君认为,主要可以实操的有以下几大方面:一、港府应在“抢人才”的同时,配合其他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来使得人才扎根香港,让他们真正能对香港产生归属感。二,香港应打破人才引进的天花板和现存的行业保护主义,以更积极、开阔的心态正视外来人才,真正将他们的才学应用起来,推动香港社会各行各业进一步发展。三,人才不应该分高低贵贱和三六九等,特别是瞭解国情和中央政策的内地爱国人才要加大力度引进,这样香港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四,香港本地人才培养需重视。虽然这类工作需要深入基层、细水长流,但一定要给予港人在自己家园打拼发展的强烈信心。
第四,对香港国际角色的分析。
郭至君表示,当前,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正在重建,在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频频上演的混乱中,一些声音不再看好香港的国际地位,但她认为,香港仍具有独特魅力和优势且无法被任何一个城市轻易取代。首先,香港有中西交融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是连接中国内外的桥梁。我们常说香港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超级连络人,在奔向“兴”的阶段,她认为这个超级联系人应该奔跑起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准确发力。其次,香港被中央寄予厚望,机遇很多,要准确理解,切勿措施良机。“十四五”规划中对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无一不展示了中央对香港寄予的厚望,香港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更加融汇东西,贯通中外。而对于一些西方国家和势力抹黑香港国际化的话语陷阱,我们则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身准确的判断,不被个别言行“带进沟里”,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向前发展。
中评社香港11月6日电(中评社报导组)第十四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于8月14日上午举行,中评社国际部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郭至君出席论坛并发表观点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6年,一直保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由治及兴”的新发展阶段,香港虽然面临很多挑战,但也有更多机遇,如果香港能在这个新发展阶段的开始就校准航向,利用自身优势,牢牢抓住对内、对外的发展机遇,就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此次论坛由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共同主办,主题为“研判香港新形势探寻香港兴动能”。参加此次论坛的中评智库青年研究员还有: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中评社研究部副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陈倩羚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付佳琪。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助理、研究员林艳主持。
郭至君在论坛上对当前香港总体形势做出了四点研判。
第一,对香港新阶段的个人研判。
郭至君表示,尽管当前香港社会存在对香港国安法的迷思,但她以为,这不仅是由乱入治的法律利器,也是由治及兴的法律支柱。首先,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从根本上堵住了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的漏洞。香港国安法中明确,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特区有关的国家安全事务负有根本责任。香港特区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香港国安法依法保护香港居民享有的法定权利和自由,明确规定任何人未经司法机关判罪之前均假定无罪。同时,香港国安法明确,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可以说,这一系列的规定,把维护国家安全、促进香港社会发展和保护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有机统一起来。而且,香港由乱入治再到由治及兴的整个过程大家都看在眼里,国安法实施三周年以来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制定、实施该法完全符合香港实际,将来也应作为法律支柱持续为香港“保驾护航”。